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长篇小说《高兴》是继《秦腔》之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又一新高度。贾平凹小说塑造的农民形象经历了从旧式传统农民到新农民的变迁轨迹,在贾平凹小说《高兴》中塑造了异于传统农民的特质突出的新农民形象刘高兴,并赋予小说主人公以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2.
“他者”的浮沉:评贾平凹长篇小说新作《高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新作《高兴》塑造了一个具有新质的农民形象——刘高兴。他自觉认同城市,却遭到城市中国的拒绝。“垃圾伴生物”是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国”存在的隐喻性描述,无论是表层话语还是深层文化结构,刘高兴都是“城市中国”的他者。“最丑,也最俗”的五富是乡土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刘高兴作为城市的“先适者”,自觉地带领“五富们”进入城市生活之中。刘高兴追求的不是个体解放,而是一个群体的解放问题。拒绝个体超脱、追求群体解放的刘高兴形象使当代底层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揭示贾平凹对当代乡土中国农民整体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兴》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力作,是其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心血之作。笔者以细读作品的方法,从刘高兴的肾、高跟皮鞋、箫和名字四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分析《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一个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相似文献   

4.
《高兴》是贾平凹取材于当下现实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对五富、黄八等打工者群体命运的书写基础上,通过刘高兴这一另类农民工形象,探讨思考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可能性和途径,从而使作品不仅呈现出与以往大量渲染苦难的底层写作不同的风貌,同时也成为记录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鲜活文本。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高兴》的高度,不只在于对农民群体在城乡社会真实生存状况的揭示,还在于对他们生命和心灵的感同身受般的关切,在于对盲目“城市化”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的尖锐批判。刘高兴是附着了贾平凹现实体验与人文理想的自觉了自身价值的新型农民形象,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也看到了人性的弊病,体制的尴尬,文明的迷失。贾平凹举重若轻的叙事和语言的智慧更使《高兴》进入一个美丽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文中从城市底层人群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典型形象的塑造,古朴、本真的艺术表现三方面论述了贾平凹长篇新怍《高兴》的思想艺术,揭示了《高兴》在当前小说创作中的价值和开拓。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的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把笔探入到弱势群体里。作为一个正面展示城市收破烂者生存状态的小说作品,贾平凹的《高兴》源于乡土立场,直接带领读者直面繁荣都市最底层的现实,正视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反映现代“文明”人性的冷暖和复杂,透视挣扎者的孤独和飘零。小说不仅仅在于关注当下的热点——展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之痛,更重要的是对刘高兴这个挣扎者性格的展示、精神的透视和以刘高兴为代表的农民工在城市中位置的寻找。  相似文献   

8.
在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洪流中,以农民进城为叙事架构的贾平凹的《高兴》也被视作底层叙事的重要收获。不过,从小说对主人公刘高兴进城原因的超然选择到拾荒者和乡村知识分子的身份设定;从以拯救为目的的故事原动力到对城乡关系裂隙的缝合,都显示出贾平凹超越性的价值寻索和审美诉求。尽管故事最终以五富的死亡为终结,但毫无疑问《高兴》已经与底层叙事纯粹的苦难展示、悲情控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表现出创作主体立场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纠结状态,在这种纠结中又表现出对于传统性的倾斜。这样的价值立场在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如《怀念狼》、《废都》乃至《秦腔》、《高兴》与《古炉》中仍然有着充分的表现,而《浮躁》则是其滥觞。它展现了中国一代乡土作家在价值立场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高兴》:“左翼”之外的“底层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研究的重大主题,《高兴》再一次提出了这一严峻的问题。在“左翼”式的“底层文学”标准参照下,《高兴》独特的典型形象、思想资源以及人物关系值得研究界重视。就此而言,贾平凹提供了“底层文学”一种新的方式,即在“美学”与“道德”之间,在不伤害“文学”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探索对大时代的讲述。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小说《高兴》讲述了一个离开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后的生存状态,小说的主旨在探讨离土的农民,如何在城市扎根。《高兴》是一部标志着贾平凹创作思路和叙事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小说,它没有像《废都》《怀念狼》甚至《秦腔》那样,继续他的颓废、挣扎和怀乡,而是掉转手眼,通过褪尽铅华、隐去技巧、简约而索朴的叙述,宽容而微笑地捧出他对城市和生活在其间的下层人的柔软和温暖;《高兴》体现了贾平凹从尘世挣扎和心灵搏斗,走向了顺乎自然的静观,脱去了纷乱变形的精神意象,走向了清澈而唯美的简约写实,实现了对他早期朴素创作风格的超越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高兴》与“贾平凹个体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的小说《高兴》,从史学格局看,显示了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推进的可持续性。这一贾氏特有的书写方式,称其为“贾平凹个体文学史”,有着这样四个层面的特质:时代跟进,直逼现实的史学意味;关注底层,忧患民生的感情投向;以小说形式,继续完成与政治的对话;农民人权问题的演绎与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兴》诠释着作为作家的贾平凹是不断营造史学格局的鲜活的文学史者。  相似文献   

13.
五四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传统走着两条道路,一条为诗性的乡土叙事,充满温情的忆念。另一条为批判和反讽,重在揭示农民身上的劣根性。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再现了清风镇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沿袭着乡村叙述的反讽路子,揭示批判了农民身上的痼疾和问题,表达了农耕文明行将消亡的现实状态。《高兴》预示着贾平凹创作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这部作品的叙事充满温暖,特别是以主人公刘高兴为代表的拾破烂群体,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尽管他的外部环境冷漠冰凉,但是在人物生存的小群体精神依存上,依然让人感到了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是当今文坛上难得的文学艺术家,其书法如同其小说一样倍受关注。从学术视角对2005年“贾平凹书法事件”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分析这一书法争议现象的社会成因后,结合“文人书法”盛衰史的梳理给贾书以时空定位,最后从艺术本质对其书法风格特点进行了剖析,认为他书风近年浑厚古茂、斫雕为朴的变化更多地暗合了其文风的某些特点,同样体现着强烈的个性印记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书学观及书法实践对当下书坛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高兴》这部小说通过对城市拾荒者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写照,不仅真实地呈示出富足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另面贫困,而且透过农民工噬魂的遭遇,有力凸现并发掘底层农民工充满盘诘的精神困惑,从中表达作者对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中农民的真切关怀与城乡关系问题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