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翔 《社区》2014,(18):10-11
社区中有这样一群大妈,她们热爱生活,热爱健身,每天早早起床.在社区的广场放着音乐,声音大到足以吵醒还没起床的上班族。社区居民很恼火,他们并不反对大妈们跳广场舞,可是这些大妈们选择的时间太早,声音太大。大妈们似乎也很委屈.她们只是想早晨健健身而已,退休后的无聊生活也需要一些娱乐。这种矛盾只是影响社区和谐的一个缩影,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2.
蒲德贵  彭伟 《社区》2012,(3):17-17
“叔叔,来一碗,喝了解暑哟!” “师傅,辛苦了喝一碗银耳汤充饥。” “师傅,安全上请您多保重,亲人的幸福有您的平安!” 10年前,重庆市綦江县大石壁社区自发组建了一支“爱心服务队’,由30岁~70岁的社区大妈、大婶组成,她们在“爱心服务”中喊响了一个口号:“为了亲人平安,为了矿井安全,送温暖,献爱心我有责。”  相似文献   

3.
骆飞 《社区》2008,(7):25-25
元月上午9点,在江苏省南京市美丽的秦准河畔的古林社区里,居民们正在自发地组织庆贺社区流动“小喇叭”志愿服务队成立4周年活动。这支“小喇叭”志愿服务队,不论是严冬酷暑,还是阴晴雨雪,4年如一日地在小区的院落楼栋之间为居民做义务治安巡逻,而这个“小喇叭”不仅仅喊出了上班族的安心工作,喊出了居民群众对小区的归属感,也喊出了社区院落的和谐平安。  相似文献   

4.
黄芳  洪明 《社区》2011,(25):43-43
3月24日下午,江苏省溧阳市南门街社区会议室里围坐着一群六七十岁的老妈妈,她们个个神采飞扬,精神抖擞,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慷慨激昂。原来,这些老妈妈都是南门街社区“老妈妈义务巡逻队”的成员,她们正在选举大家伙儿信得过的巡逻队队长——人称“平民警长”。  相似文献   

5.
在纽约市内散居着一群中老年妇女,她们分别来自非洲、欧洲和亚洲。她们每月总要在联合国大厦对面的一个会议室里聚会一次。她们自称是“联合国家属权  相似文献   

6.
月悦 《社区》2014,(9):42-42
1月22日,一群平均年龄60多岁的中国老大妈,在2014第九届韩中文化艺术大赛上,凭借一段《中国快乐的老大妈》舞蹈,获得整场比赛老年组的最高荣誉——特等奖。也许你想不到,在异国的文艺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元素的这些大妈,来自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登峰街道元宝社区,她们个个都是普普通通的社区老年居民。  相似文献   

7.
梁绮桦 《社区》2005,(24):28-28
以往的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多以女性为主,她们常被居民尊称为“居委大妈”;如今,在广东省江门市范罗冈社区的居民身边,却有一位“居委大叔”梁巨友,居民都称他为“友叔”。他热心为居民做好事、做实事,用范罗冈社区主任李洁凌的话来说,友叔就像社区的“救火队”,哪里有事就到哪儿。时时刻刻关心社区事友叔从事过饮食行业,当过兵,也在收费站做过管理人员。3年前,友叔退休了,从单位人转为社区人,但是热心的友叔闲不下来,平日总在社区巡巡走走,老想着为社区居民做点实在事:范罗冈商铺附近的环身渠堵塞了、范罗冈路口出现乱摆卖现象了、某间…  相似文献   

8.
丁学利 《社区》2012,(21):32-32
四月的一天上午,笔者正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忽然楼梯间传来了嚷嚷声,“社区卫生站不给我们体检,我们要找主任建档案……”笔者赶快放下手中的事,将两位大妈请进办公室,问清情况后,笔者马上联系社区卫生站为两位大妈建健康档案,她们这才满意地离开。  相似文献   

9.
梁丹丹 《社区》2011,(19):48-48
2009年4月,初到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东庄社区居委会的我,对社区工作知之甚少。和大家一样,我对社区居委会的认知也大部分停留在“小脚侦缉队”“街道老大妈”上。直到我干上了这份工作,才开始明白什么叫“进了社区的人儿,就是社区的人儿,办好社区的事儿,铸就社区的魂儿”。  相似文献   

10.
孟谦 《社区》2014,(25):1-1
如果有人用“大妈”这个词来形容社区工作者,那么他就已经与时代“脱节”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居委会已非昔日可比,如今走进社区,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年轻人渐成主体,社区的整体氛围也在变得年轻和专业。但观念“脱节”者大有人在,“居委会大妈”一词仍被沿用,甚至在一些官方媒体上还在这样指代,虽然大多是善意的,但既然与事实不符,也对社区树立形象无助,何必一直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1.
吴红梅 《社区》2012,(24):43
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时代广场上的居民们打着轻柔舒缓的太极、舞动激情的腰鼓,各自展示着运动的美感。这不,还有几个居民正在切磋新学的柔力球技艺。而每到暮色降临,晚霞初上,一群精神饱满的大姐、大妈又跳起了激情四射的健身操,她们正在为社区组织的群众文化艺术节准备节目。  相似文献   

12.
顾国安  张国庆 《社区》2012,(25):39-39
7月13日是高田王社区暑期假日学校开学的第一天,作为社区老年协会的17位志愿者之一,5:30我便早早来到社区。此时,社区工作人员和清洁工早已忙开了,我便加入她们,一边整理教室和布置开学典礼会场,一边等候“小候鸟”的到来。随后,一群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走进了假日学校。7:30,本学期报名的35名“小候鸟”在父母的陪同下,陆续来到假日学校,志愿者们一边给“小候鸟”们递水、一边帮着安排座位、填写报到信息卡,一刻也没有闲下来。这群来自北仑中学和镇海中学的学生志愿者,成为假日学校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丁学利 《社区》2012,(14):32
四月的一天上午,笔者正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忽然楼梯间传来了嚷嚷声,"社区卫生站不给我们体检,我们要找主任建档案……"笔者赶快放下手中的事,将两位大妈请进办公室,问清情况后,笔者马上联系社区卫生站为两位大妈建健康档案,她们这才满意地离开。从2006年开始,四川省乐山市中心城区街道和社区相继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为片划分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5,(16):24-25
“为居民疏通下水道,帮残疾人解决车位,带精神病人理发”,这些平常人看来婆婆妈妈的小事,在社区通讯员眼中都是那么感人,那么值得记住。浙江省杭州市塘河新村的社区日记也随之诞生。通讯员将这些感人的日记寄到了我们《社区》杂志编辑部。这只自来水表装得“不痛快”今天是双休日,社区书记殷延风刚吃完晚饭,碗筷还没有收拾,身边的小灵通就“嘟、嘟”地响起。殷延风知道,准是社区发生了什么事情。果然,一位大妈急促的声音传了过来:“书记,你一定要过来看看,我们这只水表装得真是不痛快。”殷延风连忙说“:大妈,您别着急,我马上赶过来。”问清…  相似文献   

15.
岩青 《社区》2014,(16):27-27
有一次,我到社区走访时,和一位70多岁的大妈聊了会儿天,大妈说自己的老伴去世早,儿子今年51岁了,下岗失业,7年前,儿子娶了一个比自己小了快20岁的农村女孩,俩人育有两个孩子。现在两个人都没有工作,根本无力抚养孩子,全家5口人就指着大妈1000元的退休工资生活。大妈想把那个半岁多的小孩送人,问我有没有认识的条件不错、有心领养女孩的家庭。我问大妈:“您家这情况咋不去社区申请低保呀?”大妈听了连连摇头,叹了口气回答说:“哎,  相似文献   

16.
朱素芳 《社区》2004,(6):20-2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多元化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打工妹,走进城市人的生活,奉献她们的辛劳和心智,为城市带来方便、美丽、洁净、温馨。但是,她们却是“外人”,城市需要她们的服务,却往往并不接纳她们的情感。在傲然耸立的城市里,她们是那么弱小、孤独的一群。武汉市江汉区武展社区居委会的大姐们,没有忘记她们。一个小小的“打工妹之家”,用不了多少财力物力的投入,却能为打工妹撑起一片天空,唤起她们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一个女人就是一所学校,打工妹的工作做好了,那些对外来人口管理的种种难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那些地处商场林立或城郊结合地带、拥有众多外来人口的社区,都有必要像武展社区那样成立一个“打工妹之家”,但对如何让外来人口融入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归属感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淘金者,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个城市社区管理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编者  相似文献   

17.
袁敏 《社区》2009,(4):52-53
2008年12月28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东山社区组织辖区内居民130余人来到集发农业观光园游玩。社区为大家准备了“家家户户插秧忙”、“大珠小珠落玉盘”、“贴鼻子”、“卡拉OK大家唱”等各种趣味性互动节目,大家玩得热火朝天,完全忘记了冬日的寒冷。这边插秧的大妈们你追我赶;  相似文献   

18.
郑国芳 《社区》2009,(19):51-51
“社区工作是大爷大妈干的事,整天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学生去那里工作实在没出息!”这是我对社区工作最初的认识。以至于看到《今日德清》报上参照公务员标准招聘社区工作者的信息时,我还嗤之以鼻地认为,那真是瞎掰!  相似文献   

19.
张二青  佘记其 《社区》2013,(31):33-33
走进江苏省丹阳市区中心“不夜城”居民小区,随便问一个当地居民,“你知道社区居民小组长徐云大妈吗?”  相似文献   

20.
郝健凤  陈瑶 《社区》2011,(4):28-28
一大早,家住山东省青岛市威海路262号的宫兰香大妈匆匆忙忙地提着小马扎来到位于威海路352号楼院的平台。刚到现场,就发现很多人都已经早早地等在那儿。这天又是市北区台东街道“社区沙龙平台一讲”的日子。这次的主讲人是街道“夕阳红宣讲团”成员耿鸿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