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   总被引:131,自引:1,他引:130  
经理人市场是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本市场 ,在一定意义上 ,这是一个“职业”企业家的雇佣市场。家族企业的高速成长带来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增长 ,但在不少情况下 ,经理人的引入是不成功的。企业和经理人双方的家族主义取向导致双方缺乏相互信任 ,家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的“隐私”经营给企业从外部引入经理人带来风险。同时 ,经理人的非职业性 ,或在自己创业与作为经理人之间转移的成本很低 ,导致经理人市场的不稳定性。但在竞争和国际化中 ,对传统家族企业的改造势在必行 ,但在经理人引入上是谨慎的 ,较为普遍的模式是家族和经理人共同分割企业的控制权 ,这一模式在这里被称之为“折中治理”。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和利用外资,给予外国投资者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东道国和外商投资者是博弈的双方.他们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存在一个动态而复杂的博弈过程.东道国政策优惠作为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手段,是双方博弈策略的重要表现.博弈分析认为,外商投资决策与东道国政策优惠选择是相互关联的.决策和选择都是基于经济收益,东道国优惠对外商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现行的企业经理人年薪制模式,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结构特征和经济特性,引入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一个促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经理人年薪制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在不同信息状态下制约企业经理人年薪收入状况的各类因素,探讨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理人之间在公司经营管理上的博弈关系以及对应策略的选择,进而从不同的风险态度阐明委托代理双方的态度差异及其对双方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信息状态下企业经理人年薪制具有不同的模式,即固定年薪(信息对称时)以及基本年薪与激励年薪之和(信息不对称时),并指出努力水平、能力技术、风险态度、投资规模和成本系数等参数的改变对企业经理人年薪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激励从本质上说是激励者与被激励者,或者说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利益博弈。从领导者角度来说,根据员工"理性经济人"的特性,采取一定的政策来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和领导绩效;从员工角度来说,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倾向于实施迎合领导者和激励机制的策略。因此,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博弈是影响激励机制运行的重要变量,如果博弈双方都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那很有可能造成利益矛盾冲突,降低组织整体运  相似文献   

5.
人们形象地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称为防范财务舞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层出不穷的审计合谋警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应对审计合谋的策略。本文分析了我国审计市场供求现状,认为审计市场过度竞争是导致审计合谋的重要因素,分析了上市公司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进行合作与举报的动态博弈过程,提出了扶持有实力的事务所进行合并重组,通过奖励会计人员治理审计合谋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干 《管理与财富》2002,(11):12-14
最近国家在审议证券基金法时,明确指出对投资者关注度很高的私募基金暂不立法,这“暂不”两个字让业内人士心中充满期望。本文作者几经周折找到一位私募基金的经理人,现身说法自曝私募基金之内情。  相似文献   

7.
叶芃  梁伯强 《经理人》2007,(7):112-113
老板与高级经理人,往往在刚刚碰面时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老板承诺利益,经理人也对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踌躇满志。但接受老板高薪聘请真正进入企业后,双方却发现实现目标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这也是为什么经过短暂“蜜月”就黯然“分手”的案例在中国企业界屡见不鲜。如果我所聘请的经理人没有实现自己承诺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我会给他机会继续合作。给经理人机会,其实也是在给企业赢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投资者与融资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利益博弈关系,在系统分析新农村建设中投资者愿景的基础上,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环境必须尊重投资者愿景,重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环境,努力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监管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柏 《管理世界》2005,(8):151-152,155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主要考虑的因素。上市公司在信息方面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优势给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违规提供了很大的余地。为了防范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本文运用博弈论,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监管模型,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产生的条件、机制、制约因素作了分析。(一)博弈模型描述1.模型假设(1)模型有两个参与人:一个是“上市公司”;另一个是“证券监管机构”,包括证监会和各级证券管理部门以及证券交易所,在此博弈分析中简称“证监会”。(2)上市公司和证监会都是追…  相似文献   

10.
孙宪文 《经营管理者》2013,(26):175-175
<正>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往往双方的认知是大相径庭的。职业经理人看重的是事业发展空间、对其价值的认可、来自企业包括老板的支持、经济利益,而此列举顺序也是其内心在这几方面的重要程度排序。老板却往往认为其就是为了钱,很多老板在寻找职业经理人时都会很潇洒的说,要什么(收入、福利等)让他尽管开口,而往往轻视要赋予职业经理人哪些权利,给予哪些支持等,他们骨子里认为职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独立审计可以看成是主要涉及委托方、审计方、被审计方这三方之间的一个契约。在这个契约中,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的三方博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独立审计报告其实是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虚假审计报告之所以成为可能,原因在于外部条件不理想,以致“虚假财务报告——虚假审计报告”成为双方博弈的精练纳什均衡解。那么,在新的准则下,新一轮博弈又将会是怎样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在“控制性家族—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企业价值”假说基础上,将2004年212家上市家族企业分为创业型家族企业(FFB)和非创业型家族企业(N-FFB)两类,发现虽然两者都属于家族企业,但面临着不同的代理冲突:FFB主要面临着第一重代理问题——业主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尽管业主权威能降低代理成本,但家族内部的利他主义加剧了业主和家族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没有证据表明控制性家族存在系统性侵占社会股东利益的情况。相反,N-FFB主要面临着第二重代理问题——控制性家族和分散的社会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控制性家族通过隧道行为侵占外部股东利益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这类代理冲突随着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扩大而恶化。  相似文献   

13.
宋丽 《经理人》2006,(2):112-114
在风云变幻的谈判桌上,双方唇枪舌剑,犹如刀光剑影。谁都想尽快探知对方底牌,争取最大利益。掌握谈判主动权。在这场据理力争、高智商的商务谈判中,女性经理人究竟该如何“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软化硬,用智慧和柔术进退自如,攻守得当?在比拼企业实力的背后,女性经理人如何发挥商务谈判中的“超级女生”优势,把握时局, 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4.
机会并不见得就少了,只是机会开始较真儿,你有真本领,机会找到你门上,你也不认识。一位企业经营风险观察家说“能够产生经理人的有三类企业,一是投资银行业,二是互联网企业,三是民营企业。”究其原因:“经理人与企业风险级数相符,风险越大的企业,产生经理人的机会也就越大:投资银行业、互联网企业能够在发达国家发酵、成熟,是因为充分的市场经济制度具有有效互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职业经理人制度上的安排经理人;相对于  相似文献   

15.
保护证券投资者的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让投资者树立信心,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海外成熟资本市场和一些新兴资本市场的成功之道。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开户数为7000多万户,他们构成了我国以散户为投资主体的新兴证券市场,他们的利益得失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兴衰。各国都将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国际证监会组织将保护投资者利益列为证券监管三大目标(保护投资者;确保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减少系统风险)之首。由于中小投资者受信息披露、分析能力和资金实力等因素限制,他们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所以,保护证券投资者,更多的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也是管理部门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组织结构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对下属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上司的“管理”。最近的研究表明,高效的经理人不仅花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同下属的关系,而且在管理同上司的关系上也是不遗余力。“管理你的上司”,指的是为了给自己、上司和整个公司都争取最好的结果而有意识地与上级合作。在企业中,对上司—下属关系误读的现象并不鲜见。一方面,有些经理人觉得上司没必要依赖自己,或者自己不怎么需要依赖上司,而没有意识到双方都需要相互协助与合作才能出色地完成各自的工作。而另一方面,更多的经理人想当然地认定上司会神奇般地知道下…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背叛”的机理与雇主的对策取向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本文所指的背叛是经理人的一种败德行为 ,即经理人利用企业的信息和资源另立门户 ,采取不正当手段与原企业雇主 (所有者 )直接竞争;或恶意跳槽 ,损害企业利益 ,以发泄私怨或谋取私利。对经理人背叛行为的治理已经成了许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在当前中国经理人治理制度框架下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经理人背叛行为及其治理困难的原因和机理 ,说明经理人背叛的主要影响因素 ,进而提出治理的对策取向和政策建议。一、对国内外研究的回顾与评论经理人的背叛行为是其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预期利益权衡之后的理性反应 ,也是与雇主博弈…  相似文献   

18.
王育琨 《经理人》2007,(7):46-52
历史性的机遇垂青第一代中国企业家,他们驾驭情势,开拓进取,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缔造了传世的品牌。品牌就是利益。在利益的天平上,他们却跌跌撞撞,始终没有找到那个保全的平衡点。看着宗庆后与达能为着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起码的社会公德,不由得让人着急。企业家怎么就跳不出自私自利的樊笼!  相似文献   

19.
黄云生  于榕 《经理人》2006,(3):24-25
富有个人魅力的经理人能吸引员工的认同及追随,也具有与老板讨价还价的资本无论你是否承认,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博弈都确确实实地存在,即便是最优秀的企业、最开明的老板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的核心制度,是最能反映解决相互交织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原则与方法。然而,合理使用又被称为著作权制度中的“斯芬克斯之谜”,意思是指对利益平衡点的掌握永远让立法者感到棘手。本文就我国合理使用制度对著作权人。传播者、使用者之间利益均衡的破坏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