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欣赏伦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伦理学是对文学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有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文学创作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文学欣赏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涉及专业读者及大众读者,所以有文学批评伦理和文学阅读伦理之分.文学欣赏伦理讨论的一般问题是作品阅读与读者类型划分,以此来确立在应用伦理学的视阈内文学伦理学可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描写了主人公裘德与女主角淑违背维多利亚时期传统伦理观念的故事,展示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新旧道德标准冲突,人们追求个性与真爱所遭受到的阻力。裘德对伦理禁忌的畏惧与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形成伦理冲突,体现了他艰难的伦理选择,而裘德的伦理选择也把淑置于伦理困境之中。从文学伦理学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可揭示小说的劝诫和教诲力量。  相似文献   

3.
文学领域中的道德危机和道德失范带给人们的道德破坏和精神伤害对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利的因素,社会现实要求对文学的伦理学研究。文学伦理研究的价值表现在文学能形象鲜明地反映人的处境、性格、命运以及社会道德的冲突和个人精神的状态,生动体现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想的探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故而与现实人生和社会伦理有一种深刻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当下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探讨应该注意该批评自身之中存在的诸伦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即如果该批评理论的建构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存在于“叙事伦理、创作伦理、文学伦理、社会伦理与批评伦理”五者之闯的复杂关系,不能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与辩证的把握,那么该批评理论的建构将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5.
空间的伦理性为发现和理解文学中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从文学伦理学批评来看,阿瑟·米勒的戏剧《桥头瞭望》通过语言、动作和舞台布景等方式建构戏剧的社会空间、家庭空间和心理空间,反映了居于美国中下层的意大利移民所面临的伦理两难、伦理身份的混乱和内心无意识的禁忌情感,打破了戏剧的“第四面墙”,在演员与观众构成的交往空间中直接进行伦理教诲,启发人们关注现实社会中伦理准则之间的冲突以及禁忌情感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6.
南非著名作家安德烈·布林克的新作《菲莉达》生动再现了南非奴隶制时期伦理错乱、道德失衡的社会图景。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菲莉达的婚恋关系违伦、戕害子女违伦以及宗教秩序违伦,探讨菲莉达的伦理选择困境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以期剖析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和布林克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总是与道德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而呈示出特定的伦理精神。就其最直接的根源而言,文学的伦理精神决定于作家的伦理态度。此外,文学反映对象特定的伦理内涵以及不同时代读者特有的伦理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学的伦理精神。不仅如此,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现象,文学又总是以特殊的力量反作用于社会道德,具有特殊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小说家盖斯凯尔夫人可谓以小说的道德功能警世喻人的佼佼者。因此,将盖斯凯尔夫人的三篇代表作置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内,以阶级伦理和全民伦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盖斯凯尔夫人在创作中不仅再现不同阶级奉行的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呼吁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摆脱各自的阶级立场带来的影响,在基督教倡导的爱与宽容美德的指引下,通过伦理和解和伦理越位,使整个社会实现从奉行阶级伦理过渡到遵循全民伦理转变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是清中叶重要的文学事件,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间。乾隆三十七年,章学诚随朱筠在安徽校文时,就对袁枚印象不佳。乾隆六十年以后,他在信札和《诗话》里对袁枚展开抨击,将其文学思想的弊端归咎于道德的沦丧。从嘉庆元年到二年,章学诚的批判视界转向袁枚的妇学观。嘉庆三年以后,他又因袁枚的《尺牍》与《诗话》中所记轶事,再次对袁枚文论及其伦理基础进行批判与清算。章学诚的袁枚批评涉及文学与伦理两个层面,且把文学问题推本溯源于伦理基础,这是理解清代学术与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恢复道德视角在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布斯在原则、方法和目的上重新定位了伦理批评。他采用修辞分析与伦理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伦理批评在理性描述与道德评价两方面的协调统一。他重新界定了伦理批评的几个关键词,提出了共导、阅读的伦理以及批评多元主义等全新的理念,同时还复活并深化了"以书为友"的传统隐喻。但布斯在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和价值设想上仍未完全摆脱自由人文主义批评的影响,这让他的理论主张虽然听上去很美好,实际上却很空洞。  相似文献   

11.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第一位非道德主义形而上学家,而非海德格尔所说的最后一位存在论形而上学家,其使命是超克道德。借助于伦理与道德的区分,我们发现,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伦理教师而非道德教师:他教诲超人和永恒轮回伦理,力促人类精神实现从道德向伦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叙事与伦理结合构成作为批评方法的叙事伦理,其知识合法性基础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伦理是对人类生活应然状态的一种规定,而叙事,尤其是文学叙事(或称虚构叙事)是对生存的一种展示,加深我们对应然生活的理解,这是人类学基础;其次,叙事和伦理都是人的自我确立方式,这是叙事走向伦理的心理学基础;最后,“美是道德的象征”是叙事走向伦理的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一夜未归》为读者展现了战后英国社会变化中的家庭关系、社交关系及两性关系.以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剖析剧作中荒诞表象之下这三种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伦理关怀、伦理准则混乱和伦理斗争的画面,可以窥见品特欲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启迪人们重新重视社会道德伦理,以构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李伟 《东方论坛》2021,(4):46-58
路遥小说呈现的伦理书写与道德问题,具体表现为早期政治意识形态下的社会伦理书写,社会历史背景下差异化的情爱伦理与唯美化的道德理想建构,新时期乡土道德的坚守与时代语境中道德异化的探讨,以此彰显文学的道德审美意向.路遥遵循艺术源于生活真实与情感表达真诚的创作原则,自觉地接受与追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坚守自我认同的伦理立场和文学理念.通过采取为普通大众而写作的文学立场,路遥的小说创作发挥了超越于时代审美的伦理价值,体现出当代文学伦理书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中文学伦理转变问题成为文学批评的热点话题。中国语境中的文学伦理批评重建遭遇着意图主义的方法迷误、绝对主义的价值困境与本质主义的知识陷阱。立足关系对象、注重建构方法的对话主义是文学伦理批评重建的方法论、价值观与知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不加分辨不利于伦理学、道德哲学的发展,也不利于网络具体问题的解决。本文从道德与伦理、个体网络行为与网络伦理关系、网络道德自由与网络伦理秩序三个层面,分别对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各自侧重对象和范围,但就其形成与实现的现实性而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既然以道德为对象,为何不称其为道德学或道德哲学,而要称其为伦理学?难道是因为伦理就是道德吗?针对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质疑,并通过研究,试图将二者区分开来。但伦理与道德又不是绝对对立的,无论是从词源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分析,它们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伦理是道德运行的基础和框架,为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支撑,而道德只有通过践行,才能促进社会伦理的进步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术语充分挖掘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的伦理价值,系统论述小说体现的伦理思想:重点解读了14岁的印第安少年阿诺德在贫穷和绝望中无望挣扎的社会以及家庭伦理环境;梳理了小说中少年们的伦理困惑,在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博弈中逐渐成熟;分析了阿诺德在家园与梦想的两难困境中的伦理选择;最终阿诺德确定了自己伦理身份,实现印第安种族身份与白人主流文化身份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9.
艺术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描述、分析、阐释艺术作品的话语,它介于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之间,参与构成艺术作品的价值。艺术伦理学批评融合伦理学、艺术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并对其中所呈现的道德现象进行价值评判和道德评价,属于历史辩证唯物的艺术批评方法,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论基础和形式规定性。这种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认为,艺术不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而存在的物质形态,教化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艺术教化服务的功能。其内在的形式规定性要求遵循描述、分析和阐释的程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赞助人等艺术现象中所呈现的道德问题进行阐释和价值判断,伦理、伦理环境、伦理冲突等是艺术伦理学批评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人类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文学生态批评也因此应运而生。本文讨论了"土地伦理"、"敬畏生命"及"诗意栖居"等生态批评的几个重要理论资源以及生态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