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最后一张"安全网"。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能否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亟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经济讲求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老弱病残、家庭子女多、文化素质低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人群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急需救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雏形,但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存权的需要,又是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需要。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保障面窄、标准低、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上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发展民族地区规模经济、拓宽筹资渠道、实行多种保障方式相结合等方面来构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补助的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建立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遇到了一些问题,必须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某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一项保证,是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文针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保障对象、保障线的确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资金的管理、筹措和增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的主要部分,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制度一并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空白、政策缺失、保障对象不确定、保障标准偏低、保障资金难以保证以及社会认识有偏差。为此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科学合理的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科学规划,构建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农村救助体系;规范保障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建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待遇合理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定期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检讨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析——基于一个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建立农村困难群众的低保制度,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川中某市农村低保的调查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提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尽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雏形,但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如何尽快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制度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救助标准、覆盖面、制度的长效性等方面较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制度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遵循的是普遍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等若干问题。经济、文化以及现行的土地制度成为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因素。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贵州农村脱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村贫困呈现以下特点:贫困人口中开发式扶贫人群占绝大多数;贫困原因以外部因素为主,贫困人口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小学以下劳动力比例高,贫困人群总体素质低下;贫困人口收入结构单一,以实物收入为主,购买力极低。如何解决贵州农村脱贫问题,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教育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下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内容,使用CFPS2010年和2016年数据,实证考察城镇地区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但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始终高于城镇户籍劳动者,农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降低的幅度也小于城镇户籍劳动者,由此造成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医疗保险和城市养老保险上的剥夺发生率较高,且两者对农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具有较大贡献。进一步将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者分解为不同子群体,发现城镇不同户籍劳动者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最贫困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面临的两个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农村贫困和环境恶化,中国西部农村还有大约100万未接人电力的农户;多数农户的炊事仍然以传统生物质能源为主。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还有助于西部农村能源贫困的缓解、缩小地区用能差距。实践表明,中国政府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发展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还存在现实的阻碍;所以,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强大的支持、发挥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数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经济”,产生了非常重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成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最主要途径。2003年我省农民工144亿元的总收入,反映了种种重大经济价值———农民工经济已经成为贵州省“第一支柱产业”、效益最佳产业、最大的支农投入、农村“第一脱贫增收工程”、农村“第一民生工程”。集中到一点,农民工经济具有促进贵州农民迅速、大幅度增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显著性检测和超像素分割的本色织物疵点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视角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1%,居民发生相对贫困的概率降低32%,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了个体的相对剥夺状况,原因在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家庭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融资约束、并促使家庭社会资本拓展。研究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的缓解效应也存在城乡群体和年龄群体的差异。因此,让数字赋能扶贫,是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生产资料持有不均衡,贫困人口数量较多,并且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分析导致中国农村贫困的因素,如居民教育水平低、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等,并提出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指出现阶段中国必须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的保障。目前我国农村的贫困救助制度是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的,如"五保户"供养制度、扶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这些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这种多元化的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救助资金不集中、救助对象重复等。因此,将多元化的贫困救助制度进行合理整合是其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四川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指导,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务扶贫、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易地开发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以工代赈等扶贫政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逐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模扩大;农民医疗条件及健康状况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9亿农村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70%,因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关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资金,普惠金融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者着重介绍国际上普惠金融发展的成功模式,并对比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实际,提出适合在我国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贫困往往具有同源性,其贫困问题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利用沈阳市残疾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定性分析残疾人收入贫困的隐蔽性、传递性和支出型贫困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探讨残疾人陷入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没有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低、不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以及农村残疾人更容易陷入贫困,医疗保险、教育和就业是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并在最后就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