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结构主义方法也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它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包括人类潜意识的精神世界)具有矛盾结构的分析,值得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者批判借鉴.因为,地域文化首先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形态而存在.也因此,在地域文化研究中,使用"解构"的方法,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文化实利主义倾向的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性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利益长期成为地域文化论述的主导性动因,此类成果大多视界狭窄、学理性严重不足。我们认为,地域文化研究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人地关系,二是地域差异与文化共同体的关系。前者涉及地域文化的历史生成,后者涉及地域文化的理论定位。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基本上被各地自然环境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传统限定;所谓的地域文化差异则是中国文化"体同"基础上的"异",历史上关于中国文化的南北之争及更加细化的文化辨异,大体脱不了原乡人自我论述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生态·能量·中国地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在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4.
多彩的地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域文化具有遵循文化发展多元化、强化中国文化生命力、有利于文化融合创新等多方面价值.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应注意以下方面:以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文化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注重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采取溯本探源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6.
传统地域文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然而,在目前传统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存在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问题,诸如不尊重各地区域文化的差异,对不同地域文化心存偏见,因而导致评判违背史实,还有西洋理论和方法的滥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文化研究才能健康开展,而文化相对主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从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概念的研究现状出发,深入探讨地域文化与主体文化的联系与区别。总结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及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由邱文山、张玉书、张杰、于孔宝合著的《齐文化与先秦地域文化》,2003年8月山齐鲁书社出版社。《齐文化与先秦地域文化》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该著作从横向比较的角度,为先秦各地城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齐文化是先秦地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齐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文化并非起于当代,但对先秦地域文化研究得较为深入却以现在为最,这股研究先秦地域文化的热潮兴起于改革开放以来,其主要表现为以先秦著  相似文献   

9.
重视"黔中文化研究"的科学价值取向维度,符合学术规范正确阐释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文化区域"与"文化研究"三个核心概念内涵,并科学应用于"黔中文化研究"的学术实践,可持续推进"黔中文化研究",为渝东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齐鲁地域文化与《水浒传》的创作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一方面,齐鲁地域文化影响着小说的创作,另一方面,小说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成为人们对齐鲁地域文化的集体记忆,进而影响和引导着该地域的文化走向.建构《水浒传》作为地域文化驿站的传承功能,使得齐鲁地域文化不断增值,将有助于今人荡涤心灵、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1.
中文知识界对后现代心理分析比较陌生,忽略了心理分析这一重要的知识传统文化问题。本文借题发挥,以方汉文新著《后现代文化心理分析———拉康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11月)作为契机,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论述后现代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知识爆炸"等构成后现代状况的因素。本文重点讨论:1.以心理学诠释后现代文化;2.无意识与意符的心理结构;3.秉承弗洛伊德、黑格尔。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元典,不仅以其文化典籍的形式作用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同时还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成员的意识深处;通过审美范畴的建构与艺术媒介的选择,规范着民族审美思想的特征;并且在思维方法与审美观念两个方面显示出它对民族审美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周易》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字以其丰富的承意载物功能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华夏文化的瑰丽宝藏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代表姜炎崇羊文化的"羊"字字群,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承载了远古"亲孝贤羔"伦理道德思想,反映了神农始祖"祥和美义"的初级社会人际互动理念,揭示出民族"德善翔志"文化心理演进的轨迹,是我们弘扬优秀文化、追索人文精神、继承民族传统的信息宝库.  相似文献   

14.
潮汕是一个具有独特而优越地理环境的地域。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潮汕人精细的社会生产 ,造就了潮汕人精明的文化心态 ,从而使潮汕传统文化形成鲜明的精细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因素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其糟粕部分已经给经济带来了负面效应,美国和日本“文化制胜”的范例,对于我国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是儒、释、道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和理念,不但代表天人合一的本体世界,代表人文环境的整体和谐,而且代表人性之美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氛围,是一种高尚的格调。而充分体现"和"的这些文化内涵的莫过于中国茶道,中国茶道的核心就是"和","和"文化在中国茶道中得到了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方向"是执政党群体的行为准则,是走向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然而,"文化"一词的本源思想是什么?将对我们理解"代表"的真正含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什么视角来思考"文化方向",又是我们落实"代表"思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最深厚的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公共文化的角度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方向。其逻辑性和可能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在民族性、整体性、群体性和全社会共享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其必要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文化挑战。在公共文化视域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民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使之扎根人民、服务时代、走向世界,将有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党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华夏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 WTO后 ,中国企业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因此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塑造意义深远。本文力图在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对传统文化评价的管理学标准 ,从而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借鉴找到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现行文化教学存在文化失衡现象,表现为:(1)目标语文化即英美文化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常常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2)学习者大量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并非完全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英美文化而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目标语(英语)表达失当造成的。文章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中国英语有关理论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