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代小说的现代派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心理学评论的方法,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哈代最后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淑的形象作一剖析,在分析淑这个为评论家所忽视的女性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的同时,借以展示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哈代的现代派风格及对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菊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压抑的妇女形象.小说中细腻的对比描写深刻地体现了女主人公伊莉莎对自身和对社会的矛盾态度以及作为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时所遭遇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描写可以发现女主人公的心理挣扎以及受到压抑的根源来自于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认知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淑的悲剧性毁灭的根本原因,前人研究中较少提及。本文就淑这一叛逆者形象作详细分析,以挖掘其毁灭的根源。本文探究了淑个性解放形成的时代背景;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婚姻幸福的果敢行为和它积极的社会意义;分析了淑最终自我毁灭的客观原因和主观根源。对于淑这位为个性解放拼命奋斗过的女性悲剧一生,哈代给予深深的同情,同时又批判了不公正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宗教  相似文献   

4.
论简·奥斯丁小说叙述声音的女性主义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奥斯丁小说以女主人公为内聚焦视点,利用大量的自由间接话语,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建立起同情的纽带,使读者认可女主人公的价值判断,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  相似文献   

5.
汉文写的朝鲜小说《王庆龙传》就是唐代传奇《李娃传》的翻版小说。《王庆龙传》的故事情节虽然和唐代传奇《李娃传》相似,但是女主人公妓女玉丹形象上发生了差异。朝鲜汉文小说《王庆龙传》翻版的过程中受到了明代冯梦龙《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影响。但是,与《李娃传》和《玉堂春落难逢夫》相比,更加注重了《王庆龙传》中女主人公固守贞节的烈女形象。其原因是贯通朝鲜社会的儒教意识形态,因为朝鲜社会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就是为一个男人坚守贞节的女性。除了《王庆龙传》以外,朝鲜后期的韩文小说《月下仙传》也是《李娃传》的翻版作品。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也坚守贞节,被封为了贞烈夫人,也表现了朝鲜翻版小说的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霍桑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这一反叛形象,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女权主义者的经典形象之一。霍桑在《红字》中通过海斯特.白兰这一女主人公向读者展示了17世纪父权制度下自然与男性、自然与女性、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表达自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海斯特与自然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占卜者》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莫拉格追求独立和女性自我属性的成长历程.小说中,作者所代表的第三人称与女主人公所代表的第一人称叙述声音交替出现,这种复线式叙事模式为该小说提供了一种质疑性别差异的女性声音和女性视角.女主人公在运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并能够自主构建女性的成长历程,言说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代在《还乡》中塑造了反叛的女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他的女性观中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由于哈代无法摆脱父权意识的影响,致使他的女性角色最终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作者的悲剧性女性观及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根源。  相似文献   

9.
曼斯费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创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对女性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描写了现实生活中她们美好梦想的破灭,即女性在小说中所经历的幻灭感。通过对女主人公美好的期待与残酷的现实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愿望的破灭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和无奈,同时也流露了对她们的同情和愤慨。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人们还没有注意到丁玲的名字之前,先就熟悉了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梦珂,莎菲。以后,人们发现在她的一系列小说创作中,妇女形象占有重要位置,不少作品都以女性为主人公。丁玲以她女性作者特有的那种委婉和细腻,以她自幼经历的特殊家庭遭遇和本身存在着的对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敏感性,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妇女形象。《梦珂》、  相似文献   

11.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该小说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在描写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独立人格时,肖邦对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指涉和戏仿,颠覆了传统睡美人的形象,并以艾德娜的形象抨击了《睡美人》中所倡导的女性理念,赋予整部小说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宫本百合子的长篇自传性小说《伸子》中,女主人公伸子在寻求女性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两次突破家庭的牢笼。经历了自由恋爱、结婚、离婚这样一个坎坷历程。地以挑战世俗的行为创造了自己的别样人生,鼓舞了许多日本女性勇敢地追求自我价值。伸子这一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女性主义内涵,映射了作者的个人理想和精神主张。  相似文献   

13.
在卡夫卡研究中,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受到忽视或者扭曲.从存在论角度观照,女性形象的地位处于主人公与他追求的目标之间的中介地位.主人公在追寻本真的存在时,一般须经历孤独感、焦虑感、恐惧感和负罪感几个层面的情感层次.女性形象是主人公焦虑感的情感投射.经由女性的指印,主人公在对虚无的认知方面,在对存在的体悟方面,都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中采用特殊的空间移位叙事策略,描摹出女性在战争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命运悲剧.其巧妙借用“地下室”、“顶层”等具体的地理空间的移位,隐喻人物心理轨迹的起伏变化,完成了对柔斯这一特别的女性形象的塑造.通过女主人公柔斯对地下室这一特殊地理空间的背离与回归,强化了女性的空间意识.小说中的空间隐含意义与女主人公心理之间拥有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一直在推动小说主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剖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入手,分析其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认真探讨丁玲作品中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美国西部拓荒者的描写使威拉·凯瑟被认为是一名伟大的边疆女作家。她在代表作《我的安冬尼亚》中,通过将主人公安冬尼亚与小说中其它女性角色进行比较,成功塑造了一位反抗父权权威的女拓荒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女性哥特理论认为,女性哥特小说在情节、叙事技巧等方面,与男性哥特小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的情节多围绕女主人公逐步揭开男性社会向她隐藏的秘密而展开。《吕蓓卡》中,达芙妮·杜穆里埃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逐步揭开秘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的描述,延续了女性哥特创作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是一位善于把握和表现男性世界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斥了硬汉形象,但也不乏生动的女性形象。《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极少数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海明威在小说中不仅对男性进行鞭挞,表现对女性处境的同情,甚至还透露出其对女性意识的理解。本文从拉康著名的“镜像理论”从发试图论证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通过她所建立的两个镜像关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在她的早期作品《波西米亚女郎》中,她第一次用怀旧的深情和赞美的笔调比较详细地回忆了故乡,抒发了浓浓的乡情,着重塑造了波西米亚女郎克拉拉的形象。本文从分析小说内容入手,探讨了女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指出作者的婚姻观与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在婚姻恋爱中的命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淑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形象的典范.哈代对淑反对父权制的刻画显示了他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同时小说中男性观察视角和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模式证明他也具有传统的父权思想.女性主义意识和父权思想共存是哈代对女性的矛盾态度的根源,因此他和他笔下的淑都注定无法从困境中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