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但在传统的现代化追求中,却导致了人的价值的失落,造成了现代性的悖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优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则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但在传统的现代化追求中,却导致了人的价值的失落,造成了现代性的悖论.实现入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优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则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专业、集约化生产越来越发达的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可能?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旨趣不仅仅是指能力的发展,更是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针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劳动异化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发展.在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的当今时代,人的和谐发展则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是相对的,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自由"和"全面".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同时,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人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因此,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辩证统一性。社会主义社会应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内容。在新世纪,我们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专业、集约化生产越来越发达的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可能?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旨趣不仅仅是指能力的发展,更是追求社会的和谐.针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劳动异化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发展.在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的当今时代,人的和谐发展则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使这一理论更加深化和具体化。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在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相关论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努力方向。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主题,思想政治工作应从渗透人文关怀、建设政治文明、关注人的精神境遇以及营造能力社会和迎接学习型社会等方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以便极大地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因其独特的社会改造功能契合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而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之际,经过进步青年自觉主动的理性比较和实践推求后成为"五四"一代进步青年的政治信仰。"五四"进步青年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经验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它对今天的政治信仰教育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析毛泽东社会主义目标模式的乌托邦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的乌托邦情结是导致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源头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的乌托邦情结的历史演变以及形成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的分析 ,总结其经验教训 ,以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 ,按照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以科学的精神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入手 ,阐明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揭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必然规律。这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思想家们从妇女个性解放的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来探讨,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妇女的个性解放。他们的探索对我国当今的妇女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歌词创作在形式的革新、语言的更新方面是对前朝词曲的反拨和对现代新诗的融合,“五四”时期的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社会文化格局,是以前时代所不曾有的。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七大主张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主要的表现是: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人民权利、人大制度、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基层民主、党内民主等方面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还详细规划了政治体制改革这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时期的思想家群体中,张竞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人。他留学法国8年,广泛研究多种学科的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关于社会改良的思想,其中主要包括妇女解放、节制生育、优生优育、性教育、婚姻家庭改革、妇女平等经济权等方面。这些思想是五四时期激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进步途径的努力的一个方面,对于推进妇女解放、对于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处于历史大变革中的五四时期,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在中国产次掀起了一场研究、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并凝聚成时代的主流。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阐述其历史文化的继承性、时代巨变的影响力、思想内容的丰富度、在论辩中求完善等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赞同。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认识规律的限制,人们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如果不对这些模糊认识加以澄清,势必影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