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事物的高成本运作及其民营化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公共事物从来都是由政府垄断性经营与管理的,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公共产品逐步向私人产品特征转化的情况下,这种政府垄断经营演变为部分人的寻租源泉,由此越来越反映出政府在公共事物经营管理方面的不经济或高成本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公共事物与其他企业一样,在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内部人争夺利益的问题。由于政府垄断使得公共事物的产权主体不明确,故管理活动不能到位。只有当公共事物在民营化改革后,随着产权的明晰,管理才能到位,才能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财政对民众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是当代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主要矛盾。引致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存在的缺陷。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价值理念以及与价值理念相应的"公共性文化"与"公益文化"理念的支撑。当今时代迫切需要确立"公平公正"、"公共利益最大化"与"公民权利"的公共福利新价值目标,通过价值文化背景的改善和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均衡,重塑一种新的符合民情民意与"民生本位"价值理念的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与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实现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理性"合作与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并促使能够充分体现"公益文化"与"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公共教育的规模、内容和质量等诸多方面形成新的需求,逐步追求教育的公平、普及、高质量和高标准,与此同时,全球性的政府改革又导致政府的教育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于是声势浩大的公共教育改革浪潮勃然兴起。几年来,我国对公立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市场化、民营化的运作模式,把公共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取得明显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真正理解公共教育内涵和理念,把握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和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4.
政府要完成自身的使命,进行公共管理和政治统治,必须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权力.政府手中的权力不是一般的权力,而是公共权力.权力的公共性是政府权力的根本属性,是对政府应然状态的确认,然而在实然层面上,却存在着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之所以会出现"异化",其根源在于公共权力本身所具有的矛盾.从伦理学角度讲,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对公共权力进行伦理规约,这是因为政府权力的公共性与伦理"普遍物"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和话语体系中有不同的内涵。公共性作为讨论现代政府基本属性和目的追求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探讨政府在代行公民权力时,怎样最大程度地体现公民的共同意志和增进公民的共同福祉。具体地说,“政府公共性”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平正义而行使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塑造公民的公共精神。当下全球化浪潮和公共性危机、公共性缺失凸显了政府公共性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公共管理中公共性的缺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公共性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对政府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彻底的变革.文章通过梳理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中的内涵及演变过程,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中国公共性的缺失,提出促使公共性回归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家的政治本质和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效率与公平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所应追求的最主要价值,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和规模经济的程度,决定了公共物品在提供上的效率和公平价值的实现与政府的层级和规模的相关性.由此,公共物品理论在推进政府层级设置的过程中也就具有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公共危机预警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预警是"求真"、"求善"的统一,有着内在的伦理意蕴: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协调利益,宏扬正义;调解矛盾,维护公平。政府的使命及公共危机预警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旨归,承担起公共危机预警的伦理责任。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政府公共危机预警难免陷入伦理困境。培育政府公共危机预警的伦理精神,走出伦理困境,将有利于政府更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预警,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现代政府的元属性,在公共行政中凝聚着服务、公正、责任、民主、开放的价值内涵.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公共性出现了衰减现象,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与合法性;政府自利、职能不清、效率偏好、公权异化和责任缺失是导致公共性衰减的根源,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障.政府公共性扩大再生产的主要路径是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弘扬公共行政精神,强化公共服务责任,完善公共治理制度,拓展社会公众参与,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走出中国特色的行政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0.
区域公共管理“泛行政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政府主导的区域公共管理模式导致了"泛行政化"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区域公共管理的科学化进程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去行政化"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有必要对区域公共管理"泛行政化"现象的表现、产生的影响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着力采取转变执政理念并培养区域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并合理定位政府区域公共管理角色,扶持第三部门发展并创造主体有效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条件,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并保证各主体有序参与区域公共管理,创新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举措,防止"泛行政化"现象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但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传统的一元供给思维和以政府为中心的供给体制下出现了“高原现象”,因此,需要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供给已经成为可能,而多元供给体制的建立必将成为有效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而又公正地供给公共物品,是近年来学术和政策争论的热点.文章提出了具有一般性的“公共物品问题”这一概念,认为对任一公共物品问题的全面探讨,都应涵盖以下六要素:资源如何配置,成本如何分担,利益如何分享,物品(服务)如何生产,以上决策如何作出,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如何定位.这为有关公共物品问题的讨论建立了有用的分析框架.而传统财政学把公共物品问题当作某个决策者面对的最优化问题来求解,忽视了公共物品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因此,必须重视公共选择研究方法,把公共物品问题当作特定制度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问题来理解,以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求解公共物品(服务)的需求揭示、资金供给、生产与配送、利益分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物品的特性决定了物品的供给模式。文章运用公共物品理论探寻了港口整体的技术经济特征,并对港口物品特征进行归类分析。在总结了公共物品供给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各类港口物品供给的理论模式,最后分析了港口物品供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跨界公共物品的数量激增而且供给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跨界公共物品的分类治理模式目的在于解决此问题。跨界公共物品的分类治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打破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瓶颈,促进地方政府合作的扩展和深入,还可以有效地回应跨界公共需求。按照产生根源将跨界公共物品划分为行政边界性公共物品、跨界再分配性公共物品与跨界规制性公共物品,理清3种类型跨界公共物品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进而比较行政边界性公共物品、跨界再分配性公共物品与跨界规制性公共物品产生的治理目标、治理主体间关系及治理工具。由此总结归纳出跨界公共物品分类治理模式的内在规律,即治理目标为应对区域市场的内在缺陷,治理主体为中央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中心,治理工具为中央绩效考核政策引导下的创新性区域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不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也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于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农村公共品的内涵及外延、需求及供给的现状、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以及改革路径等方面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早日实现和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性质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私人产品的性质是由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所决定的 ,公共产品也是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产物 ,公共产品的生产供应 ,要使个人利益最大化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私物品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私物品的逻辑体系应建立以资源稀缺性为基础的新框架.资源稀缺性要求明确界定在消费博弈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关系,公私品就是这种权利关系的契约.以"排除他人不支付市场价格行使消费权利"定义排他性,将有无排他性作为区别公私品的单一标准,公私品就分别是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契约的物品.公私品的性质是主客观、供求等的逻辑统一,是连续动态变化的量,一般物品都是不同程度公私混合的物品.也可从组织内外和供求关系两个新视角对公私品进行分类.公私品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排他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必要和充分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的共同作用,这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和产权界定成本收益之间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对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既是实践问题,也面临许多理论问题。只有以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对各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分别提出科学、正确的具体思路以及对策,加快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的关键时期,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蒂布特模型是关于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理论研究,其政策含义是政府要采取促进居民流动的方式来提高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由于该模型所作假设的现实性较弱,其结论和应用有一定局限性。根据流动程度,可以把公共产品划分为可流动公共产品和不可流动公共产品两类,可以通过可流动公共产品的流动来提高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中国目前在城乡可流动公共产品优化配置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产品概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休谟等人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公共产品问题,而萨缪尔森提出了经典的公共产品概念,后续研究主要是对公共产品概念进行深化,也有人对公共产品概念及其现实意义存有质疑,认清公共产品的内核和外壳以及对排他成本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公共产品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