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项羽本纪》有句著名的话:“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集解》注:“《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意思是说,一个眼睛生有两个瞳孔,就是重瞳。  相似文献   

2.
《史记·项羽本纪》有句著名的话:“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集解》注:“《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①意思是说,一个眼睛生有两个瞳孔,就是重瞳。这在《汉书》中说得更为明确。《汉书·陈胜项籍传》:“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何其兴之暴也!”颜师古注曰:“童子,目之眸子。”②《汉书补注》钱大昭注曰:“童,古瞳字也。说文本不从目。”沈钦韩则进一步注曰:“董子《三代改制篇》:‘舜有二童子。’《荀子·非相篇》:‘尧舜三牟子。’杨倞注:‘《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明。’《淮南子·修务训》亦本《尸子》语。”④这些著名大家引经据典,解释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重瞳,即是两个瞳孔。“重瞳”之说,影响甚大。后人著书立说皆以此为据。曹植《帝舜赞》:“颛顼之族,重瞳神圣。”⑤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有虞氏,姚姓,目重瞳,故名重华。”⑥《春秋孔演图》:“舜重瞳子,是谓重明。”⑦宋王禹偁《待漏院记》:“九门既闭,重瞳屡迥。”⑧就连  相似文献   

3.
论项羽     
项羽是一位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过去,人们常用“楚霸王”代替了他的名姓,甚至把他渲染成为传奇式的英雄。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作过推想,他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接着又赞叹说:“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的推想和赞叹,对后世人们把项羽传奇化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传奇式的“楚霸王”自然不是项羽形象的真实反映,对此不准备多所赘述。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把这位历史人物刻画成叱咤风云、豪气盖世的勇将和统帅,也不能说没有根据;但,难免有所夸张。  相似文献   

4.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下面两段话,一段是: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另一段是: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这两段话都是项羽在垓下溃围、彻底失败时说的,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其中两个“当”字,究应如何解释,却往往被忽略。《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在两处“当”字后,均无注文。一般选木也不加注。个别注  相似文献   

5.
释“很”     
《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大中文系编写)“羊狠狼贪”条中将“狠”字训为“狠心”,并指出该成语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对此本人尚有异议。查《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宋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文中之“很”用的是本义,当训为“不听从”,决非“狠心”、“凶狠”之意。《说文》:“很,不听从也。”正是释的本义。《汉语成语词典》既指出“语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中师文选以及现代许多古文选集中都以《鸿门宴》为题,选录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这一节。《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沛公  相似文献   

7.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战争究竟打了几年?一般史书上都说是五年。其实这个说法是很不确切的。《史记·项羽本纪》引张守节的《正义》说:“五年,高帝元年至五年。”是说跨了五个年头,并不是说有五年长的时间。如果从汉元年十二月鸿门宴项刘分裂算  相似文献   

8.
殷虚是商代盘庚至纣王期间的都城,位于今之河南省安阳市西北五里的小屯村,这几乎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笔者认为,尚有许多疑点,有必要重作辨析。一、“洹水南”并不能确指为小屯盘庚所迁之殷究竟在何地,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并不明确。《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汗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史记·宋微子世家》又言: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见《史记·项羽本纪》)这句话该怎样翻译?其中“与”字如何解释?课本未注.查一些资料译文,不能尽如人意者,十之八九也在一个“与”字上.我以为此“与”字不可视为虚词而应看作动词.《经籍篡诂》:与,从也:《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犹随也:《淮南坠形》:‘蛤蟹珠龟与月盛衰.’”“与樊哙”之“与”有“使令”意,可当“使”解.句意是说:刘邦就丢下车骑,独自骑着马,使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跟从,从郦山下,取道芷阳抄近路逃走.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研读王伯祥《史记选》校释,时有感发,作质疑若干。前曾发表二文。近日少得宽暇,整理其馀,以享读者。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己。(《项羽本纪》)注:抵,到达。抵……司马欣,把说情的书信送给司马欣。按:“抵”用到达义,其后常接以地点名词做宾语。《史记·秦始皇本纪》:“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此处“抵”字义为拜谒、投托,凡用此义,其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准备谈谈《鸿门宴》的主题、人物及语言,而以分析人物为重点;在分析人物时,以谈项羽、刘邦二人为中心;在刘、项二人中,以谈项羽为主。 一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述了项羽的一生,写了他身上的优点,写了他的成功,写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功绩;也写了他身上的缺点。写了他的失败与灭亡。在《项羽本纪》中,最被人称道的是“渡河救赵”、“鸿门宴”及“垓下之围”三部分。其中“渡河救赵”突出了项羽的功绩,在“救赵”中,项羽是一位了不起的盖世英  相似文献   

12.
“马童面之”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马童面之”传统的解释是“马童背对着项羽”。此种解释不甚妥当。根据字义,文义和语言规律,应解为“马童仔细观看项羽”才算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3.
“重泉”和水牢“汤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天问》) 王注:“重泉,地名也。言桀拘汤于重泉,而复出之。夫何用罪法之不审也。”洪补引《汉书·地理志》说“左冯翊有重泉”。引《史记·夏  相似文献   

14.
<正> 偶检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秦代政治地理一阅,读后觉得作者对待史料不够严肃,或窜改有之,或杜撰有之,随心所欲。兹就鄙见所及·予以指出。一,在论述秦代疆域时,作者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东到海……西至临洮、关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①查《史记·秦始皇本纪》应为“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②这是对秦代疆域的概括。而  相似文献   

15.
秦汉弃市非斩刑辨张建国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刑法分考》中考证“弃市”时,根据《周礼·掌戮》郑注:“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认为汉之弃市乃斩首之刑。又提到《史记·高祖本纪》:“偶语者弃市”一句下的索隐:“按礼云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故今律谓绞刑为弃市是也...  相似文献   

16.
例: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舜勤于民而野死。 (《国语·鲁语》)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 4.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上例句中带点的词如何理解,属什么词性,是一尚未完全论述清楚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是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直接修饰中心词(动词);还有人认为是名词用作副词。我认为全部都是介宾词组的省略式,其中例3、例4两例省略了介词“以”;例1、例2两例省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先后刊载过几篇关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生彘肩”的解释文字。我对那些文字,有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语文学习》一九八○年第十期方楫的文章,解“生”应是“全”字传抄中的误写,此说见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余行达的《〈鸿门宴〉》注释商榷》一文,并非新解。又据我所知,解“生彘肩”为“不熟”的彘肩,亦早见于《康熙字典》“生”字条。 二、《语文学习》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所载  相似文献   

18.
《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这是刘邦和他二哥比产业的一段话。后人据此认定刘邦原是一个“无赖”。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无赖”呢?《史记会注考证》说:“应劭曰:赖者,恃也。周寿昌曰:亡赖,无所恃以资生,如今游手白徒也。《张释之传》:尉亡赖。张晏注:材无可恃也。应说是。”原来这个“无赖”,是没有产业可以依仗的意  相似文献   

19.
秦朝统治者对人民实施残暴统治的结果,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率先发难,各地反秦力量“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史记·项羽本纪》载:“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史记》注本、译本已有多部问世,这对于《史记》这部巨著的普及,传播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这些注译本中,也出现了一些误解词义的现象。今仅列数例,予以考辨。督过卷七《项羽本纪》:“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一/314)这里“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