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体的、基本的形式,是维持教育活动有序化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受人们无意识性的影响,在现实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对教育管理模式主观上忽视或淡化的倾向,客观上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各种教育管理模式理论,探讨其必然性和无意识性及其相互关系,对积极发挥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沛鸿教育管理活动在教育管理史上占重要地位.在"教育救国论"的驱使下,雷沛鸿利用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资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广西为试点,聚焦于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学术研究展开其教育管理活动.雷沛鸿教育管理活动在从教育改革全局出发,与国家、社会需要匹配及注重学术研究三大方面为当下教育管理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雷沛鸿教育管理活动在教育管理史上占重要地位.在"教育救国论"的驱使下,雷沛鸿利用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资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广西为试点,聚焦于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学术研究展开其教育管理活动.雷沛鸿教育管理活动在从教育改革全局出发,与国家、社会需要匹配及注重学术研究三大方面为当下教育管理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年鉴学派,在与实证主义史学的较量和争论中,克服了实证主义史学的种种弊端,形成了与兰克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范型存在明显区别的新的史学范型.这一新史学范型,不仅为教育史学新领域的开拓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且为教育史学研究中正确处理教育史学研究的“客观性”与教育史学研究者“主体意识”的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同时,年鉴学派所构建的以“历史时间”为核心的叙述体例和他们所倡导的以“问题史学”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教育史学研究及其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教育管理范式是教育管理的一种理论模型和实践范例,是从教育管理理论到实践的一套系统的整合机制和样式。教育管理范式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教育管理科学范式、人本范式和多元范式,其发展趋势是走向整合与对话。这种整合与对话的新趋势、新状态与新特征蕴涵着一种新形态的教育管理范式,即"教育管理对话范式",由此形成的教育管理范式新概念即"对话教育管理"。这是一种新的范式理解方式和存在方式,体现和顺应了教育管理范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主体性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丽 《南都学坛》2001,21(5):106-108
主体性教育管理强调的是具有主体性的教育管理者 ,通过积极能动的管理方式 ,对有关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人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一思想建立在一定的人性观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 ,主张在实施中 ,树立主体性教育管理观念 ,开展宏观有序的教育管理活动 ,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 ,健全激励———约束教育管理机制 ,实施权变型教育管理领导方式 ,进行工作———育人教育管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存共生的多元文化格局已经形成。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的走向值得思考。本文从多元文化视角,总结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状况,探讨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土化与实施措施,使立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流动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可有效推进农村人口的向上社会流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教育管理的相关经验能为我国提供借鉴。这些经验包括:在基础教育领域注重课程多元、教师流动和多样化办学等基点;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部门协作、均权管理和注重评估等举措;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社区化、开放化和均衡化等趋向;在继续教育领域形成立法、财政和学分互认等保障。由此得出的启示是:经费投入和使用要向农村教育倾斜;要开展成果认证和转换,为农村群体构筑社会流动通道;要完善法律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构建多维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农村人口向上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活动是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科学认识过程总是要伴随相应的方法,离开了科学方法论及其发展,科学的发展是不可设想的.本文拟从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发展变迁为线索,来探讨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教育管理认识归属、认识范围以及思维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管理本质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提出了教育管理既姓“教”又姓“管”的观点 ,指出了“教育管理实际是什么”和“教育管理应当是什么”都是“教育管理本质”问题中的应有之义 ,认为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方法都是认识教育管理本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日本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以适应其以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日本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包括:在目标上适应时代要求确立教师教育目标;在管理制度上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弹性教师资格更新制度;在课程设置上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培训机构上以大学为依托开展教师教育。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在于:确立教师教育目标应体现时代特点;教师资格管理应由终身制向更新制转变;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观与我国民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教育观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产生,近年传入我国国内的较为崭新的教育思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多元文化教育,并热衷于多元文化教育观的研究和介绍,因为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呼吁国内教育界应该提早地关注多元文化教育观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只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因我国民族构成和发展历史不同于美国和西方国家,所以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及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中叶,俄罗斯创建本国第一所皇家美术学院.该学院沿袭欧洲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到19世纪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绘画教学体系.皇家学院为俄罗斯培养出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画家,并为油画的本土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俄罗斯"学院式"油画教育教学的研究,有益于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本国国情出发,拓展改革创新思路,并对在普及教育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其教育类型的特点决定了其学生教育管理也具有自身特点。本文在调研和走访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基层而言,当前影响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主要因素是试点高校教学站点疏于管理,不能规范办学。应深化远程教育基层教学站点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建立保证远程教育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以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使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对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是社会管理人性化、系统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将成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20世纪末,世界各国对其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高等教育全球范围的改革和全球化趋势已出现,即将形成完整的国际市场.面对新情况,我国也进行了长期的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我国高等教育要实现与国际的成功接轨,就必须转变观念,尽快建立符合自身实际、利于健康发展的完善的市场体系.这将成为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外语语音室的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高校外语语音室的建设和管理系统的改革,建设一支高效、精干、务实、求新的外语语音室技术队伍,这不仅仅是搞好外语语音室本身的工作问题,更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目前高校外语语音室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要求。根据21世纪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从队伍、设备、管理、科学规划设计等几个方面加强语音室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教育及其学科的历史回顾、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民族教育研究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其发展已近百年。新中国建立后, 1949 ~1966年,是民族教育的起步阶段; 1966~1976年,是民族教育遭受重创的阶段; 1976~1984年,是民族教育拨乱反正、逐步恢复的阶段;1984~20世纪末,是民族教育的学科建立阶段。纵观新中国建立后民族教育的发展,虽然在总体上经历了曲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历史进入 21世纪后,显然,中国的民族教育以及民族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都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并必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变奏。19世纪上半叶,由于政治的需要与比较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使比较教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19世纪后半期,比较教育学面临外忧内困的局面,既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质疑又遭遇学科身份危机;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比较教育学必须给自己合理地定位,从而既能在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存在的理由,又能在学科发展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