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V/VX"是汉语拷贝构式中的一种。通过对这一构式的句法构成、构式义及构式的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它与非典型构式"一VP就XP"存在承继关系,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强调。  相似文献   

2.
形式动词句具有处置义,与“把”字句、SVO结构、受事主语句等构成处置义句式的原型范畴,在形式上它们具有变换关系。除了SVO结构,其他三种句式都是将受事置于核心动词之前。形式动词句和“把”字句在结构形式和处置义方面表现出平行性,非典型“把”字句和典型形式动词句共性较为显著,常可以用来对同一事件进行编码,但形式动词句的结构比“把”字句更松散,处置意味较弱。典型“把”字句是一种对“把”后受事有所移情的主观处置式。形式动词句则是一种客观处置式,具有表好表多的语义倾向,是编码复杂事件的优选项。客观构式的形成借助了介词“对”的语义、语法特性,以及语块“形式动词+动词”对动作过程的凸显。  相似文献   

3.
构式是范畴,英语双宾语构式是复杂范畴,其中至少有12群参与动词,其中give词群承继句形成典型子范畴,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释的例外语例。历时调查发现,从中古英语曲折标记消除开始,双宾语构式的语义发生专化或范畴缩容,至少有5类动词被排除出去。此专化过程现仍在进行中。在更广的历时视野中描述使用中语言的语用-语义-句法的复杂互动,可以揭示当代英语双宾语构式的演变进程和理据,澄清一些疑惑。  相似文献   

4.
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以FROWN和LCMC为可比语料库,考察"NP1+give/给+NP2+NP3"的三个论元为典型或非典型形式时构成的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句在实际语料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典型句式序列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句式序列为"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NP3均为典型参与者",而汉语则为"NP1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NP3均为典型参与者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分析比较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式分布及其典型序列的异同旨在加深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构式与其组构成分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构式语法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Goldberg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中提出了动词与构式的双向互动观,但在实际论述中却过于强调构式对动词的单向压制,降低了动词义对构式生成的贡献,忽略了对构式组构成分的系统研究。以构式与其组构成分间的互动关系为视点,从构式压制与承继的辩证关系出发,进一步阐释图示构式生成是构式与组构成分在互动压制和多重承继合力作用下的结果。同时,基于封闭语料库穷尽分析汉语羡余否定构式"好不X"的特征,结果表明:构式压制与词汇压制是双向互动的;图示构式特征的形成取决于构式对其组构成分的多重动态承继;图示构式基于互动压制承继合力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历时构式语法框架下结合宏事件理论管窥"XP到C"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化过程,发现:(1)基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XP到C"构式网络承继两个子图式构式"VP到C"及"AP到C";(2)"XP到C"构式在历时演化中不是单向线性发展,而是宏观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变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两次构式化及四个时期的构式演变关系;(3)宏观构式层现网络中由词汇构式"到"向"AP到C"构式的两次构式化过程分别受事件融合和构式压制的认知驱动。从历时构式语法视角对宏事件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汉语宏事件的认知识解,并为其语用效用提供历时理据。  相似文献   

7.
一组相关的带"个"实例构式可以被统摄在图式构式"Np(代)+(来)+(V/A)+(数)+个+C"构式之下,并呈现出两条承继路径。这种承继被统摄在构式义之下,其表现方式为构式语用功能和内部相关成分准入之间的共变,而促使这种共变产生的是构式和词汇之间的相互压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文章梳理出"X侠"构式的典型构式义和非典型构式义。其形成和演化机制与"侠"字字形体势的演变、"侠"的语素化以及基于语用的类推有关。该构式在句中主要充当宾语,较少充当主语和定语。"X侠"构式的变项"X"以双音节名词为主。"X侠"构式具有主观性评价功能,最近发展出了讽刺、批判等语用色彩。此外,"X侠"构式的认知机制是变项"X"与"侠"分别构成的概念空间整合而成的结果,包括单向型概念整合和双向型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英语致使运动事件构式,还是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汉语"把"字句,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寄寓在这些构式中的运动事件是因为构式各构成成分的协同作用才具有语言上的实现.为了分析"把"字的构式意义,本文选择了有界和有定这两个重要的句法语义范畴,比较了表达运动事件的"把"字句与对应的英语表达,发现"把"字句表现出更高程度的有界显性和有定显性,这个结果可以视为汉语属于限界语言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10.
从构式语法化入手,可以探寻汉语"加以"类乏词义结构的历时嬗演过程及其形成的认知理据。"加以"的语法化域是表"转移"义的构式"S+加+N1+以+N2",其构式语法化的路径大抵为:S+加+N1+以+N2>S+加+之+以+N>S+加以+N>S+加以+V。研究发现,"加以"是构式语法化的产物,发生理据和经验理据共同促动了这类结构的浮现。  相似文献   

11.
“送”“给”等构成的给予表达如“NP1+(V)给+NP2+NP3”,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参与者的从缺,其从缺等级,一般认为是:主语〉直接宾语〉问接宾语/介词宾语。但这一概括不适用于“给”的参与者的从缺情况:NP2(即间接宾语)从缺为主,占80%,而NP3(即直接宾语)的从缺仅占10%。文章指出,三个参与者及其互动关系所组成的是理想的认知模型。理想的给予可划分为转移次事件和到达次事件,分别由“V+NP3”和“给+NP2”表达。以理想认知模型为基础,受人类思维方式“部分转喻整体”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转移次事件终点次事件认知给予事件,映现在语言表达中就形成了参与者的从缺。  相似文献   

12.
在"X不是A,而是B"新构式中,"X是B"表达式的形成是"作用和功能指代事物"的转喻思维的体现,运作的机理是A和B发生了外延内涵的传承。"X不是A,而是B"新构式形成的动因是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新颖性,在"相邻吸纳"原则的作用下典型的递进结构的部分成分隐去,从而形成表递进关系的假性否定结构。  相似文献   

13.
汉语学者对"连"字句的描述是:对"连"和"也/都"中间的成分进行强调,[1]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连"字句还应该对所强调部分--"极端项"关涉的序列进行关照,这是由"连"字句周遍性语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中动结构的特征是通常缺少具体的时间指称,施事在句法上通常为隐含形式,代之的是受事主语。英语中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NP+V+Adv,而汉语中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NP+V+qilai+Adj,但是两者的核心语义都是表达状态意义而非动作意义。由于Goldberg构式语法过分强调构式义的独立性,而忽略句子组成部分对句义的贡献,对英汉中动结构语义特征的解释难以让人满意;从认知语法的识解理论出发,对英汉中动结构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构式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构式义相互作用生成的,句子意义不是单纯的组成句子的词汇意义的相加,句法结构本身也具有某种独立的意义,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文章主要就"V+起来"结构分析其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诗歌《The Tyger》在情景语境中的前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韩礼德“前景化是有动因的突出”的观点分析了收集在W illiam B lack的Songs of Experience中的著名诗篇The Tyger,结合情景语境分别从语音、文字、词汇等方面剖析了这首诗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体"的涵义,文体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文章从词汇和语义层面分析文体说之一"偏离说"即认为文体是对常规的某种偏离(deviation),偏离常规可以产生"前景化"(foregrounding)的效果,并通过一些具体示例的分析来说明偏离只有与语篇的整体意义有关,才是有意义的偏离.  相似文献   

18.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来自生活体验的给与行为是双及物构式的认知基础,物质世界的给予类动词双及物构式(VNN construction)是各种双及物构式的原型.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中英文不同的语言构式,揭示双及物构式都是受VNN构式的制约,并且构式的配价不是由动词决定的而是由构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出发,以信息焦点为主线,采用核心例句She died a miserable death及Shedied miserably分别作为"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的典型代表,能探讨这两种构式整体语义的差别。"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语义等同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两种构式虽有相同的词汇义,但其构式义却不同,因此它们的整体语义存在很大差别,绝非等同。  相似文献   

20.
尝试基于语料库、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提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中动结构判定标准,即“附加语语义指向”标准,从大量“起来”句的语料中遴选出合格的中动句,从而为建立小型汉语中动结构语料库和英汉中动结构对比研究做进一步的分析做好准备。该标准不仅操作性更强,而且从三类修饰语的修饰区间关系来看,原型中动结构和次原型中动结构还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将学界目前争议较大的“听/看/想/说起来”界定为次原型中动结构,并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