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的残障身份认同对残障者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残障身份发展是残障者实现身份认同的路径,理解残障身份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让残疾人工作者更好地为残障者提供教育、康复等相关服务。本文通过梳理较为典型的西方残障身份发展理论,结合国内残障身份相关研究及本土社会文化背景展开讨论。文章认为,在西方残障身份发展理论框架下,残障者形成积极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认同并融入一套在残障社区内共享的残障文化,而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目前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残障文化,残障者也难以体会残障的文化身份感,国内残障者的身份认同缺少本土残障文化依靠。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经历从点到面、由局部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发展历程,并形成较为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大学生增权,关键目标是增进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注意对共青团政策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的运用,坚持专业理论的指导,从个体增权、集体增权与社会增权三个层面实现共青团个性与增权共性的有机结合,构建共青团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增权模式。  相似文献   

3.
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社会工作专业自产生以来 ,有关增权的研究一直是专业中的一个主题。尤其是近 30年来 ,增权更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和整个社会中一个无所不在的话语。但在我国 ,社会工作研究并没有赶上这股潮流 ,到目前为止 ,国内对增权理论仍然缺乏系统的介绍。为了弥补这方面知识的不足 ,本文从辨析权力、无权和增权等基本概念入手 ,追溯社会工作中增权取向的实践基础和政治、思想基础 ,然后简要地概括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引起大家对以往的社会工作进行反思。一、权力、无权和增权“增权”(empowerment)是和“权力”(power)及“无权”(…  相似文献   

4.
贫困生属于就业弱势群体,他们在人际关系、资源整合、职业素养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将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嵌入到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增权理论认为,个体拥有的权力是可以发展变化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挖掘和激发案主自身的潜力,消除案主由内、外环境导致的无力感,达到增权的目的。基于增权理论,对贫困生实施增权,需运用循环提问等技巧正确评估贫困生的无力感,通过"主动增权"与"被动增权"相结合的增权模式,来增加贫困生参与、控制影响其目标实现的事件的权力,最后从增权系统和增权技巧等层面实施增权,协助贫困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社区志愿者的培养和发展是社工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在现实情境中,社区志愿者只是低层次、高频率地参与社工机构举办的各类活动,社工机构在志愿者发展过程中亦往往错误理解"增权",对志愿者资源进行"开采式利用".本文将从增权理论视角出发,以广东省为例,反思当前社工机构对社区志愿者的使用模式,探讨社区志愿者在机构中新的角色定位,以实现社区志愿者自身的真正发展. 社工机构对社区志愿者增权的误读 将"赋权"等同于增权."赋权"就其表面意思而言是赋予权力,是一种权力的施予,存在的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与增权理念不同的是,赋权强调的是外在权力的引入,当事人是被视为无权或缺权的群体.增权则并非"赋予"案主权力,而是挖掘或激发案主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机构养老中出现的问题为背景,从社会工作"增权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增权",从而改善机构养老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而平等,自出生起就有其尊严与价值,智障群体也一样,只是他们由于自身存在智力障碍,需要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与扶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NGO的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也不乏残障领域的社会协助组织,他们在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力量仍不强大.曾有人这样描述:"从全国残障领域的NGO活跃程度来看,目前还处于"落寞的奋斗"阶段. 北京市丰台区利智康复中心作为残障领域内的NGO,不得不承认这种现状让人馗尬.  相似文献   

8.
残障观是社会对人类身心障碍差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适应,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残障研究领域极少涉及身心障碍文化观念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残障观意涵的认识亦不充足,仅有一些关于其形成演变的讨论,而这些讨论也忽略了中国传统残障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下的真实意涵及演变历程.本文通过对两种有别于"新残障观"的传统残障观的阐述,尝试"还原"中国传统的残障观如何演化成现今公众所认识的样貌,指出我国传统残障观在目前国际主流残疾模式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而只是这些模式某种程度上的补充或注解.本文认为,历史上对残障观的片面解读和理解过程直接影响了社会对传统残障观的理解,强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残障观是新时期残障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残障群体和社会公众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在了解本民族文化残障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残障理念以更新和发展固有的残障观念,完善我国残障者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促进社会融合及相关政策服务输送成效和残障者需求的切实满足.  相似文献   

9.
残障模式是人们理解残障、看待残障者并选择相应行动策略的参照框架.基于范式转换的视角,提出残障模式的代际演替说,代内的修正、完善与代际的互动、整合造就了残障模式的复杂演化格局.以医学模式为代表的第一代残障模式从"疾病"视角转向"健康"视角,以社会模式为核心的第二代残障模式在反对社会压迫、消除社会障碍的运动中凸显对残障者的主体性、权利、能力与自由的认识.在吸收前两代残障模式合理观点的基础上,第三代残障模式即人类发展模型应运而生,它聚焦残障者的健康剥夺与能力扩展,以开放性姿态涵纳残障的多维决定因素,主张通过包容性、预防性干预措施促进残障者的福祉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增权”的概念和“权力”、“无权”是密切相关的。权力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进一步讲,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即权力感,就是这种权力感可以增进人们的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和重要感。无权是和权力相对的,即指缺乏上述的能力。无权不仅是缺乏能力或资源的一种状态,而且当个人对侵害他们的社会系统感到无权时,他们容易把这种感觉内化,并逐渐认为自己是无助的,而通过内化过程,一旦人们形成一种无权感, 他们通常会指责和贬低自己,并陷入无权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将无权看作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而把增权看作是社会工作的途径。当然,增权并不是“赋予”人们权力,而是要挖掘或激发人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社交视频日志提供了新的空间探索残障群体自我表达.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B站29位残障博主的视频日志为对象,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残障群体虚拟交流现状以及残障身份建构策略.研究发现,样本中的残障可见性呈现出类别、城乡和性别差异;残障博主的身份建构策略表现为公开展示的残缺身体、补偿性的亲密社会互动以及自下而上的话语互动.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数字包容下的深度排斥现象,需要政府、平台、用户三方共同维护良性的网络环境,助力残障群体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公平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多元化的学术体系,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接受高层次教育,对残障大学生的教育支持进行研究势在必行。残障大学生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支持、学业支持、就业支持、社会交往和情感支持以及无障碍环境支持。国家应重视残障大学生教育支持的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社会积极发挥残障大学生教育支持的补充作用,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提供支持,社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和各类支持。  相似文献   

13.
案例背景 C机构通过公益招投标实施了一个残障人士综合服务项目。该项目通过在社区居委会设置服务点,并整合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力量,围绕残障人士的心理适用、职业技能训练、社区支持和家庭援助等方面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以期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残障女性是中国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具有残障者和女性的双重社会身份,是亟待关注的边缘群体.本研究通过对28名北京外来务工视障女性的田野调查,立足中国国情,探讨性别与残障以何种方式相互作用,造成对残障女性的多重压迫,从而使得农村视障女性通过向城市流动来摆脱不利处境,并形塑她们的职业选择.综合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交叉性维度,本研究提出,残障与女性的双重身份在结构层面和表征层面相互交叠和制约,推动了视障女性的城乡流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将她们的职业选择局限于推拿行业.然而,立足于西方的交叉性理论多维度分析框架强调系统性压迫而忽略了权力对主体性的形塑,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微观层面的"认同交叉性"来解释农村视障女性的城乡流动与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其社会支持问题El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厦门“凤凰花助飞体验营”服务项目借助增权视角社会工作理论,在实践中探索出建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路径: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提升建构支持的内在能力;集体中参与,多中心地构建近距离的社会支持;倡导创造建构社会支持网络的良好社会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情权与隐私权是一对矛盾对立的法律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与知政权、社会知情权、个人信息知情权的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般使用社会政治及公共利益理论、权利协调理论、人格尊严理论三种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个体缺陷论"的社会排斥论认为弱势青少年品德问题,是源于社会结构的一种社会问题.因此,弱势青少年的品德养成需要建基于优势视角,强调其增权发展方向和社区为本的支持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尚不完备,残疾人价值实现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就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残障群体的社会资本、构建以残疾人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而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升残疾人自身能力、促进残疾人社会角色转变和协调残障群体社会互动关系,是激活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内生动力;而构建多元协同的托养照护模式、完善福利制度供给、培育残障自助组织和推广助残志愿服务则构成了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外部保障。这种新型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将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尤其十八大报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表明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心和要求,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本论文主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家庭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学理论分析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教育方式,其存在和发展有着社会性的规律和特点。下面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的分析。1.“社会化理论”与家庭教育个体由婴儿到成人,经历了一个由生物性的“自然人”到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社会学范畴中个体的社会化。所谓个体的社会化,也即“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①。这也是一个人获得其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习惯的过程。②社会化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