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初盛唐和中晚唐人对屈原与扬雄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中晚唐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屈原与扬雄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导致了文学创作上的变化.由于社会环境与个人经历的影响,中晚唐人对屈原与扬雄的人生遭遇和作品多了一份同情和理解,从而在文学特别是辞赋创作上掀起了对屈骚与扬雄之作进行模拟的风气.  相似文献   

2.
说盛唐气象     
我国古代诗论中的气象,指诗歌的外部风貌即风格。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一是浑厚,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而与初唐、中晚唐诗显示出区别来。这一看法,滥(?)于宋严羽,在明清诗论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盛唐时代所孕育的人们特定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一是前代优秀诗歌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歌由于具有卓越的艺术风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盛唐大多数诗人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审美观,因而能写出大量优秀作品。这是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赵俊波 《唐都学刊》2003,19(1):21-23
从拟与变的角度纵观唐代古题乐府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初唐人重在模拟,成就不高;盛唐作者将拟与变结合得最好,古题乐府成就遂臻于极盛;中晚唐人重变,导致古题乐府逐步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边塞诗,始自汉代,中经魏晋,不断发展,到盛唐则达到高峰,成为空前繁荣发展的唐诗中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它以其激越深沉的感情,高亢雄浑的格调、深邃动人的意境,为时人和后人所喜爱。其卓绝的思想、艺术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但唐代以后,宋元明六七百年间,虽然也产生过一些边塞诗词,如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明代李攀龙的《挽王中丞之二》、徐文长的《龛山凯歌》、陈子龙的《边风行》和《辽事杂诗》、于谦的《出塞》和《入塞》、屈大均的《云州秋望》和《大同感叹》等,但其数量和质量远逊于唐代。迨至清代,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深切的注意,一是我国叙事诗的复兴,一是我国边塞诗的异军突起。后者尤以清初爱国诗  相似文献   

5.
唐代特殊社会群体的省亲现象,包括官员省亲、士子省亲、僧人省亲等。官员省亲是实现官员"忠孝两全"的道德理想和国家"以孝治国"的有效途径;科考赴举、落第、擢第省亲体现士子获得鼓励、安慰或扬名显亲的心理;僧人省亲现象在初盛唐具有争议到中晚唐为社会普遍接受。更具社会伦理意义的官员省亲受国家政治制度约束,包括省亲假及其时限、请假程序、省亲赏赐等。  相似文献   

6.
盛唐诗人与僧侣交游的特征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绍良 《唐都学刊》2001,17(2):25-30
盛唐是佛教与诗歌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诗人们不仅频繁地与僧侣相交往,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更新和丰富了传统的山水意识,由泛神主义过渡到情趣主义,完成了山水诗由谢灵运尚巧模式向浑成模式的转变;僧侣们的文学意识加强,在与诗人的交往中,传佛习诗、以诗会友,文学也成为他们悟禅明性的常用手段.慧远时代以神僧崇拜为主的诗人与佛界交往的模式被打破,佛界领袖和一般僧人都成了诗人们交游的对象,形成了诗人游佛与僧侣习诗的诗佛互补模式,为中晚唐诗僧的大量涌现创造了气氛,奠定了基础.因此,从诗歌与佛教相结合的角度来说,盛唐依然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7.
甘肃是唐代边塞诗的策源地之一,边塞诗在唐代诗歌中又占有十重要的位置,因而,研究边塞诗是甘肃的唐诗研究专家义不容辞的重任。西北师大中文系主任胡大浚先生在唐代边塞诗研究中辛勤耕耘、成果卓著。几年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边塞诗则是唐代诗苑中秀色独具的苑囿。最近,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唐代边塞诗选注》(胡大浚主编)。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题性的唐代边塞诗集,在唐诗的选集方面,做了一项填补空白的工作。而其放眼有唐一代边塞诗的整体,反映边塞诗的发展流变,分析边塞诗产生的原因及总括解放以来边塞诗研究的成果等方面,则代表着唐代边塞诗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高适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边塞诗人,历来对其边塞诗关注甚多,然而在诗人本体研究方面还有很多疑点。如其在开元二十三年应制科试的经历,一直为学界所争论,而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应试地点是洛阳还是长安上。由于制举考试并不一定由皇帝主持,且考试地点往往确定较早,故而不能因玄宗身在洛阳就认为考试地点也在洛阳。而根据高适诗序和李白《赴上都》一诗,将高适开元二十三年的征诣地点确定为长安应无疑问。  相似文献   

10.
易小平 《唐都学刊》2004,20(5):34-37
盛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注重风骨,中唐古文家和新乐府诗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则强调政教。这种接受差异表明接受者的心态发生了"向内转"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刘占召 《阅江学刊》2012,4(5):99-106
六朝至唐代的选官标准主要有经术、德行、辞章和吏能。初盛唐时期这些标准有论争也有融合,如儒学派批评辞章派体性轻薄。在张说、张九龄的引导下产生了以兼擅礼乐、文章为特征的盛唐文儒,是经术、辞章两项标准的融合。盛唐文儒不屑吏事,和李林甫代表的吏能派产生过论争。“安史之乱”后,出于整顿士风的需要,德行成为首要的取士标准;“黜华用实”的用人政策和经世之学的兴起使吏能受到重视。贞元、元和时期,德行、文章、吏能三项标准趋于融合,“君子儒”成为理想官员的人格范式,这对中唐士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弘 《社科纵横》2007,(9):105-106
七绝《从军北征》是李益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把音乐形象、景物特点和人物情感有机融为一体,构成寓意深邃、哀婉深沉的诗歌意境。本文从色、音、情三方面分析征人思乡之情,从而领略李益边塞诗情韵兼胜、含蓄动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王维七律与盛唐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王维在唐人七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并结合对“盛唐气象”的阐释 ,具体分析了王维七律代表作品包括一些精彩的应制诗 ,认为它们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 ,体现了劲健浑厚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出一种与盛唐时代相同步的浪漫主义精神。盛唐文化的乳汁,把李白哺育成那个时代最完美的人物;李白的出现又使得盛唐文化、盛唐时代大放异彩。也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讴歌理想弘扬自我李白一生几乎与盛唐时代相始终。李唐王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终于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盛唐的富庶、安定、强大以及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使得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大都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表现出对功名事业的由衷向往,对自我价值的高扬、肯定,对未来前途的满怀信心。李白是盛唐文人的典型代表。时代…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唐都学刊》2011,27(6):27-32
张说是盛唐政坛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盛唐诗坛的一代宗主,其以"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以重文学、倡风雅、奖后进、创作丰、影响大而成为盛唐文学的开路人,以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为盛唐诗歌的创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与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吕蔚 《唐都学刊》2004,20(5):47-50
"安史之乱"对盛唐诗人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盛唐时期相比,战乱中的山水诗呈现出新变的特征:盛唐诗人将愤世哀世、悲天悯人的社会意识注入对山水的观照中,显示了儒家强烈的入世精神;盛唐诗人由开阔的胸怀转向对自我心灵的关注,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显示出奇崛深幽的个体忧愁;战争中的山水诗不再体现平静而超然的心态,而流露出枯淡空寂的情调。从山水诗的变化也可窥见战时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储兆文 《唐都学刊》2004,20(1):46-48
初唐山水诗合儒道于一体 ,既求功名 ,又纵情自适的的哲学基础 ,比六朝诗人退隐内敛的思想对盛唐山水诗的影响更为直接 ,且其反映的地域远远超出六朝 ,为盛唐提供了多种风格的山水样品。其景与情的处理、意境美的生成和山水诗的律化与语言的诗化 ,都说明一直被忽略的初唐山水诗是山水诗从六朝到盛唐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承续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盛唐田园诗及其所反映的农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莲 《唐都学刊》2000,16(1):41-46
盛唐田园诗都是从侧面歌唱“田家乐”的,但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着重描写了乡村宜人的景色及田家淳朴宁静的生活,这类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写田园风光宛然在目,又浑然天成,无斧凿痕迹,是盛唐田园诗中的佼佼者;第二类着重抒写了诗人们自己及其道朋诗友的田园生活与闲情逸致,这类诗歌在盛唐田园诗中占的比例较大,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都与第一类相近;第三类写出了一些田家劳作的辛苦与生活的穷困,但最终还是强行加上了“欢乐”的尾巴.盛唐田园诗虽然没有真实地反映封建社会广大贫苦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一面,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业文化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19.
魏耕原 《唐都学刊》2012,28(3):9-17
王维一生绝大部分生活于长安,他的诗歌、绘画、音乐的才能又都体现于斯。在后盛唐大诗人中,获盛名早于李杜。从高华流美一面看盛唐诗,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一代文宗"。除了应制诗显示京华歌手宏亮华润的才能,其他的长安诗昭示了盛唐的青春气息,更广阔地展示了长安风采与盛唐气象。他以长安骄子的情怀,描绘了长安人生活各种方式,跳荡着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唐玄宗时代,崛起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蕃将。天宝时期,以安禄山为代表的蕃将与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展开了激烈的相权之争。这场权力争夺不仅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而且孕育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早期胚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