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社会大变革进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对工农两大社会主体阶级有着巨大的冲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合理统筹和协调新的社会阶层与工农基本群众之间的关系,对于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前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曾错误地把知识分子整体界定为被改造、被教育的资产阶级,把人民内部关系问题建构为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确立知识分子工人阶级身份为标志,知识分子与工农之间的政治关系得到了合理的重构与拨乱反正。与此同时,在知识分子与工农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利益差距甚至是利益矛盾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能重复过去左的错误做法,而应该增强社会的粘合度与共识,构建可持续的、包括知识分子与工农在内的各阶层和谐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3.
《源流》2012,(19):33
一红二师原是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加南昌起义后,于1927年8月3日南下广东。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这支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由于人数不足编为一个团,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团,下属四个营,团长是董朗。1927年10月25日,海丰县第三次武装起义战斗打响。红二师在东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指示下,配合农民起义军一举占领海城,攻占海丰各城镇,占领陆丰县城、捷胜、碣石等地,为海丰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立下  相似文献   

4.
《源流》2012,(10):33-33
一红二师原是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加南昌起义后,于1927年8月3日南下广东。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这支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由于人数不足编为一个团,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团,下属四个营,团长是董朗。1927年10月25日,海丰县第三次武装起义战斗打响。红二师在东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指示下,...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学术界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涵及目标、重大意义、形成思路与路径以及国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概况,并作简要述评。主要观点包括:(1)城乡关系是一种利益分配关系和社会规范体系,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核心内涵及目标要求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2)现阶段城乡关系仍然表现出农业基础薄弱、城乡收入差距大、工业化和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以解决;(3)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是事关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经济体制改革;(4)农业龙头企业是促进城乡交流、互动、融合的重要载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途径;(5)国外学者对城乡关系研究经历"非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三个阶段,其中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观点对我国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6)建立健全与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进程,并认为其在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工农之间将建立起新的联盟。  相似文献   

7.
有关街头官僚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但研究者却忽略了街头官僚与公民之间面对面互动的本质性内涵。街头行政概念及其理论的建构,将研究视域从单中心的街头官僚拓展到街头官僚与公民共同在场的面对面的互动,不仅丰富了街头官僚的理论范畴,也将深化对街头官僚与公民面对面互动及其过程的理解,还为分析街头官僚与公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8.
工农城乡关系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产关系之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基础。“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内在逻辑包含了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在此视域下,扎实推进城乡平衡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推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迈向共同富裕的核心要求,构建和谐的“劳动-资本”关系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问题。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指引,共同富裕为实践归宿,实现资本服务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性前提向更高层次跃迁。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有专门的工农运动课程。在东征和省港大罢工中,黄埔师生积极参加和支援工农运动。黄埔师生紧密把握时代脉搏,高度肯定工农运动对国民革命的伟大意义,以及革命武装与工农运动休戚与共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衆言 工农联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就一定意义来讲,也就是与资产阶级争夺农民的斗争。无产阶级只有将劳动农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与其结成巩固的战斗联盟,才能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和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建成巩固的无产阶级专政。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遵循并且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学说和工农联盟的思想。由于我国过去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毛泽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从实现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战略目标出发,从以工业为先导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建设、农业向工业提供农产品支撑等产业关联性方面,对工农相互支援联动发展实现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构建起以重工业为中心并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为工业提供农产品支撑的工农产业体系,回答了作为工业化后发国家如何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命题,其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工农相互支援联动发展的实践表明,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农城乡关系的讨论,不能仅仅看到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弱化了其发展能力,还要看到工业为农业提供现代生产要素而提升了其发展能力,以及为农村提供现代生活用品而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2.
蔡汉慈 《源流》2011,(19):72-74
红二师即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是1927年10月在海(丰)陆(丰)惠(阳)紫(金)边区朝面山、中峒成立的,主要由南昌起义军留存在海陆丰根据地的部分队伍改编而成。红四师即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1927年12月17日在花县县立高级小学成立,由广州起义军余部改编而成。1928年1月5日,红四师抵达海丰县城,与彭湃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和红二师会合。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可以理解为城乡资源的互动与融合,工农互促表现为产业链条的紧密联系,城乡互动、工农互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共进的过程,应统筹城乡体制改革,把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其可行性路径包括:足够重视小城镇的连接功能,以集约提升连接的效率;工业集群推动农村工业化;大工业支持与农业自身升级的互动;在城乡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工、农、服务业的融合,以促进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纵观新中国建立70年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以“要素汲取型”为主要目的的工农城乡分割与制度化阶段;改革开放后以“放权让利型”为主要手段的工农城乡关系缓和与农村体制改革阶段;新世纪以来以“资源赋予型”为主要内容的工农城乡关系转型和政策支持阶段;新时代以来以“还权赋能型”为主要方式的工农城乡融合与要素市场化阶段。回顾工农城乡关系四个阶段,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经验:工农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其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交换是工农城乡关系的主线,而未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有赖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从而建立农业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这一实践在根据地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利用和改造农民易于接受的旧式互助合作生产的形式,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集体生产,最大限度地动员了边区的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出,帮助边区人民找到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合作社这一生产组织,形成了广大民众与中共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维持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47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中共实施的土地改革运动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团结中农政策的实践确保了中农阶层的稳定,巩固地联合了中农阶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媒体、干部与群众四者问的互动构成了土改运动复杂的历史过程,影响了中共革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建国之初,为发挥工人阶级建设新中国的积极作用,党根据工人阶级的思想文化状况,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当时开展的各项政治运动,通过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开设各种政治训练班和业余学校、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在工人阶级中普遍进行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政治理论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政策教育、工农联盟教育。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党成功地将思想复杂的旧工人群体规训为新中国的新式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的互动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史上相互依托、互相促进,两个领域的合作互动具有巨大的潜力。一方面,国际关系理论可以从宏观、中观及微观等不同层次给予国际法的发展提供解释,并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际法学的理论与实践也成为某些国际关系学说的理论源泉和现实支持。在国内,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之间仍然处于割裂状态,促进二者研究的互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绵阳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镇。进驻绵阳的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动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广大农民掀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在参加基本建设、生产地方性建材、保障蔬菜供应等方面出力颇多。三线建设中的工农关系尽管存在矛盾,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解决,偏差得以纠正。工农互惠关系的构建为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及战略大后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给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0.
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是马列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的成功经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工农联盟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