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从鲁迅先生批评赵景深先生“无端地‘牛’了一下”,将the Milky Way译成“牛奶路”以来,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最近,董乐山同志在题为《文化断层与错位》(《读书》月刊1984年第九期)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了为“牛奶路”翻案的问题.董文指出,“赵景深先生的缺点是没有弄清楚这‘奶’究竟是人奶,是仙奶,还是牛奶,就贸然译为‘牛奶’.要是当初他译为‘仙奶路’,或者为保险起见,留个后路,含混地译为‘奶路’,我看就完全可以站得住脚.否则,如果译为‘银河’,就无法解释朱庇特率领众神从何取道返回天宫的了,除非是坐船?”董文认为,“有一点是明白的,中国叫‘银河’的东西,在西方叫  相似文献   

2.
阳戏主要流布于黔、渝、川北和湘西。辑录西南各地阳戏剧目发现:川北阳戏剧目较少,内容多为颂神词和有简单情节的神话故事戏;湘西、黔东南阳戏剧目较多,内容多为世俗性民间小戏,是与古典戏曲以及其他地方曲艺形式积极融合的结晶;黔、渝阳戏流播范围广,剧目丰富且多样,既有包括颂神词和神话故事戏的仪式戏,也有极具区域特色的世俗戏。不论从阳戏流播区域,还是从其演出形态、剧目数量和内容来看,贵州地区都是阳戏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根据德国神话学家埃希利·诺伊曼对夜空母神原型分析理论,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创世神话故事进行解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议题展开论述:一,分析夜空母神与各族创世神话中母神的一致性;二,分析夜空母神的精神象征一月亮的实质含义;三、分析星辰母神的本质意义.从这三个方面可以对西南少民族地区流传的创世神话中的母神形象给出新的诠释:创世母神是各族信仰中的生殖之神和保护之神.  相似文献   

4.
大量文献记载表明,除梓潼的地方神信仰外,古代的天文历算学亦是道教文昌信仰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宋元之际,文昌神与梓潼地方神合流后,逐渐衍变为主管科举、文运、官禄之神,文昌信仰中的天文(自然)因素,亦渐渐向人文回归,文昌星神遂成为中国文化的守护神文昌帝君;而相应地,梓潼神亦被赋予了天文内涵,神学位阶得到极大的提升。文昌信仰反映了道教独特的神学形态:信仰依赖于科学实证传统,信仰不以神而是以文(人文)为中心——这正是文昌信仰独特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四千多年前的那场特大洪水,使海峡两岸流传着许多洪水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家喻户晓,台湾高山族(古越族一支)御洪却鲜为人知.从洪水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成因、避让洪水之方法、洪水酿成的习俗与禁忌、治理洪水的主体民族等诸方面,可知两地人民本是族同源及神相似的骨肉同胞.其创造的"人定胜天"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神话故事中,镜子总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传播着复杂而神秘的信息。通过对女娲造人、天照大神、纳西萨斯和英雄帕尔修斯斩杀梅杜莎的四个与镜子有关神话故事的分析,来窥探镜子这种可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工具,在原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人类的文化中被赋予了那些内涵。  相似文献   

7.
走进中国古代神话的宝库,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惊叹它那众多的神灵形象和丰富的神话故事,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概念神少,自然神、氏族神多;神灵多是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形态的合体,纯属人形的很少;大量“远国异人”的描绘,奇形怪状,呈现着原始简陋的面目;天地开辟的神话,始见于徐整《三五历纪》,时已三国,似已不属古代神话的范畴;无完整的“神谱”,无定格的神迹,神话故事多零碎、散断、各自独立,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神话故事体系。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神话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老子在道教神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老子被神化的过程,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曲折变迁。唐末五代《道教灵验记》中有关老子的神话故事,是老子地位达到空前高度的背景下对其神性权威的宗教化表达,也是现实世界的人生诉求在宗教里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劳动创造神话,劳动造就神和英雄。本文从劳动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析其中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进而探究它们所折射出来的劳动观。他们各自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都给予了劳动和劳动英雄高度的赞扬,人类在神和英雄的激励下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从第一站踏上广州的土地,他就被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深深吸引。一路走,一路用自己的相机拍摄沿途的风景与人文景观,记录当地的文化变迁。He has been absorbed by the richnes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s soon as he landed Guangzhou.During his travel,he took pictures on the landscape and humanistic sights on his way,recording the changes in local culture.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异同之处 ,中国古代神话零散、不系统 ,自然神话相对匮乏 ,人文神话极为丰富 ,多半人半兽的神 ,女性神地位重要 ,体现出家族式多元制的特点 ,崇尚集体主义、牺牲精神和道德力量 ;古希腊神话完整、系统 ,自然神话与人文神话并重 ,神人同形同性 ,男性神统治一切 ,是家庭式一元制的 ,倡导个性原则、享乐主义和命运观念。  相似文献   

12.
神象"三像"(兽形神、人兽神与人形神)的递嬗与人类自我意识"三我"("无我"、"混我"与"准我")的演进密切关联,以这一关联为视角对汉族神话进行观照,发现汉族神话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兽形神、人兽神充分发展,而人形神则呈"缺席"状态。其二,神象的覆灭表现为"形灭神存"的奇特形式。这两个特征孕含着汉民族相应的两大文化因子:"主客合一"与"阴阳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希腊神话中,众神生活在一个“分工发达”的社会里,与发达分工相对应的是一个较为高级的文明社会。然而,不少神祇(包括英雄们)却依旧兽性十足。希腊神话中的文明性与诸神的高度本能性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是希腊神话中的伦理缺位现象,伦理缺位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之手使然:命运的“在场”及其不可逆改性,必然导致伦理失缺、本能膨胀。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最早是从血中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崇尚武力雄霸的古希腊人,需要个人体能超乎常规,因此,希腊神话中神祗家族的虚构,满足了人类渴慕超能的幻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希腊神话产生的环境和典故特点等的比较,认为两者神话的起源都同当时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关;但由于不同地域环境的影响,中希神话则分别带有大河流域和海洋生活的色彩,而且从其典故不同之处的比较中可反映出截然不同的经济生活景象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神话的研究中,盘古和盘瓠通常被视为一神。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分析古献资料,盘古与盘瓠在得名,造型、时代、以及体现出的神性和人性方均有不同,二应为两神。  相似文献   

17.
在希腊神话里,无论是神还是英雄,都具有人的性格和魅力。希腊神话中的神的人性魅力主要表现为:对自我的维护、对情感的追逐、对权力的争夺;希腊神话中英雄的人性魅力主要表现为:对命运的抗争、对欲望的肯定、对英雄的智慧和劳动的颂扬、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极度敏感、对善良天性的守护。人性的各种复杂和人性魅力都在英雄人物和至高无上的神的形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希腊神话绽放着永久的艺术之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基本精神,揭示了神话中表现出的不同民族文化精神以及神话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性格,指出不同的地理环境及人文条件导致希腊和中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论希腊神话的突出性征及其人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同期世界其它同民族的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具有突出的“人化”性征。表现为神话中神人同形、神人同性、神际关系的网络化、神明职能的社会化、神族生活的世俗化、神祗存在的“命运”化。“人化”性征集中着古希腊人对自我的原始观照并开启西方关于人的思想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商周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同属于青铜时代的艺术, 同为人类当时艺术的最高峰,它们可以相媲美,但是由于中国与古希腊系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在内在意蕴、功能及艺术创造原则上都存在区别。中国商周青铜器更多地与宗教祭祀、巫术、政治教化相联系, 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象征主义, 而古希腊的雕塑则更多地与神话、 审美相联系,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