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取向越来越明显.科学主义取向的主要特征是:实证主义是其哲学基础;价值中立是其价值观;方法中心是其方法论.科学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给心理学带来了弊端,导致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法则的人文缺失.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心理学应该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坚持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心理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心理学处于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的对峙之中.以往心理学研究是以信息时代之前的工业社会形成的科学观、哲学观为背景而建构其理论的,科学与人文的简单分类的基础是工业社会的线性关系.而网络本身诞生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中,反过来它又成为形而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绝妙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自然化认识论有不同的术语表述方式,但它们实质相同,都是对认识论基础主义的摒弃.它有两种基本取向,一种是对人类个体知识的自然化,即心理学或认知科学取向的认识论自然化;另一种是对作为人类集体知识的科学知识的自然化理解,即科学史取向的自然化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下半叶,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曾发生三大转向,即文化转向、进化转向、生态转向。为了全面认识和把握三大转向,并揭明它们可资以实现整合的学理基础,本研究首先对三大转向的发生脉络与逻辑,以及其产物亦即新兴研究取向——主要指社会文化心理学取向、进化社会心理学取向、社会生态心理学取向——相对于旧有主导性研究取向的比较优势分别进行简要梳理;而后,基于元理论的视角,以"人的多重性存在"为逻辑起点,对三大转向赖以发生的底层逻辑的整合进行探析,由此建构出整合性元理论框架。该整合性元理论框架建基于,并表征着一种具有统摄性、包容性及辩证性的世界观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人性观的后现代转向对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决定论、内源决定论和交互决定论是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三种主要的人性观。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进行了深刻解构和重构。人性观上的后现代转向对当前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异常与治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的“元叙事”———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过分强调“方法中心”、“唯实证主义”而使整个心理学陷入危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去中心”等观点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语境和思路。以后现代主义为依托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展开全面解构和批判,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未免矫枉过正。心理学的发展应从科学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中汲取精华,建构一种多元取向的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8.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西方一直存在的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传统以及心理学内部自身的特征,为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与条件。人本心理学方法论主张整合的研究取向、问题与方法的统一、科学的客观与道家的客观的融合、整体理解与分析研究互补。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新发展在超个人心理学、世俗心理学以及存在-现象学取向的质化研究中得到清晰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心理学中文化冲突的后现代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理学的矛盾和危机不仅源于它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困惑,还源于文化的巨大变迁。通过对心理学的传统整一文化的解体、文化冲突的形成以及心理学的后现代文化观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只是心理学的两大研究取向。如果在心理学中恢复人文关怀,心理学便有可能复归到它的原有本质。科学的研究可令心理学更为精致,人文的关怀将使这一领域保持其应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主义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和科学主义的消解,主要采取三种路径:一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二是实验室研究和文本分析;三是对科学争论的社会性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社会语境下重新审视科学和科学主义,认为形成科学的诸多要素都包含社会性因素,如信念、研究传统、实验室、科学争论等。由此,它彻底消解了科学的客观性基础,进而把科学看作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这种对科学的相对化的解释,成为当前理解科学和科学主义的一种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智库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建设中,要明确心理学服务国家社会发展战略、心理学的社会治理和心理学的社会服务价值定位。要正视心理学智库建设中面临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困境。基于心理学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大投入促进心理学科均衡全面发展、结对子帮扶助推跨学科综合人才培养、开展协作联动与打造心理学大数据库、加强心理学知识传播与科研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开展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建设,提升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服务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和促进国民健康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哲学,对于闵斯特伯格、勒温的社会心理学、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以及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问题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价值有涉的研究立场、个别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历史文化维度是新康德主义最重要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新康德主义为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提供了哲学支持,但由于其过分强调人的价值与意义而忽视了人的物性,尚不足以构筑完善的心理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心理学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学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学"(ecologistic 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学说中,“儿童自我中心”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童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理智的自我中心和社会的自我中心。同时也表现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皮亚杰指出:话动缺乏协调、主客体没有分化是心理上的自我中心状态的根源。儿童理智上的和社会的自我中心都是随着动作的逐渐协调而消逝的。如果仅从个体心理的基础来看,皮亚杰对儿童自我中心状态的根源的分析,以及他所指出的去除自我中心的途径,是基本正确的。但从社会心理机制的角度看,则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明显的认知中心论,混淆了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忽略了符号功能与摆脱社会的自我中心状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心理科学是在世界优秀传统心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发展与提升。经过诠释与转换 ,便能看出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积极价值。它主要表现在 :哲理说与生物本体说的结合 ,能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道德人格向智慧理性和审美方向发展 ,能建构适合新时代的人格模式 ;重视普通心理思想与应用心理思想的并行发展 ,将有助于加强心理学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 ;古代心理实验与测验思想的发扬 ,能与西方心理科学相沟通 ,有助于推进我国心理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民族心理研究中文化偏差的克服:向文化人类学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心理研究机械照搬经典科学心理学范式,容易导致文化偏差。文化人类学研究获得的心理知识表明,人类各民族的心理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心理与文化有密切关联,西方范式心理学知识难以充分解释非西方文化中的心理现象。民族心理研究中,应借鉴人类学理念和方法,以克服文化偏差。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人类心理活动 ,为了使每个学生尽可能迅速提高外语阅读水平 ,教师应尽量充分了解阅读教学的心理特点 ,本文主要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理水平、兴趣和心理素质 ,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语言基础、教学方法六个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对心理及创造心理问题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 ,试图提出科学创造主体心理和谐理论的基本框架 ,并就创造心理和谐对科学创造主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科学创造主体心理和谐问题 ,就是要探讨科学创造心理过程、科学创造心理状态以及科学创造心理价值取向的和谐及相互之间的和谐 ,研究创造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塑造的一般机理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由于社会急剧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文化变迁等原因,社会经济心理在快速嬗变中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或起阻碍作用的异型经济心理,通过采取心理引导、吸泄提高、利益公正、利益保障、自我调控等有效措施,优化经济心理结构,调整社会冲突,解决心理矛盾,为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优势支撑。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期,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必要。影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失衡、信仰缺失、就业焦虑、网络依恋、心理脆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是工作整体上开展不平衡、课程开设和教育活动不规范、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心理教育整体合力不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