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6,26(6):56-60
20世纪后半期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一方面因其对战争的政治层面的透视与表现而体现出革命战争观的政治认知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在战争与人性层面上凸显战争暴力对人性的扭曲、伤害,以及对战争暴力的纯审美表现而体现出战争本体性的认知特征。这种战争认知特征的转向,不仅使中国战争小说创作表现出超越性的特征,也使中国的战争文学体现出走向世界,与世界战争文学接轨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雄性一直是当代军旅小说创作的主旋律。但是,自新时期以来,一些军旅作家在反映南线战争和表现和平时期军营生活小说创作中,逸出了英雄主义的叙事规范。或聚焦战争中军人身上悖离英雄性内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而体现出对战争本体性的思考,或透视和平时期军人身上的农民性和世俗性内涵,由此表现出对英雄形象的祛魅。虽然这样的表现拓展了军旅小说的文化蕴涵,增强了军旅小说的现实感,具有一定的警世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军旅小说品格的弱化应当引起军旅作家的警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历史小说的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的历史小说中体现出的历史观与审美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不同时代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的主流观念是讲述革命历史的“革命历史小说;”80年代前期的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是反封建;80年代后期的历史小说体现出一种文化历史观;此后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在当代历史题材小说中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新历史主义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思潮消失后,它对近来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继续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雄主义的壮丽飞翔与悄然坠落 ,可以为当代中国战争小说的创作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文学地形图。从《保卫延安》到《红日》 ,从《西线轶事》到《高山下的花环》 ,从《红高粱》再到《英雄无语》 ,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取舍 ,完成了对英雄意识的认知与表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传达出了不同的声音 ,清楚地映现了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 ,当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对历史战争的重新阐释与言说 ,无疑是对战争文学叙事传统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周大新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两类──战争小说与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在战争小说创作中,周大新在英雄形象的平凡化塑造及战争小说形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创作中,他对军人价值进行了多层次的开掘,并且于农村和军营的艺术交叉点上进行描摹。显示出他作为农村出身的军旅作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孙犁的文学创作,自始至终贯穿着内在的转换张力,在题材上表现为从战争到女性的转换,在体裁上表现为小说到散文的转换,在写作方式上表现为从自然到刻意的转换,而根源则在于创作主体的角色转换,即从战士到隐士的转换。孙犁的人生道路并没有超越传统文人的仕隐矛盾,只是在中国现代革命的特殊历史语境下,表现为从政治向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对于战争小说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在南线战争爆发之后,一大批反映战争题材的军旅小说异军突起,彰显出军旅小说的独特品格和重要意义。综观这一时期的战争小说创作,无论是其文学理念还是题材内容,无论叙事风格还是审美品格,都因其对于"英雄是人"、"军人是人"理念的重新确立而展示出全新的风姿。由完美英雄走向伤痕英雄、由阶级英雄走向民族英雄、由正统英雄走向民间英雄,成为80年代战争小说英雄塑造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民问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民间文化立场的特点。这种文化立场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对新文学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这种文化立场也限制了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上做进一步的开掘,导致他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正我一直酷爱阅读史裁性小说,这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的小说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位读者。特别是战争类、武侠类、宫廷类历史小说,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今历史题材小说、电影、电视剧爆炸的时代,如何从中找到历史观的精髓所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战争类小说的历史观——让我们热爱和平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栏目中专家、教授对历史题材的小说,总要首先追问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史料的真实,并以此作为评判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上的重要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回归儒家思想传统;二是小说文体特征由传奇性向平实化转变。清代前期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的上述变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与清代前期实学思潮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论革命英雄传奇对神话原型的现代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神话原型角度考察解放区文学中的一类重要文学现象——革命英雄传奇。论文从英雄原型、复仇原型和彼岸原型三个方面梳理了革命英雄传奇对左翼文学理论的接受与深化,并进一步阐释了革命英雄传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对神话原型思维方式的继承和置换。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新英雄传奇主题话语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英雄传奇以讴歌工农兵新英雄人物为中心,展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历史的传奇式描写.它不仅以艺术的具象展示了不同革命历史阶段战争生活的壮丽图景,而且以历史的聚焦凸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主题.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新文学主流话语由启蒙话语向民族话语的重大转换,一方面昭示了新英雄传奇作为当代叙事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战争形态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毛泽东所倡导和实践的游击战争是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争形态。敌我实力的巨大悬殊是实行游击战的必然因素。中国地域的广阔和地形的复杂多样、统治阶级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不断斗争,为游击战争提供了持续下去的现实空间和政治条件。游击战真正发挥效用,还必须有其他战争形态和革命形式的配合。要有高度的政治动员和有效的政权建设,还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壮大革命力量。游击战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是有其哲学依据的.矛盾发展不平衡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及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即是其能够畅行的深层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4.
日本战后派文学是日本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自觉地接受《近代文学》的理论指导,在创作实践中坚持文学的社会性和实验性。社会性,使战后派文学对罪恶的侵略战争的“反思”更为深刻;实验性,使战后派文学走上了与当代欧美文学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 ,其核心理念即“暴力革命论” ,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和联系 ,对革命战争文学的文本建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它的制导下 ,革命战争文学呈现出迥异于古典武侠小说的传奇特征 ,主要通过特定的题材、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人物性格传达出来 ,由此形成了革命战争文学文本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穆旦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合唱中,发出了自己特异的声音,在战争风暴中抒写了个体的生存体验。其创作与主流文学思潮相比,主流文学是革命古典主义-集体理性-民族的存亡-崇高的讴歌,穆旦的诗作是现代主义-个体体验-生存的意义-痛苦的拷问。其创作的现代主义意涵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的否定;对大写的我的否定;对现实的否定;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穆旦继承了国民性批判的思想,但又超越了启蒙主义。穆旦诗歌在民族革命战争的风暴中,发出了灵魂的呻吟;在革命古典主义为主旋律的时代交响曲中,奏出了现代主义的不和谐的声音。它虽然孤立、微弱,但仍然穿透时间的屏障,回旋在历史的长廊中。  相似文献   

17.
文章叙述了赣南客家山歌在生活中尤其是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与特色。客家山歌是客家民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由生活与劳动中积累下来的艺术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地方艺术特征,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里的一株奇卉。中国革命时期,客家山歌成为具有革命感染力的战斗号角,展现了客家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报刊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民众的重要阵地。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共的报刊宣传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里仅以抗战时期为例,就中共报刊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为新时期的报刊宣传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本雅明的“光韵”理论对“看老电影”现象进行文化分析。这里的“老电影”特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以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为题材的旨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系列电影。这些老电影在经过了多年的沉寂之后,在新媒体和新时空的条件下又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人们看老电影,但又很难接受电影文本中的故事“内容”。我们今天欣赏老电影,也是在欣赏放映老电影的新环境和老电影与新环境融为一体的新境界,而不是老电影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