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韩两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有很大的差异,受其影响,两国书院志的编写体例也不一样。韩国书院志的编纂始于16世纪中期的《竹溪志》的编纂。《竹溪志》的体例是以与书院有关的记录为中心的。而17世纪的《西岳志》和《庐江志》逐渐趋向于以人物为中心。18、19世纪的书院志则主要收录了许多为祭享人物辩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书院志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院志是一种专志 ,与山水祠庙志等同属于广义的方志。书院志的雏形为书院记 ,它定型于明 ,大行于清。书院志是研究书院史、哲学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及《新纂白鹿洞书院志》等收集了大量的白鹿洞书院史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辑佚,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本文就明代部分进行补遗,补充并考证了明代丁炼等人在白鹿洞书院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嘉靖《河州志》是河州历史上第一部方志,该志成书后曾被多次修订、增补,之后的嘉靖《河州志》内容比原文多出了一倍有余。因此,今日所见嘉靖《河州志》已非初修之版本。嘉靖《河州志》的特点在于:难能可贵的原创性;不可或缺的边镇特色,这其中包括嘉靖《河州志》对于屯田的关注,对于河州卫所规模、里甲、体制等特殊性的记载;鲜活的移民文化;不无遗憾的简约;等等。  相似文献   

5.
吴骞是清代著名徽州籍藏书家,一生藏书无数,曾建造拜经楼以藏书。《临安志》为吴骞藏书的精华,其也曾以此为荣。通过对《临安志》的收藏,吴骞与黄丕烈、陈缱等人频繁往来,互相借鉴、诗文唱和,从而构成了藏书史上的一段佳话。遗憾的是,吴骞去世后,其所藏《临安志》开始流散并被递藏:其中,(淳祜)《临安志》被陆心源递藏,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成淳)《临安志》被丁氏递藏,现藏南京图书馆;(乾道)《临安志》现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辨疑志》的叙事结构同样体现出对志怪类故事的批判倾向,又以逆志怪的形式带来志怪小说"惊奇"式的审美感受。《辨疑志》的批评对象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盲信,这是中唐士人理性精神在小说写作中的表现。它对小说志怪传统的继承和反拨,与士人学风从六朝到唐代的转变密切相关,透露出唐代志怪衰落和小说转变的一种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7.
《西夏志略》刊谬举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夏志略》是一部汉文西夏史籍,由于诸多原因,它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西夏志略》不失为一部有特色、有利用价值的史书,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西夏史料被以讹传讹;第二,它集宋、辽、金三史《夏国传》于一体,便于学者取长补短;第三,用人物生平事迹反映西夏兴衰历史,为编纂西夏史籍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编写模式;第四,对引用史料注明出处,反映了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以上论述,纠正人们对《西夏志略》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西夏志略》自身有三种错误:第一种为被征引史书的史料本误,第二种为《古今图书集成》、《续通志》引误,第三种为《西夏志略》抄误。  相似文献   

8.
孟天运 《东方论坛》2002,(3):127-127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国人性格均有深远影响 ,是一位世界级的历史传奇人物。自西晋陈寿作《三国志·诸葛亮传》以来 ,历代对诸葛亮的研究经久不衰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更是高潮迭起 ,成果丰硕 ,其中由王瑞功先生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1年 8月出版的《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诸葛亮志》就是一部诸葛亮研究集成性的新作。该书的一大特点是体例的创新。为了全面反映诸葛亮的事迹、思想和文化 ,采用了志、图、传、表、录等多种形式 ,以志为主 ,诸体并用 ,这在人物志写作中还是个…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六朝《异物志》之存佚的文献基础上,对《异物志》与六朝文学之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异物志》的出现为六朝文学特别是咏物赋的写作提供了素材,拓宽了畛域;而六朝文学之影响于《异物志》的写作,则主要表现在使《异物志》的文学性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0.
《西藏志》著者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西藏志》非果亲王所撰,《西藏见闻录》与《西藏志》实为一书。本文以为,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仍不能否定《西藏志》为果亲王允礼所著,萧腾麟所著《西藏见闻录》与《西藏志》并非同为一书,萧也并非《西藏志》著者。  相似文献   

11.
如同高校其他教材一样,外国文学史教材也是量多质次,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撰写者的理论误区。撰写者应该承担起文学史教材的历史义务和学术责任,应该具有明确的学术意识,自觉建构文学史理论体系,追求多样化的文学观与研究方法,合理运用比较文学观等等,这样才能使文学史的研究和教材撰写真正成为有价值的学术创造,成为学术繁荣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发展史上,《文史哲》作为一个典型模本,既见证了当代中国高校社科学术事业的风雨变迁历程,又映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与政治相互纠葛、影响与约制的复杂关系。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保持期刊的独特风格和气度,在此前提下,探索、提炼和锻造公共学术话题,以自由讨论和百家争鸣的方式,回应现实社会政治需求和意识形态关切,进而在学术史上扮演一个更加积极、主动、自觉的角色,应当是六十余年来《文史哲》处理学术与政治之关系给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三个科技史项目中的技术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先后有三个科学技术史项目在中国科学院立项,并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主要由学科史构成,包括11卷技术史专著。“中国传统技术综合研究”下设两个项目,一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一个是《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全集》着重对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细节进行调查、抢救和整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分为3个课题;专题研究;资料选辑与工具书;资料中心和数据库。以上三个项目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差异。中国技术史研究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术在我国传统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成就,是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它又是近代学术发展的源头,为近代“新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对清代学术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了解传统学术史的优长与缺失,从而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实际上,对清代学术史的总结从乾隆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虽然不是专门论述清代学术史的著作,但是其中《朱陆》、《浙东学术》诸篇等都对当时的学术风气进行了较多的关注,可谓之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雏形。嘉庆年间的学者江藩著有…  相似文献   

15.
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一脉相承.湖南大学校史应从岳麓书院创建之年公元976年算起,历史上的各种文献资料早有志述,书院学制沿革、校史沿革等资料确凿可证,应以其千年历史沿革载入中国教育史册和世界教育史册.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中,王阳明形成了自己的书院观。它包括对书院的看法,书院的教学方法,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的教化功用等。本文认为,王阳明重视书院建设,将其视作研究、宣传自己学术思想的阵地,其学几变而定于书院,其教亦传于书院,在书院的讲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了自己的学术主张与思想体系。他在正德、嘉靖年间的努力,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宋以来的第二个书院与学术互为表里、一体发展的趋势: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新崛起的理论又一次推动了书院的勃兴。  相似文献   

17.
18.
神话一黄埔的西点神话解构:仓促之间成立的黄埔军校,与马尾、保定两所军校相比,称其为云泥之判、天壤之别,也许并不过分。三五个月的稍息立正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军校从哪里开始呢?中国古老的大门是被人家从海上砸开的,醒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快"船坚炮利",于是在福州建了一所海军学院,这就是马尾  相似文献   

19.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