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布洛陀经诗》不仅描述了壮族先人对人类产生、万物起源等诸多问题的看法,也描绘了壮族原始社会的风貌:壮族古代部落战争、壮族阶级社会的产生、壮族古代社会生产发展,是一部丰厚的集大成之作,为研究壮族古代历史、古代百越史、壮族古代文化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和学术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壮族妇女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趋势陆明珠,韦峥芳(广西区妇联,南宁市妇联)一、壮族妇女的基本状况及历史背景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她虽没有统一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在我国56个民族中壮族人口仅次于汉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一个有悠久农耕历史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农耕在壮族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壮族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基础,规约着壮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与特质.因而研究壮族农耕文化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文化意义。最近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李富强著《'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一书,就是具有这方面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著作。该书有以下两大突出特点:一、浓厚的学术性该书从文化的角度对壮族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生产关系的演变,农业以及渔猎、养殖业、林业的礼仪、风俗、禁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  相似文献   

4.
《幽骚》是壮族民问叙事长诗,是云南文山壮族的优秀文学遗产。它主题鲜明,表现方法独特,具有浓郁的壮族风味,堪称壮族文学史上一颗明珠。本文从风情画面、审美情趣、民族性格等方面揭示《幽骚》的壮味及其特质,实事求是,多有见地。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资料都证明,有史以来,壮族先民就已在今壮族聚居区劳动、生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壮族先民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不仅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原始艺术,而且还包括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虔诚而强烈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远古,原始宗教几乎成了氏族、部落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对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  相似文献   

6.
阳春3月的南疆,红棉花盛开。一群壮族姑娘在青山绿水中间,为参加自卫还击战凯旋归来的英雄们洗战衣。她们不停地揉啊,搓呀,伴着她们手镯脚铃清脆悦耳的响声,人们唱起了一曲曲深情的颂歌。突然,一位姑娘发现一件被枪弹打穿的军衣,姑娘们怀着对英雄的无限崇敬,唱起赞歌,夕阳的余辉,映照着姑娘们捶衣的身影……汪蓓等同志创编的壮族舞蹈《洗战衣》,具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编导人员的选材是十分可取的,如果说1964年,西藏军区歌舞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化,壮族的风俗歌谣呈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特征,除了主体样式——文学之外,还有与之相关的图腾祭典、宗教信仰、农耕文化、人生礼仪、音乐舞蹈等等与民族民俗文化有关的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在壮族社会中有较强的文化功能,或多或少都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如果我们对壮族风俗歌瑶进行立体的文化考察时,就会发现,壮族风俗歌谣及其与之有关的文化活动,有着浓郁的宗教信仰色彩,在其文化圈内围绕文化主体(比如青蛙)进行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歌谣文化为主线,音乐、舞蹈等为副线,相辅相成,使其文化呈现出极为明显的立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口耳相传的壮族山歌,源于壮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有其自身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壮族山歌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冲击,以及新的文化因素不断传入广大农村,新的环境提出新的问题,壮族山歌文化在发展过程当中有机遇也有挑战,现代化背景下山歌文化如何进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壮族民间故事中的文化心理欧以克(广西民族学院教务处)壮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丰富。作为壮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故事,更是源远流长,世代在壮族民间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对壮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壮族的文化心理是由壮族文化积淀而成的一种民...  相似文献   

10.
壮族是个恋土如亲的农耕型民族。长期稳定的聚居生活使壮族形成了自己的乡村聚落景观选择模式和宅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审美观念的物化体现,壮族的聚落及宅园营建艺术在壮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占居着重要的位置,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心理特征,对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壮族干栏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壮族干栏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它有自己独立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汉族民居文化的影响,又对周邻其他民族的民居文化产生过影响。通过对壮族干栏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综合研究,对于加深对壮族历史文化及其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贡献的认识,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民居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壮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图腾作为一种表象符合,是原始氏族的神秘标记,在云南壮族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众多的图腾符号出现,服饰图案作为图腾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存在,依照图腾的色彩和式样、文化表征应用在服饰中,有崇尚生命、寄寓吉祥等含义,在壮族的服饰图案中我们能够找到图腾崇拜的踪迹,本文主要探讨云南壮族服饰图案中的壮族图腾,在云南壮族服饰图案中找到壮族图腾可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自古以来,壮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壮语。按照我国语言学家的分类,壮语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壮语形成了丰富完整的系列词汇,具有自己的语音和语法特点。在壮语地名的冠名方面,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与规律,并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世代传承沿称。在壮族地区众多的壮语地名中,保留着大量的古越语(古壮语)的成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壮族的历史分布、“思维特征及其生产方式。但由干壮语地名皆用汉字…  相似文献   

14.
壮族教育史略论李彦福,何龙群(广西教科所)(广西区党校)一、壮族教育史的分期壮族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是伴随着壮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壮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壮族教育史的分期是依据壮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划分的。目前的壮学界对壮族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嘹歌·贼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壮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贼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壮族民间的一部叙事抒情长歌。它叙述了土司时代一位壮族男子被迫出征的战争经历和爱情故事,记述了土司制度下壮族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平乱战争、风俗文化等,反映了壮族传统的思想性格。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贼歌》采用壮族情歌套路式的表现形式,将记叙和抒情结合为一体,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风格独特,堪称壮族民歌的典范。《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本世纪七十年代,黄勇刹先生将《嘹歌》中长歌之一《贼歌》整理为民间文学《唱离乱》在《广西文学》上发表,引起了民间文学界的…  相似文献   

16.
桂东北地区是个多民族居住区,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较为频繁,并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考察了明清时期桂东北地区壮族的分布特征及壮族迁入情况,分析了壮族迁入这一地区之后与其他各族相互影响的几个方面,认为壮族的迁入促进了桂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壮族文人的形成及其近代思想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文人形成于唐宋,发展于明清。它对壮族的进步和觉醒、崛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代壮族文人从为官到为学,从科举到新学,从入仕到入俗不断演变,成为壮族民族、民主变革的先声。近代壮族文人的民族性、家族性和平民性,是壮族文人的鲜明个性,它与其他民族的文人相比,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成为壮族不断发展进步和走向近代化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8.
史君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117-118
舞蹈是社会精神、物质文明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产物,可以说是人类非常古老的艺术之一。在舞蹈中,其具有音乐、美学、运动以及舞蹈元素的融合,通过舞蹈者肢体方式的应用对美进行表现以及诠释,可以说,舞蹈艺术具有着非常独特的美学规律以及美学特征,如果舞蹈失去了美,那么则不能够称其为舞蹈。对此,在舞蹈艺术表演中,如何能够对美的性质产生正确的认识,在对舞蹈美学规律、特征进行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则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本文中,将对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候,一部系统论述壮民族发展历程的著作——《壮族通史》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一千多万壮族人民高兴的事情,也是一件值得全区各族人民高兴的事情。这部《通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观、唯物史观为指导,探讨研究了壮民族的渊源、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重大事件与特点。它的出版发行,不仅对弘扬壮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促进我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  相似文献   

20.
壮族赵姓土官群类观白耀天元、明二代,壮族赵姓土官有龙州、上下冻州、恩城州、养利州、龙英州、镇远州、果化州和崇善县,其地约在今龙州、大新、崇左、天等和平果县的西南。壮族本无姓,这些壮族赵姓土官由何而来,其后如何发展变化,当有一个明确的交代。(一)依姓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