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09,(12):65-65
亲爱的读者朋友: 为了加强您的记忆,以便把科学的养生观念、丰富的医学知识、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落到实处,我们特意就每期刊发的文章出了一些题目,请您认真回答,并于当月30日前寄至本刊养生版编辑室。我们将按收到作业的先后顺序,对前三名全答对的读者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比较法等方法对古代中西方体育养生理论和实际进行比较,发现中西方体育养生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特点的不同,在养生观、养生方法、追求目标以及养生观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早期中西方的养生观念有很多共通之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养生观念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基本上还是保持下来;而西方的养生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养生讲究思想形神兼养,以神为主,重整体调养,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养生与养德相结合;西方则注重形体运动,以形为主,偏向于单纯的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3.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胡逢掖 《老友》2021,(2):72-72
健康长寿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而养生保健是实现健康长寿的关键一环。笔者退休后注重养生,喜爱阅读报刊上有关养生保健的知识,深感《老友》的《养生保健》栏目在众多的报刊有关栏目中鹤立鸡群,成为老年朋友最爱的栏目之一。究其缘由,笔者认为:其一,内容丰富,子栏目多。在《养生保健》栏目的统领下,设有《中医中药》《专家笔谈》《专家门诊》《保健问答》《长寿之道》《健康文萃》等多个子栏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专家教授普及医药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5.
保健养生,重在行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这是我的一点体会。首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科学养生。早先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错误的。"病从口入",饮食卫生,非常重要!为了丰富医疗保健、养生知识,我买了不少"宝书",如:《家庭医疗手册》、《健康快车》、《家庭医疗保健处方百科》等等,还订了些这方面的报刊。读书,要学以致用。比如,心脑血管病专家洪昭光教授讲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  相似文献   

6.
张会 《山西老年》2010,(2):58-58
古往今来,人们在养生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浓缩成了谚语,成功地指导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在谚语中,涉及饮食养生的内容十分丰富。自古以来,生姜除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24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华人时刊杂志社"华人养生文化调研基地"揭牌仪式,在昆山市千灯镇金谷农庄隆重举行。省侨办副主任丁荣、苏州市侨办主任顾伯铭为"调研基地"揭牌。这是继《华人时刊》首家外宣调研基地在苏州相城区苏州世华家具公司挂牌之后,又一家"调研基地"在苏州落户。中华养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人养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很有研究、传播价值。当今社会,不良生活方式已  相似文献   

8.
谭处端<水云集>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主要包括超法界、无罣碍;心是佛、意莫留;除情欲、合自然;合上天、破孽缘;常清静、守自然;孤清味、守三三;清凉境、思虑忘;气神和、成佛仙等方面,研究<水云集>养生思想对于我们丰富和实践养生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医易相同"和"医易同源"之说,中国一代大医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充分说明了<周易>对中医学的重要影响.在养生学方面,<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文化之根,其内涵逐步发展演变,经历了先秦时期天尊人卑、天道自然、天人同性、与天地合德、与天地参,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魏晋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唐代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再到宋代张载第一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这种天人之间统一、协调的哲学观念,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天地崇拜、生产、医学养生、生态意识、文学观念等各个方面,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宫观庙宇中的对联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道教对联数量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在众多的武当山道教对联中,讲"仙学养生"的对联占有重要地位.武当山道教对联所见养生智慧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性命双修、内丹修炼和动静互摄等四个方面.这些养生智慧不仅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它可以给现代人治疗"现代病"提供宝贵借鉴;其对修身养性的讲求,有助于新世纪人们实现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的很多诗歌表现出人们对长生、永年的强烈渴望,诗人或寄延年之望于求仙,或寄情山水、节欲避害,亦或以音乐解忧、舒缓身心,甚至以身试药、服食炼丹。诗歌是人们心灵情感的外化展现,这些有关养生的记述不但展现出人们在千余年前对养生保健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而且折射出时人在开展这些探索时的复杂心理。以魏晋南北朝诗歌为切入点,从养生方法、养生观念以及心理动因等角度对诗中的养生活动进行分析,利于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的养生思想,也利于对当时的养生环境作出恰当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养生和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养生类图书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现行监管制度的漏洞两方面的问题,除了加强出版社自我审查、政府机构监督外,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也是重要的环节。并据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公众自身要提高科学素养水平,树立正确的养生理念,能分辨真伪养生;政府主管部门和传播媒体应担负起向公众普及养生基本知识的责任,纠正错误的养生观念;学校应向学生传播正确的养生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4.
"养怡"作为古代养生思想的核心,可理解为培养自然平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以理解为向着修炼成超越物欲之累的怡然之境迈进。在医学和思想文献中,其表述偏于简括和玄虚,而在辞赋中则十分丰富、生动,尤其在如何才能怡然平和血气畅达方面,辞赋中表现颇多。曹操所说的"养怡"体现了道教的存思与导引等道教修炼方法,追求立功立德与求仙的统一。"养怡"作为颐养情志、关乎心灵超越的成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后人的辞赋创作中,形成了调节心态,超越世俗烦恼,以接近天理的自然之性养生的理念。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为善长生没有与其修炼理论融会的思想在理学那里最终得到完善和完成。宋代的许多辞赋展示了理学养气修炼与养生的情境,使"养怡"最终归之于厚德载物普济苍生的境界,达到了对医学中已有养生观念的消解和升华,成为古代养生理论的有力阐发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在中国古代气功理论的开创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老庄诸人的梦论与道家气功理论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既表现在其整个高级气功养生理论方面,同时也为进一步弄清古代气功起源问题展现出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 在人们知道自己已会做梦的同时,也产生了被称作占梦的巫术话动。相传在上古时期黄帝就著有《占梦经》,以后在殷虚卜辞中,在先秦的一些重要典籍中都有关于梦及占梦的记载.然而,唯有道家能熔梦论与养生保真之术为一炉,使气功不仅具有丰富的养生内容,并且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对社会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与道家、儒家及佛教一起,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道教的养生思想对我国传统养生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对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特点和主要方法进行探讨,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丰富传统养生术做点有益的工作。(一) 道教的养生理论极为丰富,养生的形式和方法繁多,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其基本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养生观和道教哲学的基础上的。归纳起来,道教养生思想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康接受道家学说和道教神仙思想 ,相信神仙存在 ,认为神仙不可学得 ,又主张养生可以久寿延年。这种养生思想作为道家、道教思想的发挥 ,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和养生思想相关联的他的独特的神仙观念 ,也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而在他的创作中 ,这两个方面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 ,在文学史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老庄哲学包含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从"道"的自然品性出发,老庄确立了自然而然的养生原则,反对人为的"益生""厚生"之举。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而养神又是养生的关键,在形神兼养的基础上,老庄主张以神立形,以德塑形。为了达到形神兼养、以神立形的养生目标,在坚持自然养生原则的基础上,老庄提出了知足长足,以"无"求全和专气致柔的具体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先秦直到明清,人们服用金石药物以追求长生的文化现象一直持续了两千余年。古代的名医作为掌握医药知识的群体,在这段养生文化的历史中是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行为及著作深深影响了当时及之后的养生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庄子>内七篇中,<养生主>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前人对其意旨的理解多有不同:有用玄学思想将之诠释为"养性"的,有援佛教义理将之诠释为"守空"的,还有借理学观念将其诠释为"顺理"的.这些似<庄>而非<庄>的解读,在使庄子养生论之真实涵义变得淆乱不清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元思想整合的现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