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成果,是为人类服务的,用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技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是为了使人们发现原来被遮蔽的世界,以便为生命存在提供一种全新的便捷的方式而存有的,是有利于人类的一项积极性活动."人类发展史上,每一项技术发明都会将人类托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将人类一步步引向更为进步的、先进的生存层次,而不应成为伤害人类的武器.那么,网络技术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为什么会给人类带来伤害呢?  相似文献   

2.
负责任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图景的一种规划,将责任与技术进行内在性的深度关联。技术的可信度与人类对自身的信任是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信任。就负责任人工智能而言,信任作为一条主线,以理念的形式出现在它的目标、趋势、任务之中,并覆盖了与该技术发展的所有相关方;信任作为一种价值观,为负责任人工智能发展共识的形成提供基础;信任作为一种生态系统,为负责任人工智能的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因此,关于负责任人工智能的信任构建应从人工智能的相关方及其技术特征出发,以全过程、全范围的模式来寻求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信任的构筑途径,进而确保人工智能向善。  相似文献   

3.
高懿德 《东岳论丛》2005,26(4):45-50
实事求是这一理念蕴含着三重意蕴:即求实的态度精神、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路线。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人类生活实践客观上所要求的一种必然的求实态度,这种求实态度构成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即求实精神,既体现为一种认识态度或理论态度,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态度,是认识态度或理论态度与实践态度的统一;作为求实精神,由于它为人类生活实践所必需,故进一步构成为整个人类生活实践的一条根本规律即实事求是规律,既体现为一种认识规律,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活动规律,是认识规律和实践活动规律的统一;作为根本规律,它规定着人类生活的根本活动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实践的一条根本的或总的活动路线,既体现为一种认识路线或思想路线,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活动路线或行动路线。因此实事求是从根本上来说是立足于人类生活实践基础上的一种人类活动的根本态度、基本规律和总路线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虚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作为价值观的人类中心主义 作为价值观的人类中心主义,我国学者对它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其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种: 1.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看成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的最高标准,即以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它不是人类统治主义、人类沙文主义。 2.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未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没有从整体的长远的角度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一种是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它主张人的活动要以人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①。 3.认为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即“站在人类自我满足的…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化与当今社会的转型沈思明当今中国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标记是技术正在对社会发生全面的影响,每一个人都能够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冲击。技术作为人类控制自然界以达到满足其人性要求的一种人类实践形式,是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有很多设想,其中有两种设想很具有代表性。所谓“慈爱的机器”是一种技术乌托邦式的未来幻想,一种仁慈的技术统治维护着全面的和谐。人工智能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对未来的想象也勾勒出了一个平衡的社会,但它颠倒了(前一种设想)影响的顺序:一个交际性的社会为交际行为塑造了相关的技术。但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个程序能够满足为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普遍规则。人类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会变成一个邪恶的还是仁慈的东西,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原则上不具备邪恶和仁慈的能力。但人工智能可以侵入人类的自主性,以致达到一种无法容忍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一) 美作为“人化的自然”,其本质内容表现为对人类实践的全面肯定,是一种“自由的趣味形式”。那么,作为美的基本种类(范畴)之一的喜剧(滑稽,下同),象其它美学范畴(优美、崇高、悲剧)一样,也是现实肯定人类实践的一种特殊具体形式。概略说来,优美是现实对人类实践的直接肯定,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立因素的和谐,崇高作为对人类实践的肯定,表现为矛盾和激荡的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宏伟有力,悲剧作为艺术中的崇高,其矛盾冲突则表现为善与恶的生死搏斗,具有强烈的悲奋性。至于喜  相似文献   

8.
试论技术哲学孟宪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技术哲学是关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哲学技术的存在有三种形式:作为实物,有工具、机器、装置等;作为观念,有技能、技巧、经验、闭识等;作为过程,有发明、设计、制造、使用等。把技术整体作为对象来研究也有三种角度:把技术整体作...  相似文献   

9.
技术的形态是历史变迁的.在古代社会,技术作为人的在世方式,是一种日常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现代技术则是人类利用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当代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正常运转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斯蒂格勒在德里达“延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具”这一概念。由于人类自身存在重要的缺陷,因此需要外在化的力量进行弥补,这就是技术作为人类缺陷型起源的根本条件。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基础上,斯蒂格勒讨论了三种持存。第三持存是一种外在化的后种系生成记忆。围绕着第三持存展开的核心内涵是,人与技术的相互发明。美国在历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文化霸权表现为历史蒙太奇中的时间物体、历史共同体的共在幻象与工业图式论整合、记忆工业随时在场导致的个性化丧失等内容。斯蒂格勒所强调的是,技术在塑造“大写的我们”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技术服务于西方文化霸权这一内涵。在斯蒂格勒看来,数字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类的迷失。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的异化情形体现为数字化所创造的是扭曲的象征世界、数字个性化背后的整体性制造、数字消费背后的美国霸权和认同假象、数字资本主义加持的教育异化及其对抗等。在这种数字资本主义的迷途之中,斯蒂格勒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斯蒂格勒将解决方案定义为积极性的药理学,将人类的未来定义为“负人类纪”。从“人类纪”到“负人类纪”似乎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悲观状态,而更加合适的调整应该是从“骄狂人类纪”到“谦卑人类...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和三大文明理论的形成历史进行了考察回顾 ;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而非人类中心的 ,它实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辩证整合 ,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向生态中心主义倾斜 ,是一种人、社会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 ,或者说 ,是一种生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观与实现观 ;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必然引起现代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的调整 ,由只是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与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 ,转变为同时也必须把非人类物种的需要和整个生物圈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终极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的研究重点是隐喻概念体系.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统治一切的贫困时代,海德格尔试图通过艺术和诗对存在的本真道,说来重建人类失去的精神家园,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指明一条返乡之途。诗性救赎为沉沦于技术时代之困境,渴望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人类,构建起了一个心灵和精神的栖居地。然而,作为一种理想化的救世策略,诗性救赎的审美鸟托邦性质和神秘主义色彩也显露无遗。社会历史性维度的缺失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悖论,注定了诗性语言难以作为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艺术和诗也无法真正担当救赎的时代重任。就其根本而言,只有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始终才是人类通达诗意栖居之家园的切实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14.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它的发展对人类道德产生了一定冲击,因此有必要对其采取一定的道德控制措施,以达到纳米技术与人类道德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经过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到本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聚,更加依赖于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一、知识经济与高科技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以物质投入为基础的物质经济而言,知识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主要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  相似文献   

16.
市场、民主与法治是近、现代文明的基本内容。从人类文明史上看,近代文明的形成主要是借助了两种力量,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契约。技术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生产过程的技术化解除了人对自然的依附,使作为类而存在着的人有能力在自然界面前确证自己的主体性;契约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社会关系的契约化则解除了人对人的依附,造就了在社会面前具有独立地位的个人。可以说,正是凭借技术与契约,人类才最终走出了中世纪,才创造了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制度早期是作为“特权”制度而产生的,因此,知识产权也常被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理解为垄断权。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是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智力与创造性劳动,信息的属性是人类智力创造的一种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权益。知识产权垄断性符合作为经济运行支撑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吴德强 《理论界》2007,(8):136-137
在现代社会,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决定力量。技术存在于人类的一切行为之中,是人类进步的核心,可以这样说,技术是人类的在世方式。这种技术决定论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也非常明显,当今教育的发展速度、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育群体的扩大都与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发生的“四次革命”变革都与技术有关。随着教学过程中技术的成熟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将面对知识更新和新技术掌握与应用的挑战。因此,教师应做好教育理念和实践操作的转变,这是我们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关”:市场经济的力柄廖晓静(河南财经学院)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方式,其历史如同人类社会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一门新型的管理科学和职业的现代公共关系,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最本质的文化特征。语言现象和人类文化现象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作为各民族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无疑是民俗传承的工具;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本身又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作为各民族图解世界的一种文化符号,语言的力量更在各种民俗信仰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在人类思想史上,“民俗”(Folklore)这个概念的初始语义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