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程设置与跨文化传播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媒介是跨文化传播所依赖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跨文化传播在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要。如何使跨文化传播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从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和人文关怀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探讨 ,认为它们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人文关怀是大众传播媒介在跨文化传播时议程设置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指出传播和传播媒介具有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文章根据伊尼斯的时空偏向论,分析了《新青年》在媒介传播活动中的空间偏向和时间偏向问题,指出了它们的不同内涵、具体表现和文化价值,为更加深入理解《新青年》的媒介文化内涵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媒介文本的跨文化传播过程是媒介文本的意义在异质文化间流动的接受过程,意味着话语文本在一种文化系统中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系统中解码,其所遇到的现实挑战主要体现为文化差异,从而使得媒介文本在跨文化传播中遇到交流障碍或者产生文化误读甚至是文化偏见.分析探讨了文化差异在媒介文本跨文化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认为如果要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就要正视和了解文化差异,调整媒介文本的叙事策略,适应不同文化语境下受众的理解习惯,以适应受传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实现积极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媒介指的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在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译者就起着不同文化信息传输的媒介作用。作为传播媒介 ,译者是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的 ?译者作为媒介 ,与其他媒介有什么区别 ?他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将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 ,讨论分析译者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特征。笔者认为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译者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 ,并在传播策略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 ,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试论传播媒介的更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媒介可分为传播符号和传播平台两个层面。媒介的更叠既有传播符号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也有因为传播平台的更新换代产生的。媒介传播符号的发展变化具有明显的承继性、稳定性。媒介平台的发展是跳跃的、不稳定的。媒介符号形态的发展是遵循拟真具象符号——抽象符号——记真具象符号轨迹的。媒介的发展有记真化、环境化趋势。将来可能有些媒介会由物理的转化为物理——生理式的,它侵入到我们的有机体中,产生亦真亦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伊尼斯的传播理论提出了媒介影响文明的两重范畴:时间-空间偏向和口头-书面偏向。他认为,建立在传播基础上的比较政治视野比那些仅仅考虑生产或宗教关系的研究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个社会的兴衰。历史被占支配地位的媒介划分成不同的发展时期,这些媒介把信息记载和转化为一定的知识体系,而一定的知识体系又与既定政治社会的权力结构相匹配。媒介和社会的互动造成了传播的偏向,传播的偏向强烈地影响了该社会的文化定向。透过传播的偏向,我们不仅可以辨识文明的特性,还可以预断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英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因未从哲学层面探讨媒介本质为何,使其很难解释当下微观、高速的媒介环境下互联网的传播偏向性以及媒介与文化之间的种种关系.探讨互联网传播的时空偏向性,需要对媒介的物质域、意识域、时间、空间进行"总体场论"的分析.互联网的物质域在技术层面对互联网的传播时空属性的影响达致极限;意识域则基于物质域的赋能,建构出一个一维时间主导下的"去物理空间化"的多重文化空间.单向不可逆的一维客观时间是影响互联网传播偏向性的主要矛盾,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互联网所呈现的传播偏向性是一种"空间极限下的时间偏向".  相似文献   

8.
数字媒介与跨文化交流:一种批判性的传播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媒介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的信息编码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印刷媒介基于物质符码,电子媒介基于模拟码,物质符码和模拟码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极大的时空局限性。数字媒介基于非物质性的比特字节,这使得数字媒介具有超越时空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征,因而基于数字媒介的跨文化交流就能够很好地超越地域限制、减少误解和场景制约。但是,数字媒介信息编码的非物质性也为传播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首先,基于数字媒介的跨文化交流是一种在虚拟环境中的交流,虚拟环境在为交流参与者提供最大限度交往自由的同时,也意味着现实约束性的丧失,因而交流很容易沦为话语的游戏;其次,通过数字媒介的交流是一种身体不在场的交流,虚拟空间将交往参与者的身体隔离在屏幕之外,这使得数字媒介不利于跨文化交流中的副语言表达;最后,由于数字媒介的虚拟数字传播环境,使得它更有利于弱语境文化的推广,因此基于数字媒介的跨文化交流有形成新的文化霸权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国际多元网络媒介环境中国内媒介对外传播问题,实现国内媒介在国际网络环境中的话语权,结合传播学原理,在分析国内媒介对外传播偏向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多元网络媒介环境中国内媒介对外传播偏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引导路径:创新传播内容、完善网络领导体制、搭建社会化平台、巧用精英人物和监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0.
传播的历史是一切历史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积累和传播,都有赖于传播媒介,媒介、媒介形态及其媒介的使用状况是人类社会众多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传播媒介的性质决定着传播的特征和传播的实际效果,进而极大地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媒介形态即传播媒介本身比传播的内容更重要,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根本、更深远。文化出版在人类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媒介形态与出版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媒介形态嬗变必然导致出版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即生产力的发展——媒介形态的变换——表达方式的解放——出版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大陆,途经多个国家.多民族多国家决定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多样性.民心相通成为丝绸之路建设最关键的问题.实现民心相通只有借助信息传播.本文首先将丝绸之路建设看成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在此基础上认为影响丝绸之路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运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建立大家都熟悉的IP,并利用VR等先进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尽量减少文化差异,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为丝绸之路建成创建良好的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12.
汉藏语系下的宗教神性空间,因其民族性和媒介生态环境的不同,在其富有差异性的空间内构建起了不同的宗教形态以及宗教符号系统。宗教媒介环境空间中形成了一种"媒介历史演化"的过程,并与汉藏整体演变史发生了不谋而合的视界重合。这种视界融合带来的所谓"宗教媒介环境"生成了教派思想传播媒介结构、历史地理空间上的差异性的教义教派形态以及历史时间维度中的思想传播偏向。  相似文献   

13.
人际传播作为人类传播中最基本的形式,随着媒介技术的进化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先后出现了纸媒型人际传播、电信型人际传播和网络型人际传播。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网络型人际传播逐渐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相融合带给人们关于社会、组织及自我的全新认识,使得媒介性人际传播的虚拟认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境界。本文着重探讨随着媒介技术的进化和媒介形态的演化,纸媒、电信和网络等媒介性人际传播中所产生的相应的虚拟认知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媒介环境学派自开创以来,历经三代传播学者的开拓和创新,诞生了许多经典的观点。而“媒介即环境”的隐喻经过度解读后,却被扣上了“媒介决定论”的帽子。爬梳媒介环境学派发展的脉络,建构以伊尼斯的“时空偏倚观”、麦克卢汉的“感官偏向”思想以及马克·波斯特、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偏向”思想为坐标,以“偏向性”为轴的“媒介偏向论”体系,则相较于“媒介决定论”更为符合该学派的逻辑阐释。在当前新媒介环境下,探讨传播的偏向性仍具有现实意义。媒介的偏向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文明和媒介技术的变迁,也对两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且媒介偏向性可在社会文明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中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5.
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媒介全球化开辟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同时它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面对国际传播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认识当前的形势,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如何在媒介全球化大潮中维护自己的信息主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传媒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析当前跨文化传播中力量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殖民主义彻底打破了文化的自我进化机制,而后殖民时代的文化新殖民主义秉承了殖民主义的气质,日新月异的大众传播技术,伴随着具有全球野心的跨国媒体的出现,使得奠基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跨文化的传播更加复杂化。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媒介的策略和呈现在受众面前的表象就是词语的政治,其内里隐含和建构的是文明的神话,而整个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就是一个话语的战场。作者即对这三股力量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博弈进行分析,透析当下跨文化传播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语境文化的类型差异与跨文化传播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选择与互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交流媒介编码失误和交流媒介译码误读问题,这严重制约跨文化的有效传播。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历史嬗变及造成跨文化传播冲突的主要原因——高度语境文化和低度语境文化的差异,区分高低语境文化,进而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进入诉求对象的文化角色,考虑他们接受信息的感知方式和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使本国文化融合到他国文化中去,对他国文化产生吸引力,使跨文化在传播中多几分理解,化解差异、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的关系上,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都失之片面。由于媒介技术的演化,媒介政策会随之调整。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介形态演化出来,加剧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之一。新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过滤成本发生改变,也能够影响到媒介的制度安排。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国际和国内这两种制度体系的比较与交流变得更为明希和迅速,其溢出效应同样会影响到媒介制度变迁。从长远来看,人们有理由对媒介新技术与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保持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不仅是一个利益竞争和权力争夺的战场,而且也是一个话语的战场,这是因为话语与权力和利益密不可分——权力需要话语的传播与维护,而话语则需要权力作为其保障:压制非霸权话语,使其边缘化,凸显和巩固主流话语霸权,进而获得其自身利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话语霸权(主导话语权)发生了一系列变换与更迭,即由人类早期口语媒介时代的"老人话语霸权"、书写媒介时代的"贵族话语霸权"、印刷媒介时代的"资本话语霸权",发展到现代电子媒介时代(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民主话语霸权"。这是必然的,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媒介形态的嬗变(不同媒介形态具有不同的媒介偏向性)所必然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从媒介形态变化看媒介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媒介形态变革 :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以及现在尚未完全定型的数字媒介 ,口头传播—书面语言—电磁波语言—数字语言 ,是这几场革命的主要催化剂 ,正是它们带来了人类传播史上的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 ;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 ,强化了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 ;数字媒介几乎改写了传播的全部面目 ,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对社会经济、文化都可能发生深远的影响。当前 ,我们正处于这种媒介并存的混合媒介时代 ,媒介文化也因此带上了“混合媒介文化”的特征 ,而且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