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哲学角度审视,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必须摒弃崇尚对立和斗争的斗争哲学,以同一性为主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必须摒弃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动力论,用“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立面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把发展、和谐和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统一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文论范畴史上,内容与形式往往是作为一对矛盾统一的范畴出现的,它们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哲学、美学、文艺学三个方面,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两个维度细致分析其矛盾斗争中的不平衡性。可知一部和谐的作品,其内容与形式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而这种状态的获得取决于这对范畴永无休止的不平衡性和趋平衡性的矛盾斗争,最终产生了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从低级的和谐走向更高级的和谐,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我们正是在解决矛盾中求和谐。人类的无限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公权与私权的矛盾、动力与平衡的矛盾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这些矛盾本身就是在变动着的,我们所求的和谐必然是动态的;社会和谐不是谁的恩赐,而是通过民众的斗争和权利诉求获得的,人的要求在变化,社会和谐的内涵和模式必然是变动的;和谐的中国社会,应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文章从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原点重新出发,强调矛盾双方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都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进而分析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对辩证法的诠释,并借鉴古今中外辩证法的思想资源,提出"和谐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涵。作者认为,所谓"和谐哲学",就是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在承认矛盾双方的差异、对立、斗争的基础上,关注双方的共存、统一、融合,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谐哲学"是对"斗争哲学"的扬弃和超越,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研究重刑主义,对于正确、理性认识当代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中国重刑主义的演绎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矛盾的斗争发展史,辩证唯物的矛盾统一与和谐原理视角给探析重刑主义的发展规律以新的思路,可以更好地理解刑罚轻缓化这一重刑主义演绎的历史归宿和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新时期我国社会矛盾主要发生在民生领域、绝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特点,以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应该秉持和谐理念来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确立以实现和谐为处理社会矛盾的目标导向,坚持以和谐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化解和防范社会矛盾冲突的和谐调节机制,营造减少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和谐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在哲学教学和科研中,总是把统一和斗争的关系看作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其实,就矛盾的根本属性来说,统一性和斗争性都是无条件的、永久的,因而都是绝对的.就现实的具体的事物矛盾来说,统一和斗争都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都是相对的.建国六十年来,哪一次斗争不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把统一和斗争、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概括为相对和绝对、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关系,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矛盾的统一和斗争都是相对的,没有统一就没有斗争,斗争不是目的,是为统一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和谐是否就意味着回避矛盾、放弃斗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尽管社会主义社会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但是仍然存在矛盾,矛盾的客观性不容抹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积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各种矛盾;认清解决矛盾的艰巨性,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思想。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一个执政党的创新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当今所承担的伟大历史任务所决定的。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是多元矛盾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谐与不和谐因素的矛盾,推动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内在统一。针对目前我国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用“以人为本”引领社会和谐。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再次,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社会和谐。最后,要加强社会管理,破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推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和谐"思想在儒家的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主张"和谐"是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指出任何矛盾经过冲突与斗争,最终必定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坚持"和谐"能够增强组织的整体力量。面对现代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协调发展,儒家"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大”前后,国际共运中的动荡加上国内出现的矛盾,在人民内部引起了思想的混乱。毛泽东花了大量的精力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处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讲话和文章,集中阐述了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处理方法,包括: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作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立足全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具体方针;克服官僚主义,从根本上消灭发生闹事的可控因素;以“争鸣”作为推动矛盾解决的途径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处理方法,对我们当前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宗教无小事"。宗教一直同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关系交织在一起,宗教往往使一个民族具有特殊的凝聚力,但宗教往往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矛盾和冲突相交织,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宗教在我国社会的存在与影响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的个性从自然和社会必然性中争取解放和获得自由的过程。社会进步激励着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促使社会不断进步。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应该不断创造条件,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福山通过对世界历史问题的分析,提出目前世界历史已走到尽头,自由民主已经战胜共产主义等意识形态,取得完全的胜利;后历史世界将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发达的资本主义为最终样板,它是一种“普遍均质”的社会状态。由于福山的“后历史世界理论”不是预示着一种还未到来的新社会,而是为已经存在、并矛盾重重的社会状态作理论上的辩护,因而其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指出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影响高校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揭开了大举侵略中国的序幕,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起了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根本性变化和各阶级关系的明显变动。这是中国社会诸种矛盾相互地位和关系发生质变的开始,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并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为解决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世纪性难题(社会主义社会还存不存在矛盾?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怎么样处理这些矛盾?)而撰写的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其重大贡献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方针和主要方法。但因当时社会主义实践历史时间不长、经验不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未完全弄清楚,也存在一些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进入到后农业税时代,尽管农民的权益和利益得到了保护,但隐藏在“三农”问题中的一些新的矛盾将会凸显出来,因而我们必须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不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政治产物,他所提出的“人民内部矛盾”与当今社会中的“社会矛盾”这一概念在实质内涵、解决方法、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正确评价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应从其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等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合理运用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