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上海要将人口调控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坚持以市场为主、行政为辅的调控手段,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实现市场主导下的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通过调整社会政策和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减轻外来人口在沪工作、生活的无序状态;增强对人才、青年劳动力的吸引力,强化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引导措施;完善人口调控工作的考核机制;改进人口调控的配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口管理既是国家行政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制度有效运行的支持性制度.综观各国人口管理制度的发展变革,要从推进整体政府建设的高度来改革人口管理,要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运用先进的手段来提高人口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一要完善与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二要建立完备的个人身份登记信息系统,三要发挥综合管理机构权威作用,四要强化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维护和实时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3.
“人口红利”通常是指人口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低人口负担比的利好人口年龄结构,有助于经济投资和经济发展。换言之,人口红利被等同于人口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雾霾天气愈演愈烈,雾霾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各界采取了诸如"停驶部分公务车"、"部分排污企业停产"、"禁放或限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时至今日,雾霾问题不仅得不到彻底的根除,反而更加的猖獗。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天气呢?又是什么原因使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呢?国家应对雾霾天气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因此,笔者用人口学的观点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相比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水平,从乡村迁移至城镇的人口无疑是影响城镇人口未来规模的更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以及未来经济产业布局的日趋成熟和协调,这种高强度的乡城迁移水平会得到一定缓解.城镇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各类研究和政策决策度都离不开城镇人口规模的详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陈阳 《职业时空》2012,(4):134-136
当今社会人口问题已成为世界三大难题,尤其在我国十分突出。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战略。马尔萨斯《人口论》中的适度人口思想与人口均衡有着一定的联系,其中一些思想对我们实现人口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作用。通过阐述《人口论》中一些积极因素,以期为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老人世界》2010,(7):60-60
国务院参事马力在作题为《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断》的报告时说,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出现“拐点”,但仍然有25年“人口红利”期。“人15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出现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和相对较少的老年人和儿童,这一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最富生产性、人口抚养负担较轻。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人口红利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银洁 《职业》2011,(3):90-91
本文浅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人口红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杨卡 《城市观察》2024,(1):86-99+161-162
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2018年腾讯出行大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间及对区外人口流动的热度和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的对外迁移热度呈现显著的层级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和交通影响力与对京联系强度的关联性较强,距离邻近性对第二层级城市对外联系的影响较大;汽车方式的对外人口流动网络受距离律影响显著,与周边城市联系热度较高;飞机、火车等对外联系方式则更符合经济律特征,区域内城市通过飞机和火车方式与全国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联系紧密;区内人口流动网络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大凝聚子群以及东部、南部的3个小凝聚子群,群内联系紧密;区域人口迁移网络以北京—廊坊—天津为核心,以“京津石三角形”区域为密集区。  相似文献   

10.
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人口年龄结构的合理变动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1978—2017年全国近4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示:人口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预见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于雷 《现代妇女》2014,(7):228-228
人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惯性,因此,提前发现问题并尽早提出解决方案是研究人口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预期寿命渐渐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中较大年龄的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劳动安全与个人权益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利用spectrum人口预测软件,对黑龙江省人口进行了短期预测,并在预测结果中观察到了未来黑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内部老龄化现象加剧的趋势,由此,提出了提高职业技术培训规模,为大龄劳动人口做更多保障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应由人口快速增长阶段的"土地-交通"导向逐渐转变为稳定增长期的"产业-环境"导向;相应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机制应从"政府-基础设置-人口"向"政府-产业功能-基础设置-人口"转变,以就业人口为核心制定综合性的人口分布优化政策,推动形成合理的城市人口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3.
席立航 《老人世界》2013,(10):55-56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根据1982年联合国的第97届会议的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  相似文献   

14.
火灾之后的人口清理 “吱呀”一声,漆黑的街道上,一扇大门打开。一道手电的光照在记者身上。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人们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而我们的城市化却实现了四个伪幸福,被城市化——强加的幸福,物质城市化——表面的幸福,人口城市化——虚假的幸福,静态城市化——搁置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破除"中国人口太多"的迷雾对中国人口问题,各界始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中国人口太多"。当人们感受到人口拥堵的时候,就会同声感叹:人口太多。这是事实,但这与人口总量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我们也会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感受到人口太少——例如夜深人静的街市、穷乡僻壤的边地。"人口拥堵"只是人口集聚所带来的暂时性人口压力,是会转化和消散的。放眼全球,中国固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在资本主义背景下萌发并完善的,其中的"两种生产"理论、人口与社会生产方式理论、人口质量理论、相对剩余人口理论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人口规律,是科学的人口理论。我国人口问题有着浓郁的"中国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制定人口政策时,要从我国人口国情出发,使人口政策与生产力水平、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发展是一部曲折而辉煌的历史。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马克思人口思想在我国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为指导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人口思想对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作一简要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是中国人口基数最大的群体,农村人口的稳定与流动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稳定。而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且很集中的省份,其农村人口的流动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磨石臼村为调查对象,简明扼要的剖析了该域农村人口的流动情况,分别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角度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还未达到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应承担的水平.上海中心城区可借鉴东京都23区的做法,成为承载全球城市四大功能的核心区域,进一步实现产业及人口的空间集聚与集聚质量的提升;郊区新城要加快吸引人口流入的步伐,实现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及能力升级,逐步成为长三角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