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社区民族文化涵化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涵化的四种主要类型:全涵化和半涵化、顺涵化和逆涵化、群体涵化和个体涵化、接受、适应与拒绝等。我们认为,在城市化的冲击下,民族社区有形的边界会被逐渐打破,然而,由于社区各族居民独特民族文化自我维持的功能,在短期内还会发挥作用,所以在当前民族社区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将保持自身的特色,并努力维持社区各族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中不同民族成员的居住格局历来都是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民族互嵌式社区作为一种利于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居住方式而备受各个城市的关注。56种民族成分齐全的成都市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相关建设方面既凸显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多重意义,还为实现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文中简称"三交")创造了真实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文章认为当前成都市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还处于浅层次的水平,其建设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利益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民族利益不断演变,有其内外部因素,特别是对国家政策转变,即从“直接利益”分配到“利益机会”分配的转变中,对城市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利益的影响。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多民族化进程也在加快,城市里的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城市社区传统的族群团体被频繁流动的人口冲击,打破了原来的人际交往圈,尤其是打破了原有的民族社区,这个过程涉及到各民族成员切身利益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好坏。具体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的利益演变研究,这是一个更加微观层面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伴随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浪潮的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本土少数民族和跨境族群集聚于中国城市生活,形成兼具商业功能和居住功能的多族群互嵌式社区。单一族群居住型社区向多族群混居型社区的转变不仅使城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和精细化特征,也为传统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存在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多样、族际文化观念与宗教信仰不同、本地族群接纳程度有限、多元化社工人才不足等现实境况。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将典型的广州越秀区非裔黑人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外来族群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以此为基础探讨二者叠加效应下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的拓展诉求。通过创新社工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搭建民族文化社区交流平台、增强不同族群间的信任网络和注重培养多元化社工人才等途径,提升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能力,促进各族群成员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社会资本理论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其在传统权威、规范参与及传统交往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随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人际关系、内部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制度及社区网络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对此,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立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二元框架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完善,以此推进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社会资本理论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其在传统权威、规范参与及传统交往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随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人际关系、内部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制度及社区网络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对此,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立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二元框架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完善,以此推进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大城市周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各大中心城市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活跃城市经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等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成都为例就如何有效地发挥少数民族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构建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社会融合,社区融合要简单很多,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借助已有研究,提出社区认同、社区参与、社区交往3个因子的社区融合因子结构,并且开发3个因子的12项指标。运用调查数据对12指标的3因子结构进行验证,证明了3因子结构的合理性。立足因子结构对农民工、非农外来工、户籍居民城市社区融合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1)农民工和非农外来工都具有一定城市社区融合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2)三个群体社区交往水平都较低,城市社区作为居民的家园、温馨港湾建设还有很大空间;(3)农民工和非农外来工城市社区参与水平远远低于户籍居民,户籍是社区参与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2,(19):38-38
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城市民政工作的载体和依托。党和政府的工作落实到基层,必须依托城市社区,民政工作要贴近社区、服务居民,必须建设好社区。一以组织制度建设为重点,健全社区工作网络。我市在推进社区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将社区的调整划分和加强社区的组织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社区体制改革,全市组建了1029个社区,比原居委会数精减了47.5%。在此基础上,将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同步推进,使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针对民政工作与社区居民联系十分紧密的特点,我们创造…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到旅游开发商承担投资风险,追求投资回报率的背景下,作为游客体验"友好气氛"必要成份的民族地区社区居民需要提高自身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摆脱传统依靠他方帮助的局面。阐述了民族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影响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素质高低和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教育均衡则是当前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也是促进民族地区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有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发现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存在着理论多套用非民族地区的研究成果、将民族地区等同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缺失、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研究选取的多为个案等问题。鉴于此,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应重视民族文化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关注民族地区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制定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构建民族地区差异化教育均衡理论。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民族地区内按照地缘关系(如地域、流域等)、经济依存度、商品及要素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经济组合体。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亦具备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备件,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可选择适宜的不同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及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制度的核心,而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金融发展较为落后,阻碍了其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法律制度保障差别性支持民族地区金融的发展。现行法律政策等对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支持力度较弱,应从普惠金融法的价值如“安全、效率、普惠、共享”等以及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发展入手,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创新、完善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法制,促进民族地区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业政策是调整各类经济主体交易性逐利行为的制度、管理措施,有别于我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公共经济政策。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比较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三个问题:1)民族商业政策设计的实质是多目标规划,约束条件是制定政策时所要遵循的原则;2)少数民族商业政策设计过程是一系列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任何一项商业政策设计实质是政策要素集合的排列;3)少数民族政策具有点、线、面、体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活动中根据需要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是国际法承认并强调的主要条款,要求在司法活动中适当考虑少数民族的语言诉求,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我国法律不仅贯彻国际法的双语司法条款,而且我国各部门法中还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同时使用地方语言,保障少数民族在司法活动中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我国司法活动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到西北地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状况影响到少数民族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到对少数民族下一代的教育。制约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的历史影响,少数民族封闭心理的制约,女性自卑心理的影响。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社会化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从深层次上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及社会化发展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地位的自我误读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忽视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主体民族普遍歧视和排斥少数民族;暴力反击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误读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分布地区与汉族分布地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我国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历史上民族不...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具有特殊性。民族自治法律在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应予以明确。针对民族自治法律在民族地区的现状,应从法律的完善和法律的实施两方面强化其在民族地区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