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在我国文艺学园地中,开始崛起一片枝叶青翠的幼林——文艺新学科。它们形态各异,参次不齐,但都洋溢着盎然的生机。有的如文艺心理学、文艺社会学、文艺符号学,在引进消化国外相关学科基础上,已开始构建多样化的理论体系,并向众多的分支学科延伸;有的如艺术人类学等,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专题,力图超越西方艺术人类学过分拘泥于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框架的弊端,建立独立的学科本体;有的如艺术象征论、艺术  相似文献   

2.
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人类学属于知识综合范畴 ,学理侧重于总体性研究 ,在文艺学与人类学的知识合谋中 ,人类的文艺和文艺的人类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对象空间 ,而更是事态呈露和问题揭蔽的世界在选择一种新的交叉学科介入方式之后 ,会更迅速地实现文艺学知识增长 ,以及这种增长对人类特定生存状况的有效解读。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文艺问题正不可避免地以其自身宠大而复杂的结构机制,多触角、多侧面地与其它相关学科不断地碰撞、接轨,以至关于文艺问题的探讨,我们已感到越来越难以将其与诸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学科截然分开.但纵观中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历程,在“文艺是什么”的问题未尝明晰之前,中西方的理论大家无不从文艺的价值这一角度来看待文艺.本文试从文艺价值观的演进入手,对中西古代文艺价值观的嬗变进行比较,考察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艺术生产理论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在我国,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一极具创见性的理论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艺术生产论最重要的意义是,它使文学艺术从神圣的形而上的王国回到了"劳动创造美"的现实世界.它使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天然鸿沟不再难以跨越.艺术生产论克服和纠正了单纯从意识形态论的维度研究文艺的片面性,从实践的层面研究和理解文艺问题,这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市场语境下的文艺的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种种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列生 《江淮论坛》2006,2(5):113-120
文艺未来论与文艺起源论和文艺存在论一起,共同构成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知识框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空想未来主义的抵触情绪,至今文艺未来论在文艺学知识域还没有成为普在性议题,所以,我们首先必须从确立文艺未来论的知识向度做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学的构成与特征周星,胡鸿保民族学的一般定义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通常称为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为社会人类学。”①然而中国的具体情况表明,中国民族学的构成具有一些不同于各国民族学的特色。中国学者对干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元典性研究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杰 《齐鲁学刊》2004,27(6):89-93
当前美学理论探讨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将审美归为绝对精神自由,二是试图建构一个超越时空和历史限定的抽象的人类学基础的文艺本体论。二者的失误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著中找到症结。因此,回归马克思主义主义原著,进行其文艺观、美学观的元典性研究对当代文艺学、美学学科理论的研究、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审美性品格"是一切文艺作品的基本品格,那么"超越性品格"便是一切伟大的文艺作品必备的根本特征,而"源初道德之维"与"形上之维"、"神性之维"则共同构成了文艺的"超越性品格"的三大基本维度.海德格尔分别从文艺的本质之源、贫困时代里诗人的天职与天命、文艺的神性等层面,对文艺的"源初道德维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沉思与阐释.系统清理和深入研究它们,不仅是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海德格尔本人的艺术哲学思想的关键,而且对于疗治消费主义时代文艺创作的某些疾病症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对于构建具有当代特色的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体系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类学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人类学是20世纪后逐渐形成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特别注重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的研究取向在整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生态人类学家对文化与环境关系不同的表述和侧重构成了多种理论和观点。文章对生态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各种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为深化其实证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艺民俗学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文艺新学科.20多年来,文艺民俗学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文艺民俗学学科的提出和确立本身有不同的学科立足点;文艺民俗学通过高校教育、师资培训和科研切磋等多种途径培养和壮大学术研究队伍;通过构建学术理论、开展批评实践,投身文化保护等行动,使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提升,学科应用色彩越来越强.文艺民俗学的前景广阔,但学科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如学科归属问题尚需进一步研讨、文艺民俗批评理论急需进行系统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叶志坚 《东南学术》2004,(4):127-135
文化学作为一门研究文化现象或文化体系的新兴科学,其显著特征就是综合性、跨学科.这一特征决定了它的学科产生走的是一条许多相关学科的不断融合之路.由此,它的理论之源就必须是多向度、多维的.本文通过寻根求源和细致考察,认为历史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构成了文化学的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包含三个维度:由一系列政治经济范畴及其关系构成的结构维度,构成唯物史观的一般话语系统,由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的批判的或方法的维度,构成唯物史观的理论硬核并发挥理论定向功能,表达为政治理论与社会哲学话语;由哲学人类学主导的人学或历史学的维度,构成唯物史观的目的,表达为文化及历史学话语.它们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唯物史观的诸种表述,我们必须合理地把握其侧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强化了入学维度,阿尔都塞及后马克思主义则强调了结构维度.历史唯物主义的诸种重构努力,一直存在着对经典层面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无视和否定,显示了目前西方激进左翼界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3.
概念史研究对历史过程及学科史分析所带来的新视角,使其成为学科史研究的新兴方向.人类学学科史的研究特别是1949年以前的学术史陈述,较少对学科本身的研究概念、视角进行集中的分析和讨论.应用概念史的分析方法,重新梳理以1949年以前西南中国人类学研究概念、视角的建构与转变,可以看出,从社会到群体的转化过程中,对作为具像的群体和作为研究概念的群体的差异性认识,决定了早期西南中国人类学对研究对象的处理及其研究逻辑的建构.对研究概念、视角本身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为当下西南人类学研究之新分析概念的建构提供历史经验和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在对国外法律人类学知识的引介和理论梳理与归纳,研究问题的中国语境化,相关学科围绕法律人类学所进行的交流和对话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学科成就,但也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明确,缺乏系统的法律人类学基础理论,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科交叉,一些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被真正地利用等诸多问题,它在未来的发展上是有大好的前途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人类学是文学和人类学的边缘交叉性学科.顾名思义,它包含着"文学"和"人类学"两个义项,因而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文学角度做人类学研究,就是用文学来充实和"诗化"人类学研究;二是从人类学角度做文学研究,就是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和"讲述"文学.  相似文献   

16.
以人类学学科的视野观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不吝为学科理论前沿和人类学家参与国家战略的需要.人类学学科本身对传统文化的特别关注,以及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遗产运动的反思,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而广阔的视野.以人类学者的讨论和共识,基于对人文价值的反思与再思考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是对当下我国遗产文化事业的反思,以人类学的眼光树立新的人类遗产意识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他者的人类学及其本土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与它诞生地的西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它所体现的是西方二元对立的宇宙精神———主体因他者的存在而得以确立 ,但它又绝非只是一种西方的学科和思想 ,因为在中国的少数民族研究中也可以找到其对应物。随着文化的本土化发展 ,西方人类学者不断地对人类学学科作出反思 ,国内几代人类学者在关注与西方文化观念构成差异的非西方文化问题时 ,也对人类学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艺术生产理论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在我国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这一极具创见性的理论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艺术生产论最重要的意义是 ,它使文学艺术从神圣的形而上的王国回到了“劳动创造美”的现实世界。它使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天然鸿沟不再难以跨越。艺术生产论克服和纠正了单纯从意识形态论的维度研究文艺的片面性 ,从实践的层面研究和理解文艺问题 ,这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市场语境下的文艺的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种种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是研究人本身及其文化的学问,但长期以来却出现学科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的偏移,并产生严重危害。建立主体人类学和重构人类学学科体系是今天世界人类学界的历史性课题。它的解决对于人类重新认识和解读自己、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正确的人性前提、人类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实现人类学由边缘到核心转变具在极其重要的价值。主体人类学概念及其知识体系包括:主体人类学概念与研究对象,主体─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命本体,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类群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重构人类学学科体系构想,人类学方法论建构以及主体─人的生存价值前提等系统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设:人类学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搞好文化建设需要人类学这样的综合性学科发挥作用.人类学应该以此为契机,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具体应用中采取决策参与模式、辩护模式和文化策划模式,从而拓展人类学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