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商人是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在特定历史时期里,更是产生过特殊的影响.晚清汉口不仅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国内码头,也是最主要的开埠城市之一.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汉口,活跃着众多的传统商人和新式商人.作为主要传统商人之一的陕西商人,大多源自乡土农家,在商贸辐辏的汉口,以其自有方式建会馆、联乡谊、敬神祗,从事货殖、谋生之道,追求“锦旋”人生.他们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反映了近代汉口平民社会的最为本质的一些画面.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随着汉口商业地位的上升,从事居间介绍和代客买卖的行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逐渐松弛,行栈的发展改变了以前的垄断模式。私开行栈之风盛行,商人投行交易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行栈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正是在这种市场自由化环境下,投行交易不再具有强制性,而成为商人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在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中,直接交易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因此,商人是选择"投行"的间接交易还是"跨行"的直接交易,主要取决于商人对市场信息占有状况和对交易成本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督鄂之前,汉口官办市政未能积极应对汉口开埠后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张之洞督鄂时期,设立新的市政管理机构,强化省府对汉口市政的管理,整体布局汉口市政建设,大规模地开展汉口市政工程建设,鼓励商人参与汉口市政建设,逐渐形成了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的管理格局。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是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的自觉有为的阶段性结果,是张之洞以总督身份强势领导并专制地方的结果,也是张之洞实力推行官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汉报》(1896—1900)是日本在华第一家舆论机关。本文根据有关史料,揭示日本在华谍报据点汉口乐善堂与该报诞生的密切关系,阐述甲午战争前后汉口乐善堂骨干成员宗方小太郎奔走游说、成功接收该报的经过及其资金来源,探讨日本人接管该报的目的与编辑方针,进而指出:该报既是应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实施"大陆政策"的新形势而诞生,同时也是日本大陆浪人对汉口乐善堂"事业"之延伸。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汉口进入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一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里,不仅给汉口带来了进步与发展,也给汉口带来了诸多社会层面的问题,例如自杀问题。通过对这一当时汉口社会中“最危险之病态”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或可进一步加深对当时社会转型期的认识,并提高我们对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突出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葆心先生的《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是随笔式的地方文献著作,表现出通达的文学观念和奇正相生的艺术趣味。从文学史角度,此二编书对鄂地文学兴废、人才起落、文风迁移等诸多方面都有丰富史料可资发掘、爬梳。既有整体观察,亦存细部考辨。  相似文献   

7.
商业文化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商业特质的文化现象。明清时期汉口城市迅猛崛起,从芦苇丛生的河滩废壤一跃而成为“四大名镇”之首、“天下四聚”之一的商业巨镇,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与其繁荣的商业相适应,汉口也有它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商业环境文化、消费文化等是明清时期汉口商业文化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8.
《申报》汉口版与传统上海版和香港版在广告上有着显著区别,汉口版所刊广告不仅数量大大减少,版面安排发生巨大变化,在内容上更有明显偏重,通告、启事(尤其是寻人)、募捐、医药、书籍报刊等居多,体现出鲜明的抗日战争意识形态,其他型类的商业广告如剧场、饭店等广告也多与抗日挂钩,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与此同时,《申报》为自身所做的广告(如高频率出现的"本报广告刊例"和申报馆发行的大量丛书、读物等)也不可小觑,其数量巨多、重复出现,由此管窥《申报》当时广告资源紧张和自身经营困难以及应对策略。结合时代背景对《申报》汉口版的广告进行全面分析,无论从史料、社会、还是对当今媒体的借鉴上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娱乐空间是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政治、经济与发展变迁影响着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分布。近代汉口大众文化娱乐空间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历经了一个由聚而散、散而再聚的过程。明末清初,汉口城镇发轫和商业繁华之初,后湖因其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娱乐项目,加之紧邻繁华商肆,成为汉口大众文化娱乐的第一次集聚地。在汉口进入城市现代化转型和城市空间拓展阶段时,城市中心由沿河向沿江方向移位,原本集中的文化娱乐中心被分散的会馆、茶园、街头和一些临时性西式娱乐场所替代,此为汉口文化娱乐空间的离散时期。在城市发展日臻完善后,中心商业区形成,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汉口民众乐园应运而生,成为市民日常狂欢之地,成为汉口文化娱乐空间的再次集聚。大众文化娱乐中心与城市发展呈现出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清末汉口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它的发展与当时商业组织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民间的商业组织如行会、公所、商会在统一计量工具、提倡诚信经营、调解行业纠纷、维护国内商人利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政府设立的商务局在维护市场、开商智、联商情、兴商学等方面着力扶持,二者共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商业贸易环境,为汉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化与现代性为社会视角,运用大量原始数据,对民国汉口人口结构中的基础性内容如人口籍贯、年龄构成、性别比例、职业构成、教育水平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实的量化考察与实证性研究,得出结论:民国汉口人口结构不太合理甚至有些畸形。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民国汉口人口城市化与拉美"过度型城市化"有着较多的共同之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清代徽商出自学术之邦,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徽商的主体和代表是盐商,他们与江浙的盐商同样溯江而上,往来于维扬与川陕之间。他们热爱汉口的大市场和城市山水,写下了很多描写汉口城市的诗文。本文依据清代盐商范锴《汉口丛谈》的记载,着重反映了这些盐商的儒雅风范,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这些盐商描绘的有关汉口镇的市场、街道、山水、名胜、人文景观的美丽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口市政改革对租界的效法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汉口市政改革经历了从最初学习效仿租界,到政府直接学习西方最新的市政成果,最后超越租界的曲折过程。这一曲折过程表明,市政独立统一是决定市政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按照现代市政体制进行构架的独立的汉口市政府建立后,力谋城市统一建设管理,结束了近百年多头市政的混乱局面,特别是一批带着现代西方最新市政理念、亲历西方现代市政最新成果的海归派专家积极投身其中,付诸实践,使汉口市政焕发出现代青春的夺目光采,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城市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自来水的使用不仅革命性地提高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而且积极促进了汉口城市消防、社会组织、城市居家卫生乃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提升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现代化水平,在汉口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对象、研究路径、资料来源、研究结论及学术反响等方面点评罗威廉关于汉口研究的新作。将作者认为在本土商业贸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近代汉口的地方精英与政府基于城市安全感的认同从而构建出“公共领域”的结论放在比较城市史研究以及关于“公共领域”概念论争的学术背景下可以看出,尽管该书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作者着眼中西城市比较研究中的大问题,从精细的个案着手,用强有力的实性分析挑战了西方主流城市史研究的观点,用“事实上的公共领域”避开纯概念辨析的误区,是城市史研究中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汉口市政自清朝末期开始近代化进程,民国初期官办市政不振而民间市政参与的自由度大增,1927年后汉口市政发展步入黄金时代,沦陷时期元气大伤,至抗战胜利后始终难以复原。与此相应,汉口的城市形象屡有变化:从颇具国际影响的商业大都会,到令人迷恋的"完全市场",进而成为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尔后则沦为被人诅咒的"行尸"与"地狱",最终定影于破落失意的坏都市。近代汉口市政发展与城市形象的变化说明:政府市政作为与否与市政发展的良莠直接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且政府愈是强势,市政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影响愈大;在严重受制于战争时,市政发展状态对城市形象塑造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此外,民间市政参与的自由度、市政管理思想的开放与否,也影响了城市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在沿海与内地之间:武汉对外开放的非典型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清时期,我国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影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上属“次要性”和“异质性”的沿海城市由传统向近代转型,随着沿海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沿海城市体系的逐步形成,沿海社会与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边缘性地位不复存在,开始以一种新型的甚至主流文化的姿态对内地社会文化发生影响。汉口地处内陆又直通海洋,兼有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的区位格局,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充当着跳板、桥梁和中间人的角色。其早期现代化介于沿海和内陆之间,亦土亦洋,亦中亦西,传统与现代并存,城市与乡村同处,开放与封闭交织。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在清代中后期诞生了自己的特色商帮——怀庆商帮,这是以经营怀药和铁货为主的商人集团。其中,怀庆药商活动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广,在河南禹州、开封、周口、河内(今沁阳)及外地的北京、天津、汉口、祁州(今河北安国)、樟树镇、济宁等地都组建了会馆。怀庆药商不仅经营本地的怀药,还收购四川、广州的特色药材,从事加工出口,在各大药材市场和水陆交通地区设立自己的分号,统筹总号与分号的关系,快速掌握市场信息,垄断药材经营,并以管理严格著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