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新旧思想、观念交锋的焦点,仍旧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关键还是对"两个必然"与"借鉴、吸收"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体育与资本主义体育的共同性不论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都是在大工业生产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都是与现代大工业生产力相联系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是两种不同制度下体育运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它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 :双方的对立关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共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更替,之所以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这是由小生产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之所以必然为社会所有制所代替,而不是为私有制所代替,这是由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在马恩看来,将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实行社会所有制、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马恩是从实现整个人类彻底解放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的."两个决不会"不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它与"两个必然"都是唯物史观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这一特殊的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说明,形成了邓小平当代资本主义观。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苏俄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实施,使经济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次由理论变为现实,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刻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理论界少数人鼓吹“资本主义补课论”,说什么“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要求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补课,并认为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这种观点从理论上看是反动的,从实践上看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们回避了各种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及在中国长达一百多年时间的实验都彻底破产的历史事实,不愿承认这些铁的历史事实所揭露的中国社会的规律——近代中国没有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土壤,资本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它既救不了国,也行不通.  相似文献   

8.
一、国家预算的经济本质国家预算体系是在国家财政体系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占有主导的地位。因为国家预算并非如资产阶级学者所说只是在一定期间内国家收支数字的表示.而是资本主义财政关系或社会主义财政关系的集中表现。由於国家预算是资本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财政关系的集中表现,因而必然关联到社会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性质;即从不同的财政关系中反映出不同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所以国家预算不仅关联到国家财政收入的手段和程度,以及支出范围和程度,而且关联到国家预算的经济本质和政治本质。因而社会主义国家预算虽具有资本主义国家预算的形式和外殻,但社会主义国家预算具有与资本主义国家预算不同的本质与职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的社会主义.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最高最后的形式,因而市场经济将伴随资本主义走完全部路程,未来社会只能建立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基础之上.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它的充分发展,人类才能建立产品经济社会.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实现的,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在国内终止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能终止市场经济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人们一直在用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消灭了市场经济的未来社会模式,指导现实的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实践.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失误,甚至在一些国家的失败皆源于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如何建设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建立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填补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页空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它可以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主义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而把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从产品经济的基础上推进到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提前上百年乃至几百年.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就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关系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观点.主要有:工农业产品之间应当等价交换;"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提出了价值法则是个伟大学校的命题.这些思想观点,对我们理解和实践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对新世纪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正确把握资本主义,才能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才能继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奥尔曼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剖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即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它所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其彻底解决必然依赖于社会主义对它的取代。质言之,奥尔曼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明确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这不仅对今天世界上误解资本主义、怀疑社会主义的人具有警示作用,而且对我国人民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社会主义的观念及其运动是全球化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全球化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竞争的结果。正如资本主义具有"全球性"一样,社会主义 也同样具有"全球性"。在全球化过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依靠的是"看不见的手",那么社会主义更加自觉,更 加富有主动性,更加积极地追求"全人类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两个必然”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表明 ,资本主义开始了它在历史上起最后作用的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正表现出主导历史舞台的假象。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这是它在历史上的最后登场。不论资本主义有了什么样的发展 ,也不管现实社会主义遭受到怎样的挫折 ,历史发展的总方向不会改变。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 ,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突出表现为制度"优越性"的较量与竞争。资本主义的"累积优势"和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的"后发优势"在较量与竞争中得以呈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等一切文明的先进成果,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之传统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他者"彰显了"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以"后发优势"逐渐消解资本主义的"累积优势"。  相似文献   

16.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认为 ,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才是有效的 ,市场社会主义可能成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与市场资本主义的弊端的结合 ,否认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把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伦理思想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实质。“第三条道路”是一种伦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苏联、东欧剧变后,苏联模式的失败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怀疑,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是不可替代的。但罗默仍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他以资本主义为超越对象,先是清算苏联模式,为新模式的问世扫清了障碍,接着提出了作为资本主义替代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新模式——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他还分析了通往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之路的前景,试图达到超越资本主义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理论没有瑕疵,我们应看到其局限性,同时也应肯定其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时期,而资本主义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但是日本学者伊藤诚仍坚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他指出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三重幻想的破灭,并着重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新自由主义,以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希望彻底破灭。最后,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的希望所在。他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资本主义新变化,重新树立起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意义深远。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在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后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面临着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由此影响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在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