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20世纪初日本侵占韩国后,韩国人民一直坚持抗日复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大批韩国爱国志士流亡中国,他们一方面与中国人民一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另一方面也掀起了复国的独立运动。中国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及在华各党派在政治上、军事上、物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从而加强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  相似文献   

2.
以反对日本侵略、争取朝鲜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奋斗目标的韩国独立运动,始终把组建革命武力,进行抗日复国的武装斗争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在华韩国独立运动各主要党派长期以中国为基地进行创建革命武力的活动,中国国民政府则对此给予积极和有效的支援。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朝鲜义勇队和韩国光复军先后在武汉和重庆成立,它们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成为中国战场上的抗日国际纵队,这两支武力从各自分立最后走向联合,组成统一的韩国光复军。这是中国政府和韩国独立运动两个主要党派共同努力的结果,顺应了朝鲜人民独立复国和统一的民族意愿。  相似文献   

3.
从孙中山到蒋介石,都对援助韩国独立运动作出过重要贡献。但国民党自身的弱点严重影响了它援韩作用的发挥。国民党的派系矛盾与韩国独立运动各党的纠纷相交叉,狭隘的亲疏标准代替共同抗日的政治标准,以及在“统一”口号下的力量兼并等,都给国民党二十余年援助韩国独立运动的光荣史增添几页灰色的记录。提供援助的中国与接受援助的韩国临时政府间在1944年后关系的调整,主权意识的尊重,在国际社会中具有普遍性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国被日本吞并后,大批韩国革命志士流亡到中国,坚持从事反日独立运动。由于韩国惨痛的历史遭遇和独立运动出现不尽人意的挫折,再加上深受那时盛行于中等东方国家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一部分革命者选择了无政府主义运动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韩国独立运动始终采取支持的方针 ,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给在华韩国独立运动以帮助。通过报刊揭露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暴行 ;宣扬韩国爱国志士的斗争事迹 ;组织训练韩国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对韩国独立运动的方针和态度直接奠定了日后中韩两国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日本右翼势力的"解放战争史观"辨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日俄战争并非正面影响中国留日学生加入了同盟会,而是从反面使置身敌国的留日学子站在孙文一边;当年日本东京并非亚洲国家独立运动的参谋部,而是干涉和镇压亚洲各国独立运动的大本营;当年日本的诸多亚洲主义者并非为援助中国革命而来,而是怀揣趁乱取利甚至肢解中国之不可告人的目的介入中国事务的.当年日本侵略者炮制的"大东亚战争"一词,丝毫掩盖不了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性质;战后东南亚国家的纷纷独立也并非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历史功绩,而是东南亚人民长期坚持不懈反抗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在内的民族独立斗争的最后胜利.日本右翼势力围绕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兜售的"解放战争史观"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有关“韩国独立运动”史料及研究概况林桶法韩国独立运动不仅对韩国深具意义,对中国甚至对亚洲国家亦有其影响。自1919年4月17日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以来,中国成为韩国独立运动的酝酿与活动的重镇。韩国独立运动在中国所留下的大批史料亦成为研究韩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半叶,韩国被日寇侵占后,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大多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金九先生是韩国反日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导人。本文分析了金九与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左翼派别的关系,以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韩国临时政府自建立之初就制订了武装复国计划,但靠自身力量却难以落实。“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韩国独立运动军事基干队伍的培养和训练,造就韩国军事干部,为临时政府武装复国计划的实施作了准备。“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军事援助,由秘密变为公开,由培训军事干部发展为直接援助在华韩国革命党派组建武装部队和参战,帮助临时政府组建光复军,并促成了韩国在华抗日武装的统一,使临时政府武装复国计划得以最终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上海虹口公园爆炸案使日本侵略者受到了正义的惩罚。提高了临时政府在国际上的声誉 ,鼓舞了韩国人民的反日斗志 ,同时也使临时政府获得中国国民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摆脱了所处的困境 ,最终使大韩民国政府成为韩国独立运动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1.
目睹朝鲜一步一步被日本吞并的悲剧,梁启超认为,朝鲜国内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及落后的国民性是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梁启超的分析为激发当时朝鲜民众奋起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力量,也为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启蒙与救亡运动提供了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2.
1925年英国福公司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是五卅运动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本文运用翔实和丰富的资料,论述了焦作煤矿罢工和焦作煤矿工会成立的历史背景、罢工的发动、爆发和工会成立的经过以及围绕着罢工和复工所进行的尖锐的、激烈的斗争过程,最后经过谈判取得胜利以及它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立国之初,新中国就被迫面对两场大规模的境外战争:印支半岛的越南抗法战争和在朝鲜半岛的朝鲜战争。两场战争都是冷战体制下的产物,不仅影响了新中国的地缘政治,还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独立与安全。新中国考虑到世界格局的性质和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亟需捍卫自己的利益;另外,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来看,新中国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支持兄弟国家的民主民族斗争。这两方面因素最终使中国选择了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14.
宗藩体制是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系统结构。封建宗藩体制的解体,是晚清对外关系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包括琉球问题、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都与这个问题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5.
《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位农村女孩到城市谋生最后成为名演员的故事。分析嘉莉妹妹的奋斗过程,揭示了妇女依靠自己取得经济上的独立进而实现人格上的独立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精神财富对于幸福的重要意义。试图通过对比经济发展背景、打工妹的局限性和不同的社会制度最终期望得到一些关于现代女性如何取得解放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过去对日本、中国、韩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民族或国家的范围内,事实上对此运动仅限于一国范围内是非常难以理解无政府主义的国际主义性格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东亚这个更广泛的角度上,通过比较研究三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来更切实地理解近代的无政府主义。这篇文章首先在比较东亚三国无政府主义收容-发展-衰退过程的特征的同时,将对无政府主义和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说明。韩·中·日三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在走上无政府之路的过程中虽有各自的特征,但他们的无政府主义在精神上和西方是一致的。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更加鲜明地理解韩·中·日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同时,并理解近代无政府主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流入,日本近代女性开始了朦胧的自我觉醒。尽管她们反对男权的抗争在"家族制度"和"国族主义"的双重夹击下显得步履维艰,但是她们作为一个勇于自我言说的性别群体终于浮出了历史地表。通过日本近代女性对男权的抗争历史,梳理了日本近代女权主义运动的流变过程,检视了日本近代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主革命时期 ,民盟坚持反帝爱国立场 ,在抗战阶段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 ;解放战争时期 ,民盟在对美国的态度上经历了从崇美、亲美到反美的变化。民盟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其外交政策紧跟历史潮流而不断发展进步 ,起到了配合和支持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报》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重要刊物之一,它除了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之外,还大力支持当时的亚洲革命运动,特别是对印度革命的支持,为印度革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援作用。它所提出的中印在反抗西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发扬传统友谊,相互扶持,联合斗争及中印独立后结盟构建和平亚洲的思想,至今仍闪烁智慧的灵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