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独生子女政策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由此形成的独生子女家庭对传统家庭结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作者对独生子女的家庭研究着眼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分析.主要探讨"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家庭结构、代际关系和养老问题.作者对现有观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对比分析了各家学说,认为应当尽快构建与新的家庭结构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合肥市"80后"家庭金融调研数据,将3种不同风险水平的金融资产分类为7种资产组合,并将新型互联网金融引入到投资组合分类中,研究不同家庭规模投资者风险态度和投资组合分散化程度关系.研究发现,"80后"家庭风险厌恶程度低于全国城镇家庭平均水平,投资分散化程度高于全国城镇家庭平均水平;"421"家庭持有的投资组合分散化程度高于非"421"家庭;"80后"家庭投资分散化程度受收入水平影响较大,房产对其投资分散化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市近郊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考察发现,以"养儿防老"为内容的家庭养老模式在近郊村难以维系,并出现了低龄老人"以自我劳动为基础,以自我积累为目的,以自主分配为原则"的"自主养老"新模式.该养老模式的出现与当代家庭的深刻变迁有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家庭结构核心化迫使老人通过"自我劳动"积累养老的物质资源.第二,家庭伦理世俗化为老人自我积累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第三,代际关系的离散化为老人自主分配家庭资源提供了政治空间.三者从家庭内部瓦解"养儿防老"的社会基础,从而改造低龄老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行为,促使老人选择"自主养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古巴比伦时期,女祭司阶层开始兴起.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特殊的妇女".在家庭中她们摆脱了"父权"、"夫权"和"子权"的控制,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她们不能被丈夫随意抛弃,享有财产继承权,可以独立自由处理家庭中的不动产.女祭司具有的宗教职能、高贵出身及具有的丰厚嫁妆是其在家庭中享有极高地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维新时期启蒙理性仍将女性安置于家庭中,"贤母良妻"是典型的中国女性气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家庭作为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遭到激烈批判.庐隐、沉樱、冰心、凌叔华通过她们的小说创作,探讨着女性与家庭的关系,以及理想的女性气质.一方面,家庭被怀疑为阻碍女性获得人格独立的"藩篱","贤母良妻"的女性气质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出走的"娜拉"并未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针对日益凸显的中产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使用"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从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支出、课外补习参与和志愿者活动参与4个方面对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家庭教育投入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两个阶层内部不同家庭之间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非中产家庭相比,中产家庭的教育投入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在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内部,不同家庭之间在子女教育投入上都同样存在着差距,且"教育鸿沟"与"教育鄙视链"并存.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不同家庭的子女教育投入水平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渐变的等级分化序列".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中国人的"家"始终是与血缘、乡土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重视家庭.强调家族观念,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积极作用;但过份强调血缘、乡土地缘关系,把家庭模型的人际关系过分扩张,则会产生"惟情"现象.要了解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就必须读懂中国人的"家"字.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台湾地区"民法典",以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为本位规定"家"的制度,并融合运行着一套相互协调的家庭财产保护机制.我国现行立法对家庭共有财产的界定不清晰,未成年子女财产地位不独立,家庭生活费用的分担尚未义务化,家庭对外财产责任未做明确规定.在我国民法典制定进程中,应基于家庭的整体性利益的考虑,建立家庭共有财产制,确立日常家事代理权,明确家庭债务的范围,以家庭本位实现对家庭财产的周全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农民创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力、减贫增收及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千村调查"数据,以农村家庭为研究视角,在"推拉"模型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通过二值选择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农村家庭创业投资周期管理,从创业初期创业动机、创业过程中家庭照料及创业获得感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家庭创业多为机会型创业,家庭照料对创业支持效应大于负担效应,通过增强幸福感、增加财富及提高社会地位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获得感.为推动农村家庭创业良性发展,应完善农村创业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合理引导帮助农村家庭创业,使农村家庭倾向选择机会型创业.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集体-家庭"分析思路下,围绕"一工一农"家庭成员自我观念的变化阐述家国精神内向而务实的特征和发展脉络,以"一工一农"家庭的生活和发展轨迹再现时代变迁过程中社会制度与家庭结构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从家庭劳动到社会主义建设,"一工一农"家庭的形成过程展现了"大我"与"小我"间的冲突与和协.作为深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熏陶的社会代,"一工一农"家庭以劳动者多元化身份把家庭的艰难经历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体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以及对集体的认同和归属,见证时代发展贡献者家国精神的接续.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夹心层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以及风险资产选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家庭,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确实有独特的投资行为特征,夹心层家庭更多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而且这部分家庭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及风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家庭在预期支出上的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夹心层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而具备更长财务规划期限的夹心层家庭,则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相对于家中的老人因素,子女因素在影响夹心层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中占据主导;家庭主要经济活动参与人年龄因素与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表现出"驼峰型"的变化关系,而这种影响可能与家庭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批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务工,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即由"核心化"家庭结构向"空心化"家庭结构转变,出现了所谓的"留守老人"问题.留守老人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老人自身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等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研究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庐隐、石评梅、白薇等女作家在作品中经常表现出以否定家庭的合理性为核心的反家庭叙述,否定家庭中的"男权统治",摧毁"父亲"的形象;反映家庭对女性的压抑、歧视和囚禁;表现新式家庭对女性的束缚,等等,主张打破家庭的藩篱,走上社会去追求女性解放.虽不免偏激,但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推动了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儒家所说的"父父子子"的父子关系不是指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而仅仅是指父子之间的家庭关系.家庭语境中的父子关系是一种纯粹父子关系,它体现的是人类本有的一种"家庭良心".儒家以孔子所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代表的"父子互隐"思想,其合理性就是在这种纯粹父子关系中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机构接管了家庭的许多功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家庭体制是我们考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的一把钥匙,认清其变迁有助于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进而阐释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阐释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其实质是对妇女家庭作用社会价值的高度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性别内涵使得妇女在家风家教中有着独特的性别优势,这对妇女发挥家庭独特作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需要指出,对妇女家庭作用的强调并不是主张妇女"回归家庭",而是将男女平等作为家庭建设的目标导向,在鼓励两性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重新发掘妇女的独特优势,破除妇女发展障碍并加强"顶层设计"的指导.只有正确认识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才能对中国共产党处理家庭建设和妇女发展之间关系继承和发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注入新的内涵,并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妇联开展家庭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家"是社会的缩影,是育人的摇篮.根据"家"的不同,产生的思想和观念也不同.中国的"家"和日本的"家"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无论是作为房屋建筑的"家"还是作为"家庭"的"家",其构造及家庭观念也有共同点和不同点.正确认识和理解中日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相互承认不同点,才是今后两国人民相互交流最需要的姿态.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中学生的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应用"问卷星"录入题目,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对初中生进行调查,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收入对家庭功能的影响呈正相关;父母就业稳定的家庭,其家庭功能越高;家长学历的不同导致家庭功能的不同;家长年龄较小会影响家庭功能的发展;初中阶段,低年级低年龄的学生家庭功能评分较低.  相似文献   

20.
以德"齐家"既是以德治国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固然是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发展与升华,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根据现代家庭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适时调整,与时俱进,唯其如此,才能使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