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包括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和厦门5地市在内的闽东南地区,是中国沿海的黄金海岸,中共十四大已把闽东南与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南省确定为今后重点优先发展的五大区域。1994年6月,江泽民同志视察福建时对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闽东南开发与开放,尽快建设成海峡西岸繁荣地带,促进全省经济腾飞的战略构想给予肯定,并指出:“还需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总体规划,需要研究一系列的实际步骤和措施,以利于扎扎实实地逐步向前推进。”为此,笔者对闽东南地区对外经贸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明确闽东南地区对外经贸在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及今后发展的规模、速度,主攻方向,有必要把闽东南对外经贸现状与其他四个重点、优先发展区域作一比较,当然,这种比较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各个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一)与环渤海湾区域的对比 环渤海湾区域的主要特点是: 1.地域广阔。毗连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直辖市的沿海地区,土地面积、人口均在闽东南地区的3倍以上,居5个重点发展区域之首;闽东南要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发展,规模效益难与匹敌。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07,(12):181-181
福建发展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成立,2001年初公司股票发行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属于基础设施行业,经营管理的泉厦高速和福泉高速连接着福建省经济最发达、外向度最高、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国家沿海主干道沈(阳)——海(口)线的福建段。沈海线福建段是福建省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大动脉,它的通车有力地带动了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区域联动,  相似文献   

4.
《引进与咨询》2014,(1):62-69
<正>1概述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背靠内陆地区,和港澳以及海外也有着密切联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引导汽车行业等进行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并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促进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福建省国民经  相似文献   

5.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的起点之一,处于中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地位。专家认为,这一地区作为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在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将带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东北振兴,对于解决中国经济南北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当前,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尤其是京津冀北地区,面临着“起飞契机”。本期“战略思维”栏继续把环渤海地区的研究作为重点,刊发了安虎森、朱妍、刘刚、周立群、卢嘉瑞、刘洪滨等专家学者的文章,分别就环渤海的京津冀比“长三角”、“珠三角”缺什么,环渤海地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如何依托环渤海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关于尽快构建东北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策咨询通讯》2005,16(3):87-88
一、乘势而上,抢占先机,构建东北区域创新体系。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形成、国家关于加快京津唐都市圈建设规划的提出以及中部城市群的崛起,使我国区域经济竞争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渤海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前景充满期望,认为环渤海地区将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而从环渤海地区拥有的发展潜力看,该地区确实具备成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条件和实力。这些条件和实力包括:  相似文献   

8.
<正>一、闽东南对外贸的主要特点 闽东南对外贸的主要特点,许多方面即是区情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相对于国内其他省市而言的,而大部分仅是相对于本省其他区而言的。 (一)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闽东南地区集中了福建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福州、厦门、湄洲湾三大枢纽港。福州港年吞吐量约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40%,不仅是闽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经济腹地达到省内30多个县、市,而且包括浙南、赣北部分地区;厦门港货物吞吐量约占全省的30%,不仅是闽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地,经  相似文献   

9.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推动了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地区振兴与我国中部崛起,同时,领头发展东部也获得新成绩。现在要对存在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施;重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市场机制;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促进产生主体功能区,优化不同区域发展;增强区域之间经济合作,在合作上从政府主导型不断朝着企业主导型过渡;落后经济地区要充分发挥当地优势,重点是特色,有效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秀廷 《管理评论》2004,16(10):8-1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域——“京津冀经济圈”正在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专家预测,“京津冀经济圈”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2003年9月.经济学家提出了“京津塘科技新干线”的概念,即以北京、天津双子星为依托,以河北为腹地,打造一条从西山山脉到环渤海、从科技源头到产业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新干线,使之成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龙头和主干。  相似文献   

11.
论环渤海开发战略背景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新世纪,环渤海经济带将成为中国第三大经济隆起带,成为最具有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区域。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恰是在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北移,开发建设环渤海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国家构建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辽宁建设成为我国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作为辽宁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直接服务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依托港口、区位、土地、政策等优势,成为辽宁和沈阳经济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前沿。开发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辽宁环渤海“五点一线”开发、加速全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辽宁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党和国家适时实施沿海、沿江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和部署.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川渝、东北三省等各具特色的高增长经济区。用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正确理解中国整体发展情况。中国由东到西,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增长极,都是以区域的形式表现出来。区域经济的话题成为人们谈论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枢纽位置,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可以预见,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能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打造出强力的区域引擎,使之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区域;能够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注入强大的区域动力,使之成长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能够为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起到承上启下的区域联动作用,使之作为新版块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国家区域开发的总体战略;能够改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的亚健康格局,使之为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做出新贡献。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所释放出的区域价值,能够促成一个牵动东北综合经济区、辐射环渤海经济圈,完善国家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进而达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高地,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通江达海"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使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山东省德州市毗邻天津,与滨海新区仅两小时车程,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于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起步较晚、发展后劲不足的德州地区来讲,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41):16-1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国家级战略经济区同处中国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毗邻.经济发展相互衔接.是全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板块之一。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两大经济区域包括广州、福州、深圳、厦门、东莞等在内的各个领先城市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集群。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整个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要参与到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来,中国在新的国际分工中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城市群。中西部的成渝地区,长沙湘潭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也在蕴育组成各有特色的城市群。这么多的城市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非偶然。因此,有必要研究环太湖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及湖州五个城市的经济联动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将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展开布局,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一体化等,旨在更好地实现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互补、产业的转移衔接和优化升级以及市场的整合统一,融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最具活力的经济新版图。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下,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机遇中,扮演好个性鲜明、优势突出、特色纷呈的受益者;融合创新、市场开放、平台搭建、信息共享、要素聚集的推动者;消除市场分割、地区封锁和行政性垄断的改革者,是"十三五"区域协同发展及一体化规划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振兴环渤海地区:破解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密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关系到近5亿人的福祉,如何振兴环渤海地区,是本刊近期着力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期“战略思维”专栏刊发的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的这篇文章提出,作为和东南沿海地区齐列为中国经济核心和门户的环渤海地区,它的振兴应当成为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本文高屋建瓴,见解独到,论据充分,论证严谨。相信杨教授对振兴环渤海地区战略方向应坚持“三个基本定位”的系统阐述一定会使您深受启发。另外,本栏其他几篇文章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分工经济落后的原因等问题也作出了解答。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继续为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通过OLS统计回归方法检验FDI与沿海、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实证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说明梯度开放政策是FDI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产生巨大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