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婚姻观是将要和已经进入婚姻生活的男女两性对配偶的要求和对婚姻生活的期待,维系婚姻的态度等。不同时期的男女两性对婚姻的观念是有差异的,女性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其观念的变迁不仅直接影响到女性自身观念的变迁,同时也因其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地位而影响着家庭乃至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本文试图以西双版纳傣族女性婚姻观念的变迁论述其观念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即传统文化形成女性婚姻观念,现代文化影响并改变着女性婚姻观念,两种文化在女性婚姻观念影响与变迁中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会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家庭也发生了显著变迁。不仅家庭职能,而且家庭结构、家庭关系都发生了不易被人觉察而又不同于过去的变迁。近年来的婚姻、家庭研究已经比较详尽地描叙了这些变迁,推测了今后变迁的趋势。家庭再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社会组织。这个观点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但是,家庭职能、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的变迁仅仅只是一种现象,它的本质动因是什么,正是当前婚姻、家庭所要探究的问题。从家庭社会地位与家庭职能、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等诸要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长期异地分居的农村夫妻面临各类婚姻问题。从农村青年女性的视角对社会转型中所涌现出来的农村婚姻危机现象进行类型概括,并对婚姻危机中农村青年留守女性维系婚姻关系的动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打工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离婚、逃婚及婚外性和婚外情等婚姻越轨现象增多,但受社会整体变迁的挤压效应和村庄规范的式微、农村青年留守身份特质及其性别依附性及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缺失的影响,她们只能在既有的文化和社会体制中挣扎,形成了消极对抗的隐忍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婚配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境是农村婚姻变迁中的突出现象。农村婚姻变迁不仅体现在传统通婚圈向婚姻市场的外在转变,婚配方式、婚姻行为乃至婚姻观念都在发生快速而根本的转变。在男女性别比失调这一人口结构背景下,农村婚姻市场通过个体化的婚姻选择、婚姻竞争的物质转化、婚姻达成的家庭支持、婚姻市场结构失衡与社会排斥等运作机制,在结构与行动两方面形塑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婚配困境。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群体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婚配困境影响大龄未婚青年本体性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对农民家庭再生产有序进行以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不利影响,应当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择优而嫁这一当代女性婚姻选择现象的产生,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是财富积累和排他性、传统的父母威权与女性自由思想的解放、择偶梯度和失衡的性别比以及当代女性对都市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当代女性择优而嫁的婚姻选择现象也存在着一些隐性的社会风险,长期发展必将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的"贬值"、具备买卖性质的婚姻更加突出以及传统家庭教养方式的复兴等问题。作为当代中国女性在择优而嫁的同时,也应该树立一种正向的、健康的婚姻价值观,避免对这一现象的错误解读和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6.
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辽东Q镇婚姻支付制度的变迁,其中包括婆家与娘家婚姻支付的内容及其流向变化。Q镇的个案说明,婚姻支付的持续上涨不仅是个体性和夫妻关系的增强,它还被视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娘家所沿用和拓展,并日益发展成为谋求姻亲秩序的重要途径。娘家利用了婚姻支付的变迁,争取了与新建立家庭的联系,达成了与婆家地位平等的谋划,进而强化了姻亲关系在民间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呈现独立新景象,这使其在家庭中民主与平等的意识更加强化。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身份、角色及责任的多重性使女性成员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与困境。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女作家王海鸰,一直以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全景式地展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惑、痛苦和挣扎,充满了对女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处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人们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奔波劳碌。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改变,女性所承担的社会、生活、家庭责任也在不断增多。于是,有人提出古代女性比现代女性更为幸福的观点,感叹宁可回到古代做一个"无才便是德"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那么,古代女性就真的有那么"幸福"吗?本文将以古代才女这一女性群体为例,从婚姻、创作、社会地位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古代女性的不幸福。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导向的家庭行为中,农村年轻女性婚后主动作出角色转变与行为调适,选择回归家庭。不同于已有社会参与视角中的年轻女性地位建构研究与家庭结构视角中的年轻女性角色嵌入性研究,年轻女性耦合进家庭结构是一种以经营家庭为目的的行为策略。年轻女性回归家庭行为,是以牺牲个人发展机会与个体社会角色为代价,获得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家庭发展的活力,同时,也为年轻女性赢得家庭角色和家庭权力,过着无压力的生活。然而,年轻女性的耦合性家庭参与是当下婚配市场、村庄结构与农业生产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现代家庭中个体与家庭的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嬗变会对婚姻家庭文化产生影响,使人们的婚姻观、家庭关系等发生改变,其影响是两面性的,内涵、外延都非常丰富。从多角度论述社会发展变更、女性地位转变对婚姻家庭的影响,继而重新审视社会文化嬗变对我国婚姻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衡量妇女在婚姻家庭地位的指标体系,应由婚姻和家庭这两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指标共同组成。并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内容,提出了可以由哪些指标来分别组成这两个指标体系。在婚姻地位中,提出要把对婚姻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妇女在婚姻中地位和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应该对这个主观感受的指标作合理的客观验证。在家庭地位方面,提出家务劳动分担状况能否作为衡量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指标,需要通过数据进行分析论证,需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本文用上述观点,从婚姻和家庭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本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安徽省的相关数据。对上述的两个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十四省市农村妇女基本状况及其生活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中国14省市农村婚姻、家庭调查所得3027女性个案资料分析了农村妇女生活基本情况。随着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妇女普遍参加生产和经济活动,妇女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因而在家庭中的发言权也有所增加。但女性受教育状况仍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全部被调查女性中文盲占36.3%。被调查女性中77.5%从事种植业,目前种植业在农村仍居于收益较低的行业,从事各种专业和进入乡镇企业的妇女仍属少数。调查表明农村家庭的当家人绝大多数还是男性,丈夫对家庭事务的决定权仍较大。半自主的婚姻占绝大多数。重男轻女的生育意愿普遍存在。农村妇女在争取婚姻完全自主、离婚自由及受教育权利等方面尚面临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2005,(8):11-11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闪婚”?这种新的婚姻形式是否会取代传统婚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传统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需仔细审查.而现在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结合,婚姻是一种个人行为。“闪婚”,顾名思义就是快结快离,李银河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离婚手续简化,现代社会的离婚只要能达成协议即可.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改变,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越来越大,有人提出了古代女性比现代女性幸福的观点。文章从古代女性的政治地位、社会定位两方面论述了古代女性的"幸福",得出了中国古代女性不幸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家庭工厂———参与工业化的途径农村妇女的地位一直是社会学和妇女学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一般是指以农村社会及家庭中的男性为参照系 ,来考察妇女在社会 (社区 )和家庭中所处的位置、这种位置的变化趋向及新的变化因素。具体来说 ,可以分为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在农村社区中的地位 ,而从内容上则可以分为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 (声望 )等。本文将从家庭经济角度切入 ,考察工业化背景下农村妇女在家庭及社区中地位的变迁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工业化的开展 ,关于工业化与妇女的关系 ,一般认为 ,资本主义的早期工…  相似文献   

16.
安鑫 《现代交际》2014,(11):1-2
婚姻产生了家庭,而家庭正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婚姻家庭的著作进行分析,阐述了婚姻家庭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恩格斯提出了男女平等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等相关的正确观点,目前,在现代生活中婚姻家庭备受社会关注,所面临的各方面伦理道德问题也很多,通过从现代生活的视角下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以及对现代社会家庭产生的影响,可以给予婚姻问题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8年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和哈尔滨5个城市市辖区收集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数据为分析基础,以经过修正的发展的家庭现代化理论为理论起点,分析了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主要在婚姻成本、婚姻的独立性、妇女就业率与夫妻关系、核心家庭与亲属网络关系以及各个城市家庭变迁的独特性几个方面提出了我们的见解,着重指出在中国城市家庭变迁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因素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甚至相互补充的,在不同的情境下出现不同的组合,因此中国城市家庭的变迁模式和路径是多元的和多因素共同推进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一、二、三期数据显示,女性社会地位的进步程度不一致,教育地位和政治地位与男性的差距逐渐缩小,家庭地位上升也较为明显,但是经济地位与男性差距扩大了。经济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因素不是影响女性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社会阶层结构的日益分化使得社会中、下层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加弱势化,从而造成了她们经济地位的下降,甚至政治地位和教育地位也难有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价和使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理解当前女性社会地位不一致以及推进我国妇女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开始发生着重大的改变,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层出不穷,对社会家庭的和谐幸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保证婚姻关系下夫妻双方各自的权益,国家相继颁布了多套婚姻法,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法律内容的完善。本文就针对现代婚姻中的纠纷现象以及《新婚姻法》内容的基本特点,分析探讨《新婚姻法》对解决当代婚姻纠纷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双重外来者”的生活——女性婚姻移民的生活经历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前 言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流动和迁移席卷中国大地 ,其中源自农村的流动和迁移尤其引人注目。对于农村迁移者来说 ,男性与女性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 ,尽管大部分女性谈到她们迁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比如 ,为了寻找工作或为了挣更多的钱 ,但是 ,婚姻和家庭显然是女性迁移者生活中比男性更为重要的部分。另外 ,对未婚迁移妇女来说 ,进入城市或其他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同时 ,也进入了当地的婚姻市场。寻找婚姻伴侣、建立家庭也是女性流动和迁移的直接或间接目的之一。1 99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 :将近三分之一的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