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生活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遭遇,过什么样的留守生活决定了他们生命和生活的状态和质量,留守生活是我们考察和思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视角和维度.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消费生活和闲暇生活构成.对陕西省宝鸡地区7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情感呈现陌生化倾向,学业成绩不良现象普遍,也容易成为同学欺负对象等,而且,不同学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对留守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亲情缺失、教育缺位、行为失范与安全隐患,都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稀疏与单一的表现,应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内涵,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多角度的社会支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为农村发展的未来,留守儿童是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重要群体之一.有效优化现有帮扶体系,生成全面持续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成为拓宽乡村振兴发展空间的重要环节.研究引入生态系统理论,基于以社区为本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行动研究法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探索实现长效化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为了有效破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可以在乡村振兴的框架下从需求把握动态化、家庭运作有效化、帮扶体系持续化三个关键要点出发,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侵害问题不容忽视.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和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江西省10县下辖90村的2193名儿童进行分析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变量,探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侵害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回归针对儿童遭受侵害和儿童遭受多重侵害建立与来自家庭、朋辈和重要他人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遭受侵害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但多维侵害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当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一致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遭受侵害差异消失.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保护儿童免受侵害的有效保护因素,家庭、朋辈和重要他人等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留守儿童遭受侵害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社会交往行为、日常生活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能使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更健康、社交能力更强、日常生活行为更好;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发展有利有弊;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发展则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建立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家庭教养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父母缺位所导致的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和偏差愈来愈严重。本文以徐州市睢宁县Y村162名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问题,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主要是安全感缺乏、性格与行为偏差、社会知识不足或扭曲造成的,小组工作可以在帮助儿童获得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宣泄不良情绪、形成正确认知、学习交往技巧等方面做些改善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人格缺陷、心理障碍;学习整体上较差;道德意识淡薄、行为出现偏差等同题突出.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必需加强家庭教育责任、注重学校针对性的教育及改善社会环境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扩大,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隔代教育的作用下,祖父母对这些留守儿童过分溺爱,加之祖父母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近几年来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我国现有留守儿童5 800万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迫切性非常突出。以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本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寻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