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构助词"的"在现代汉语诗歌里出现了非常规隐现的现象。"属性类名词1+(的)+名词2""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的)+名词"和"短语结构+(的)+名词"时,"的"当现却隐;数量短语作定语修饰名词、多项定语修饰名词时,"的"当隐却现。"的"在现当代汉语诗歌里可以突破一般的汉语语法规则,这主要与"的"在历史演变中保留了指示词强调凸显的作用、韵律原则和经济原则有关。"的"的非常规隐现也有限度,主要是受到黏附词特点的制约。"语言特区"中的诗歌特区允许突破一般汉语语法规则,但必须有度,不能逾越普遍的人类语法原则。  相似文献   

2.
“V+N+的+O”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N+的+O结构有甲、乙、丙三种格式,其句法来源是V+(N+的+O)、N+(V+O)和(V+O)+N.甲式为V+O的自然扩展式,N是领属定语;乙式和丙式为N强制性地裂割V+O并插入其中而造成的离散式,N是准定语.为了满足语用需要,N从主语位移至定语位,N+(V+O)变换成乙式; N从宾语位移入定语位,丙式成为被抑制格式(V+O)+N的一种自由的补偿形式.对同一语义结构的不同句法形式进行选择,是语用平面的核心内容;同义句式维持着语义平面动核与题元关系的大同,体现着语用平面不同交际需求的小异.  相似文献   

3.
“的”的隐现对名词定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讨论名词作定语时,"的"的隐现情况,分析由"的"的隐现所造成的短语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的差异,探讨"的"在这当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并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的"的隐现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表领属和表属性.确定这两种语义关系的标准分为主要标准和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5.
由"陪"类动词构成的"引陪"义句子,由于形式的趋简和语义的兼容,容易出现纠缠不清的局面.本文系统考察现代汉语中的"引陪"义动词,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句法格式在句法、语义上的特点.通过对"陪"类动词的分布考察和句式变换,得出大致的结论V1有[+使动性]、[+相随性]、V2有[+可同动]的语义特征,构成兼语连动融合式;V1有[+使动性]、[+相随性]、V2有[-可同动]语义特征的,构成递系式;V1有[-使动性]、V2有[-可同动]的语义特征,构成连动式.  相似文献   

6.
泰语里的 t'i:41可以做结构助词,也可以作介词、连词,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因为泰语里的结构助词 t'i:41和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为语序的关系,"的"前后成分分别和 t'i:41后前成分相对应."的"和t'i:41可以连接的中心语和修饰语构成成分有异同,"的"字短语和 t'i:41字名词短语组成成分的异同"的"和t'i:41的隐现条件及由此造成的语义关系改变是两种语言在这个词上的不同接触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你/他作定语不带"的"情况分析,描写其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并以认知语法为指导,分亲属词、借子称谓亲属词、表处所的行政区划词、军事称谓词和单音节集合名词等几部分对我/你/他作定语不带"的"情况形成动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V着A"构成的连谓结构,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从V和A的语义关系和"V着"的语义特征入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V着"具有[+虚化]的语义特征时,"V着A"是状中式."V着A"表示动作的方式时,"V着A"是动结式,除此以外,还有一类紧缩式.文章最后还分析了"V着A"结构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9.
定语形容词的语用充实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当定语形容词与名词中心语在逻辑和语义上相悖时,主体说话人要进行以语境为依托的符合逻辑和语义的语用充实。基于语言变异的语用顺应理论,以定中结构中定语形容词与名词中心语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探索定语形容词逆向修饰的方向确定,以及语用充实机制的构成及其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定名间"的"字的结构规律研究主要有结构松紧说、语义关系松紧说、音节数调剂说等.本文通过单个名、形、区别词作名词的定语现象的分析,认定名词组合间有无标记"的"取决于定名在语义上是否匹配语义组合自然的,定名间通常不出现"的"字;反之则需要"的"字来作标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汉语中“A的B”结构以及A与B之间语义上的联系,探索了英汉翻译中这类结构 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出现在格式中的能产生歧义的名词小类和两个名词在格式中不同的深层语义关系,对"N1+的+N2"组合的几类歧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类是N1、N2都是表示人物或身份范畴的名词;一类是N1是表示人物或动物的名词,N2是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的名词;还有一类是N1为表示地区、单位的名词,N2为表示人或物的名词。从语义关系角度指出这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并给出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口语性概数词"来"主要有四种使用格式。本文分析"来"的又一格式"数+(量)+来+的"。文章描写了该格式的形式和语义特征,论证了该格式的语法化路径,认为"来的"在北方口语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趋于词汇化。  相似文献   

14.
“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字补语是汉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补语,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内部构成复杂,至今歧见纷出。“得”字补语在现实中的复杂表现源于它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得”本为动词,后顺应汉语动补式的发展大趋势加缀在动词的后面,使其表义逐渐弱化,成为动词和补语之间的连接成分,表示可能和表示结果的“得”字补语是其“达成”语义的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关于现代汉语"不+NP"和"很+NP"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比较,说明二者都具有强化语义的作用,是两个意义相对的结构,但是在使用中具有不对称性.文章还对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对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习语在英语中指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意义的相加.一般来说,习语不允许发生词汇和句法层面的变体,但事实上习语变体的可能性比预料的要大得多.英语中有许多结构不同的习语,选择“动词+定冠词+名词”结构的习语作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这类习语变体的程度、引起变体的原因以及定冠词“the”在这类习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现代汉语“动 出 宾 来”中的动词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使人误解、笼统的说法。我们考察后发现: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音节的多少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另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的语义特点也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8.
体词性的"N的V"短语有别于一般的体词性偏正短语,这使得人们对"N的V"短语当中的"的"也存在诸多争议。认真考察"的"在"N的V"短语中的表现,我们发现"的"在"N的V"短语中的主要功能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19.
近代汉语"去+VP+去"句结构类型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VP+去"句是近、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现代汉语对它的讨论仅限于"去"在句子中表义的虚实上,而对这一句式产生时代及其发展还没有涉及到.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近代汉语"去+VP+去"句结构类型;2.近代汉语"去+VP+去"句产生时代及其发展;3."去"的词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