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伯萧(1906—1982)作为一位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思想是值得重视的。本文拟剖析一下吴伯萧的散文创作思想,以求加深对他的散文风格、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的了解,以求有利于当代散文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青年女散文家中,王英琦颇有成就.一九七三年她发表散文处女作,以后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有散文二百余篇行世.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号的《散文选刊》就以显著地位和相当篇幅重点推荐了她的作品.王英琦写散文,艺术准备比较充分.她有自己独到的美学见解和追求目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许多关注她散文创作的同志,都注意到她“已经初步出现了”“自家特色”.综观《热土》中的作品,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的散文是黄庭坚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他的许多重要的诗文理论和文艺思想大都散见于散文作品中.谈艺说文,评诗论画,是其散文创作的主调,但也不无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洁净简放,纵横疏朗,是其艺术风格的特征,但更有饱含深情而发出的激愤之旨、缠绵之音.  相似文献   

4.
玛拉沁夫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蒙古族作家。他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无论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他都有建树,都有力作。虽“文革”时期中断创作,但到了新时期,他又有新的探索,新的成果,其中,散文创作尤甚。“文革”前十七年,玛拉沁夫同志的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只是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散文。这些作品,由于题材的新颖,草原、森林气息的浓郁,以及文笔的明丽流亮,受到了广大散文读者的喜爱和创作界的好评。在“文革”前,谁要观赏蒙古草原的散文,他就不能不读玛拉沁夫的作品,谁想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散文的创作成就,他就不能不提到玛拉沁夫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在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不懈地在散文园地里耕耘。他用血汗灌溉和培育了一批佳花。可是,直到今天,人们对他的散文仍然是评价不一,大相径庭。赞扬者有之,认为叶老的散文“风格谨严”,“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具有“特有的风致”,可作为一般的高中学生“作散文的模范”,等等。批评者亦有之,认为叶老的散文“没有出类拔萃的作品”,“他写的散文数量不少,但是佳作甚少”,说他的散文“好处是平稳,缺点是平庸”,等等,分岐竟是如此之大。而叶老本人对于人们怎样评价他的散文,似乎也极为关注。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许多出版社争相出版:五四以来的作品选集,  相似文献   

6.
<正> 同宾同志是社旗县人,我和他是同乡。我很早就知道他酷爱写作:小说、诗歌、杂文、乃至戏曲,他都写,可见其文学爱好之广。而最能显示他的写作水平且成果最多的是散文。自从他1963年开始发表散文起,迄今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有一百多篇长短不同的散文作品问世。最主要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创作的作品。曾先后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报告文学》、《文  相似文献   

7.
魏巍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歌、散文作家。早在三十年代末期,他就开始了创作生涯。他写过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散文,也从事过长篇小说以及中篇小说、歌剧和电影文学创作。其中长篇小说《东方》,是一部有特色、有创造、有成就、有影响的优秀力作,曾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但成就最高、最能显示他的风格特点的,还是报告文学。特别是反映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斗争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象《汉江两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  相似文献   

8.
云里风 (马来西亚华文作协主席 )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 ,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读他的每一篇散文 ,都感受到鲁迅精神的闪光。他对鲁迅的《野草》钻研透彻 ,烂熟于心。他的散文似有模仿《野草》的痕迹 ,但能袭故弥 ,他从现实的压迫和人情的冷暖中 ,从“虚无飘渺的梦境中”吸取了灵感 ,精心地构造他的散文。云里风注意改选、移植鲁迅的作品并加进南洋色彩 ,这一艺术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代散文作家中,吴伯箫的散文创作是别具特色的.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吴伯箫就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其后几十年中,他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十分勤奋.三十年代发表的散文集《羽书》及《潞安风物》,就开始显露了他的创作特色;“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出版的散文集《黑红点》,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新路;而一  相似文献   

10.
何为同志是当代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浙江定海人。他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抗战前夕,当时他还是十五岁的中学生,就在著名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路》。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抗日战争期间,何为参加了上海的救亡慰问团,秘密前往皖南新四军总部访问,返回上海后写成散文特写集《青弋江》(一九四○年出版)。解放后,何为在上海、福建长期从事电影工作,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第二次考试》、《织锦集》和报告文学《张高谦》等。“四人帮”覆灭之后,他青春焕发,文思飞涌,写出了许多散文。一九八○年出版了《临窗集》,这是他建国三十年来优秀散文作品的自选集,其中一半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作品。去年又出版了两本集子,《闽居纪程》是作者迁居福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一生所写散文,约可分为三类:一类以写景状物为主,包括著名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以及许多游记。一类以记事写人为主,如著名的《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作品,这两类大都抒情成分较重,故又被不少人名为抒情散文。还有一类以议论为主,主要是晚期写的杂文以及其他的短评、短论。这些散文各有特点又互相交织,构成朱自清多姿多彩而又完整的记叙、抒情、议论的散文网络。本文仅就他写景为主的散文的美学特色和山水意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儿童文学园地的老园丁张天翼同志在谈到他写作儿童文学作品的宗旨时说过:“一切为了使孩子们受益和爱看。”①“受益”和“爱看”精辟地说明了从事文艺创作、写作儿童文学作品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为我们评价儿童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以散文创作的卓越成就蜚声文坛的作家秦牧同志也是从这一艺术原则出发,积极为少年儿童创造精神粮食的。建国以来,秦牧同志在散文丰收的同时,先后出版了《回国》,《在化妆舞会上》、《蜜蜂和地球》及《巨手》等童话故事集,为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培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是“为艺术派”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创造社散文创作代表作家之一。六十多年来,对他的小说创作、旧诗词、游记,以及生平思想,作了不少研究,但在一千多篇文论中,对他的散文,尤其是议论性散文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郁达夫的散文,在新文学的散文创作中颇具特色,在二、三十年代有着相当的影响。他的议论性散文,常以其明晰的思想,热烈的情怀,大胆激越的反抗,震惊了当时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不是一个散文家.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于诗,其次是骈文.他的诗和骈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骈文手法入诗是形成李商隐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极重要原因.人们有鉴于此,在研究李商隐时,便把注意力集中于他的诗和骈文上.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要全面地理解一个作家,评价他的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应该顾及其全人、全部作品.李商隐的散文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今天能看到的仅二十篇,但质量颇高,几乎篇篇可传,而且都能从一个角度反映李商隐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因此值得我们重视.宋·谢采伯在《密斋笔记》中写道:“李义山作《李贺小传》、《白乐天墓碑》、《刘叉传》,文体奇逸,不应止取其诗.”他在这里拿来与玉溪生诗对举,以为不可忽视的,就都是李商隐的散文作品.《唐文粹》编者姚铉厌恶骈文,其书“尽黜俪偶”,对李商隐的骈文亦不例外,但对他的散文却特赐青睐,收录了十五篇之多.从前人的言论和做法,我们当可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们爱读杨朔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象诗一样深湛,象诗一样优美,读了可以使人进入诗一样美好的境界.杨朔的散文富有诗意,首先是因为他的散文反映了我们伟大的时代的精神,并且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在杨朔的散文中,无论是杏花春雨,还是铁马金戈,都涂着时代的色彩,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溢着无限的生机,闪射着理想的光辉,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同时,杨朔对他所描写的事物感受是深切的,爱憎是鲜明的,并且在作品中充分抒发了这种强烈的爱憎.这种崇高思想和强烈感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戴砚田同志,是以诗歌步入文坛的,现今已有三十来个年头了。他的诗歌,诚如诗人张志民同志为《春的儿女》所作的序中说的:“很精巧、很清新、很有味道”、“朴实无华”。一九七九年以来,作者又写了许多篇散文作品,我觉得他的散文,宛若大海上刚刚升起的霞光——清新而雅丽,恰似灏茫之沧溟——舒扬而深沉;犹如莽莽的草原——质朴而自然。可以说,细腻而不纤弱;火热而不绮艳;纯真而不浅露,让人在美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时代的震撼力量。  相似文献   

17.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时代气息浓郁,诗意隽永,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苑增添了奇艳的花朵。文化大革命前,杨朔的《海市》、《东风第一枝》等散文集,深受读者的喜爱。粉碎“四人帮”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杨朔生前在各个时期写的比较优秀的散文集辑在一起,出版了《杨朔散文选》。本文拟就《杨朔散文选》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杨朔散文的特点和创作经验。我们要学习、研究杨朔的散文,努力繁荣散文创作,让社会主义散文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8.
钱澄之文以载道的"情道"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创精神。他将国破家亡、妻亡子散的切肤之痛付诸笔端,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情道"一以贯之的散文作品,主要体现在怀念故国、经世致用、悼亡妻孥旧友等作品中,而其中又以悼亡妻儿的散文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唐德刚教授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他博学多才,在哲学、史学和文学诸领域均卓有成就.他的文学造诣也是多方面的,能诗善文又会作小说,而且都写得有个性,有风格。过去在国内,我零星地读过一点他的著述,已引起我对他那新鲜别致的文学创作的兴趣;这次远渡重洋来纽约市立大学讲学,得以同唐先生经常相处,就对他那古道热肠的人品和老练隽永的文章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诗与小说容后再说,我想先来谈谈他的散文。唐先生的散文创作甚丰。他那些论史衡文之作其实都是很好的散文,他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和《胡适口述自传》更是煌煌大作,但本文只准备就《五十年代底尘埃》(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15日初版),《胡适杂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1日再版)这两部作品,探索一下他那别具一格的散文艺术。  相似文献   

20.
<正> 沈从文的散文,尤以他的湘西散文而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占一席.他的湘西系列散文,焦点是人,“我对于湘西的认识,自然较偏于人事方面,”而决不是泛泛的浅吟低唱的风光景色之作,更不是着力于湘西奇诡风光的猎奇之作.作家把湘西的种种人事放在他别离了故乡十几年之后,放在一个从湘西土生土长之兵士到城市作家的十几年之后的框架之中来叙写.在这些散文中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一片湘西的山水,无不透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的着力把握和尊重,同样,也呈示出作家对这块山水之中的生命形态的苦苦寻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