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家乡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的特色领域,其长短得失一直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作者以自己的教育民族志研究为经验基础,对人类学家乡研究作了反思和辩护。  相似文献   

2.
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志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音乐人类学民族志是音乐人类学家对“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的跨学科应用。研究者运用民族志方法研究音乐人类学大致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20多年来,许多音乐人类学家纷纷把民族志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逐渐成熟起来。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包括确定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对象、作为搜集资料方法的“参与观察”、作为研究成果的音乐人类学民族志报告的撰写等。  相似文献   

3.
田野是人类学研究的生命线。民族志的生成是一个从田野实践到文本书写的过程。田野、他者、文本是构成民族志的三个重要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民族志的真实性。田野是人类学家选择的具有真实空间与文化想象的复合体。田野中的人类学家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与他者共同对话的个体,他不可能真正成为他文化的自我。走出田野后的民族志书写,因时空分离、田野经历不同、多样化的书写方式而影响了民族志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共餐作为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类学家的高度关注,自罗伯逊·史密斯(Robertson Smits)在《闪米特人的宗教》中将上帝及其信徒称为"共享者"以来,西方人类学家对共餐的研究随着学科史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研究面向。共餐的研究为民族志的写作创造了丰富的文本资源,然而关于共餐的研究却仅散见于祭祀、宴席、仪式、饮食、民俗等方面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当中,鲜少有以共餐为研究重点的民族志资料呈现。迄今为止,学术界也未见关于共餐的相关研究综述。因此,梳理西方人类学民族志资料中共餐的研究脉络,对促进和拓展共餐这一重要主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宏大叙事是当下社会科学领域内中国朝鲜族研究的主要特点.文章在对中国西南非汉族群与韩国人类学民族志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朝鲜族缺乏人类学民族志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进一步的认为可以在区域社会的视角内,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以及多点民族志的方法开展相关的中国朝鲜族民族志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民族志与人类学的传统密不可分,目前,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商管理世界。人类学民族志与工商管理民族志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研究对象的选择。人类学家的民族志研究传统上以奇异的文化为对象,而工商管理民族志研究的重点则在于工商组织及其经营领域。这一人类学方法也区别于其他定性和定性的研究。民族志方法应用于对企业文化、消费行为、区域、民族群体及其对工商业务的影响等方面,具有其他研究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为解释人们的反应以及影响他们行为的原因提供一个更好的路径,从而从中揭示了那些不容易看明白的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以及紧张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蒂文.郝瑞教授在中国民族问题研究、西南族群研究和彝学研究方面都有大量的著述,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郝瑞教授在回顾自身的中国西南研究历程中,就多点民族志、田野中的合作与对话、民族与族群的论争、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西南区域人类学的研究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8.
反思与建构:民族志的中层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民族志的反思潮流有其积极性,也有随之而来的困惑.人类学研究者要在民族志工作中进行反思性的实践.中层理论作为一种民族志的研究策略为这种反思性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的实验平台,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社会分析.具有反思性和实践性的中层理论建构可以从概念的界定,问题意识的提出和对中层范式的检验中得到理解.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学内部出现了学术反思潮流,传统民族志进入了一个实验性的时代。相应地,民族志求真历程也随着时代转换而彰显出来。在民族志的求真历程中,需要以批判与反思作为其走向科学道路的武器和方法,并有一个科学的民族志理论范式来解决民族志品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度,各种形式的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造成很多人生苦难。近年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对于灾害、灾难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取向,体现了学术关心民生的情怀。不过,在灾害发生的地区或地点,往往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民族志积累,导致有关的灾害民族学研究,就容易流于表面。日本文化人类学家、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教授松冈正子先生继相继出版《羌族和四川藏族》(松冈正子  相似文献   

11.
异域文化向本土文化的回归——解释人类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特征。指出以异域文化奇观为研究旨趣的写作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价值,人类学必然寻求解释学的策略,以本土文化的重新阐释为其使命。  相似文献   

12.
在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猪是主要的肉食来源,而有些民族和地区则忌食猪肉。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类学家的关注,成为现代人类学的一个热点命题。人类学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其成因进行追问。这方面有些研究,被视为人类学成果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人类学认为人的本质是非专门化、非完成性的.因此,人具有教育需要性,人具有可教育性和可塑性,在教育中应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设立安全舒适的教育气氛.  相似文献   

14.
彝族历史神话电视剧本《支格阿尔》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民族志。该剧用诗化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塑造了彝族文化英雄人物支格阿尔的形象,再现了古代彝族社会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研究民族学、语言学、文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提供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记忆遗产。  相似文献   

15.
试论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科学地服务于民族教育实践、中国教育事业以及国家全局的和谐发展;促使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丰富当代中国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成长,充实中国教育科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体系;在中国推广教育民族志(教育人种志),完善中国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徐晶 《东方论坛》2011,(5):13-17
《他者的历史》一书所提出的“制作历史”概念,代表了20世纪末人类学致力于“历史化”尝试的进程。人类学在经历了封闭的、静止的社会分析后,开始逐步走向更为开放、更为动态的文化研究实践。因此,在人类学者走入田野或社区时,必须审查“过往的历史”,对不同社会记忆过去和思考历史的模式加以辨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刑事错案的相继发生使司法公信力和法律权威受到了挑战。错案发现的偶然性远远大于必然性,通过申诉、抗诉启动再审程序纠正的情况少之又少。反观起源于美国的“无辜者计划”,它致力于主动发现无辜者被判有罪的案件并代理无辜者进行诉讼,摆脱了被动接受司法机关纠错的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救济途径为错案救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版“无辜者计划”已开始发展并逐步接手一些错案。由于处于萌芽阶段,中国版“无辜者计划”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在刑事司法鉴定和错案复查方面。因此需要借鉴域外错案救济经验,从而完善这一错案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解释》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扛鼎之作,也是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奠基之作。在当代,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是自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以来,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在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上影响力最为卓著的一个流派。本文通过对《文化的解释》的解读,试析出阐释人类学理论的路径,指出文化特质是阐释人类学理论的突破口,深描是阐释人类学理论采用的主要方法,尊重地方性文化是理解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史记》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取其中秦汉以后纪传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双宾动词后面的体词性成分处理为宾语。与多数学者从双宾动词角度去分析双宾句式不同,本文主要从语义角色角度来考察《史记》中的双宾句式,将其划分为九类:VNP与事NP受事、VNP受事NP与事、VNP夺事NP受事、VNP受事NP夺事、VNP使事NP受事、VNP受事NP工具、VNP受事NP原因、VNP受事NP数量、VNP受事NP处所,分别考察了它们在《史记》中的表现,另外也做了相应的历史考察,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叶。教育人类学有不同的流派。以美、英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强调经验研究,注重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撰写。在我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来源于作为其学科母体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与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方法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研究的民族教育学不同,教育人类学并不局限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更注重田野工作等传统人类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