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法思想史对中国经济法治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学者的分析多集中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而较少论及甚至忽略了其思想基础。法律精神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在经济法的产生中,经济法思想史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根据对经济法产生所起作用的不同,经济法思想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经济法思想史对中国当前进行经济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思想史的眼光来审视和解读《旱云赋》,是契合其时文学发展特质、汉赋的文体特征和作家创作个性的新视角,其中所包含的阴阳灾异思想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也与时代潮流相呼应,其内涵与贾谊散文所反映的阴阳灾异思想一起,通过知识传播实现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学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来,始于1920年李大钊编印并讲授《史学思想史讲义》。白寿彝先生最早将史学思想史作为史学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对其研究对象和意义、与史学史和史学史其它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作了重要论述。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的成果,它对人们进一步探寻史学思想史学科建设、揭示中国史学思想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4.
韦政通对中国思想史研究有独到见解,认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存在孤立研究、主观偏误、牵强附会、墨守成规、复古意识浓厚、缺乏理性精神、时代意识不足等缺陷,其更新之道在于研究者应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和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在中国传统思想基本脉络的宏观省察上,韦政通做出了孔子中心而老庄异质的思想定位,并将秦汉以降的中国思想史分为制度化儒学时代、佛教时代、儒学复兴时代3个阶段。他还认为,明清之际民本思想的空前发展与重视客观认知的精神共同促进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转换。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拓展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论域,其历史担当意识和关注现实的精神对当前的思想史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五四后期力倡整理国故,把它作为再造文明的重要手段。但诸多新文化人的批评、思想界复古思潮的兴起和古史辨派疑古辨伪的得失,又促使他改变整理国故的预期目标,并最终对其功用产生怀疑。胡适整理国故所追求的,是其思想史的意义而不是学术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哲学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之间的区分,素来为学者所忽略,这或许源于前人对"哲学史"和"思想史"两概念的模糊认识。本文将以胡适的哲学史和思想史研究为例,借以探讨"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各自"写法"。  相似文献   

7.
简、帛《五行》经文是一篇特殊而重要的出土文献。前人较多关注其文字和思想史意义,那么它的哲学和哲学史意义体现在何处?本文抓住《五行》所体现的三个突出的问题意识进行分析,认为在这三点上,《五行》非常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反省。  相似文献   

8.
萨缪尔森(1915-2009)不仅是经济学巨匠,在经济思想史方面也著述极丰。但学界对萨缪尔森思想史研究的成果与意义,还缺乏系统性的理解。萨缪尔森坦承,采用辉格史观研究学说史是其局限。通过梳理萨缪尔森的思想史文献,讨论其采用辉格史观的意义,并通过综述学者的各种见解来论证它的优缺点,可以发现辉格史观以现代科学方法倒推早期学者学术贡献的局限性。有关萨缪尔森研究经济思想史的系统性评价,还有待于后续的大量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回顾20世纪史学思想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展望21世纪史学思想史学科建设,要在充分认识史学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存在意义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外史学思想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加快中外管理思想史学科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中外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外管理思想史学科成长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已有的《管理思想史》类著作多以研究和展示西方管理思想为主;二是有的成果虽以中外管理思想史为题,但对中国管理思想展示的不全面、不系统;三是中外管理思想史课程普及面不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外管理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占籍"一词,经常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文学著作及历史著作中。现代的许多学者认为"占籍"的词义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入籍",指的是"外地迁至新地,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事实上在明代初期,"占籍"是明代赋役黄册制度的一部分,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户籍管理制度。但到清代初期,"占籍"已经作为一种户籍管理制度,并且广泛地运用到了对流移人口的管理。而这一演变过程是在明清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格物致知是理学中一个道德形上学命题,但在明清之际逐渐发生了知识论、方法论意义转换。不过这种转换是在合法化的意识形态语境中实现的。意义转换一方面彰显了传统格物致知的知识论意义;另一方面也削弱和消解了内在的传统道德形上学意义,标志着理学道德形上学解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副词“可煞”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了"可煞"在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它演变的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宗教文献向中土文献渗透,宋代是过渡时期,元明清时期完全确立;二是修饰对象由多样化向专一化演变,由最初的修饰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到专一修饰形容词"作怪",明代是过渡时期,清代完成;三是语义逐步呈现相对统一性,由最初的可以用做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或二者兼而有之到清代的语气副词与程度副词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三遂平妖传》、《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4部明代小说中“量”字用法,共得语料12条。描写“量”在四部小说中的词义分布和用法,并归纳出由“量”构成的复音词26个。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三遂平妖传》、《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4部明代小说中“量”字用法, 共得语料12条。描写“量”在四部小说中的词义分布和用法,并归纳出由“量”构成的复音词26个。  相似文献   

16.
宋元明时期 ,“疯僧戏秦”故事由早期笔记的片言只语发展为完备详细的独立故事。其间 ,元杂剧《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明传奇《东窗记》为两部具有关键意义的作品。“疯僧戏秦”集讥讽秦桧诙词妙语为一体的文学化进程 ,体现此情节流传的核心意义 ,即寓庄于谐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7.
“影戏”一词的含义在我国历史上数有变化:其初始意义是指称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的戏剧艺术,即今人所谓的“皮影戏”;入明以后,“影戏”除继续沿用宋元时期的初始意义外;其含义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其指称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与“弄影”有关的艺术如走马灯、西洋景、电影等也被称为影戏,另一方面则是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对于影戏的别称。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在正名卷和名字章对名字的概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马氏更多地吸收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已经意识到词类转变可以发生在三个层面:意义、位置和语音形式。双音名字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四种。  相似文献   

19.
与明代的经济发展、思想变革相同,"三言"二拍"的女性贞节观具有进步意义.在作品中,贞节已不是女性婚姻生活的最高准则.作品提倡贞节与情爱的统一,主张以追求幸福突破贞节的枷锁.对于贞节观念的受害者,作品既有同情也有赞颂,却缺少理性的批评和反思,贞节仍然作为一种女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伦理原则被尊崇."三言"二拍"的贞节观念更大程度地停留在封建教化上,人道主义的、男女平等的现代观念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诗歌中的"牡丹"意象普遍具有沉痛的时代烙印,与特殊的士人心态紧密相联。首先,与传统牡丹诗往往给人以歌舞升平、富贵美好的感受恰好相反,它被赋予了"故国"的象征意蕴,常常唤起诗人国破家亡、身世飘零的痛楚与繁华易逝的悲伤。其次,因其"故国"的象征意蕴,它还能使诗人重温旧梦,暂时忘怀现实的痛苦,获得片刻美好的体验,成为诗人"借以娱目肆志"的灵魂遁逃之所。再次,在象征富贵繁华的基础上,发展了象征内在人格精神之"富贵"的全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