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务舞弊是指有意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私设小金库等行为,是导致腐败的根源之一。研究财务舞弊的现象和危害,分析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原因,探讨审计、监督和查处的新方法,对于做好单位的财务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财务舞弊带给社会极大的危害,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破坏了整个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的原因应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外部约束机制两个方面寻找。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舞弊应该注重综合治理,不仅要在企业内部的治理上进行改革,而且社会的中介力量,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应该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隐蔽、手法多样,扰乱资本市场,损害投资者利益.传统方法对财务舞弊识别困难,而近年来智能财务技术发展迅速,为识别财务舞弊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筛选出2338条舞弊数据和4676条非舞弊数据进行对照,构建了基于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四类模型,并通过调参进行模型比较和优化,智能识别财务舞弊现象.研究发现,财务杠杆、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十个财务指标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审计意见两个非财务指标对模型有较好的解释力;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模型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前景理论为决策模型,以认知偏差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职务舞弊决策过程中,主观影响因素即认知偏差对舞弊决策模型的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的作用机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企业管理者、一般财务从业者以及未来财务从业者的职务舞弊倾向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锚定与调整偏差、可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和过度自信会加大行为人的舞弊倾向;相较于已从业人员,认知偏差对于未来财务从业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权重函数的影响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审计合谋隐蔽性很强,极难被监管机构发现,经济后果十分严重,事先预警意义重大。根据证监会2002—2008年做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处罚公告,选取合谋样本并配以正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从财务困境、财务异常波动和财务舞弊三个视角选取变量研究审计合谋的舞弊公司财务特征,以这些变量进行非参数检验获得的显著变量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预警审计合谋,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测准确率。研究表明,除了财务舞弊,从财务困境、财务异常波动这两个新视角得到的异常财务特征变量为审计合谋的预警提供了更加丰富、有效的分析指标,提高了预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会计舞弊对中国并不十分完善的证券市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为什么要舞弊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从产生会计舞弊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指出:两权分离是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原因,利益驱动是会计舞弊产生的直接原因,监督不力是会计舞弊产生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财务舞弊问题已经从一个管理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需要一个有效的系统来支撑,这包括基于企业法人治理的基础链条、基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约束链条、基于证券市场的监管链条和基于司法介入的惩治链条等四方面。通过对我国财务舞弊防范与治理的现状分析表明,以上四个链条内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对我国财务舞弊防范与治理系统中的基础链和监管链进行修复,同时重构约束链和惩治链。  相似文献   

8.
分析当前经济危机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影响,从财务舞弊的三因素出发,指出经济危机对舞弊三角理论中的三要素都有刺激作用,必然将刺激舞弊活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
财务舞弊一直是令会计界头痛的问题。如何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关注。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内外部治理机制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以34家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和34家对应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是否发生财务舞弊为被解释变量,以外部治理因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法制环境的健全等)和内部治理因素(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总经理任期等)为解释变量,在控制公司规模、资产流动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两类公司进行均值检验,并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少数股东联盟、CEO任期、总经理董事长独立性和法制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财务舞弊行为产生影响。最后,本文针对这些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改进或解决财务舞弊行为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管理舞弊作为管理层追求机会主义而实施的欺诈性行为,它与管理报酬契约的天然不完备性、业绩评价指标的缺陷性及管理报酬契约的隐性激励有很大关系。我国的管理报酬虽然连年大幅度增长,但一直存在着管理报酬结构单一、管理报酬与业绩相关性差、缺乏长期显性激励等缺陷,导致管理舞弊案件频繁发生。所以可以考虑完善在报酬契约中加入对高管实现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的考核,并使考核结果能在当年年度报酬中得到反映这样一种隐性长期激励形式。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等企业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但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弱化是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内部因素。因此,建立和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才能最大可能地防止会计造假等错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相关、透明,才能促使企业价值的增值。本文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小企业如何加强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超 《东方论坛》2013,(6):15-19
社会医疗保险市场固有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案件时有发生。常见的欺诈形式主要表现为冒名顶替、病因作假以及各种报销资料作假等。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在付费制度、管理模式、价格补偿模式、保险监管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减少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可通过分析疑似索赔数据来识别可疑欺诈,另一方面可通过借鉴国外反欺诈的成功经验,从改革当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加强部门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反欺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单面迅猛发展放松了商业道德的同步建设,致使社会出现诚信危机,并把原本就很脆弱的传统诚信老本也搭了进去。经济交往中的商业欺诈、坑骗消费者所涉及的领域大到难以令人置信。特别是官员、政府遮蔽错误、隐瞒真相、忽悠百姓的做法,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诚信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追寻诚信本源及现代嬗变的逻辑,必须标本同治,短、长期目标结合。将诚信建设的主阵地放在草根阶层,中心聚焦上层(政府)。形成上层示范、引领,底层提高、监督的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欺诈是我国建设规范化证券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把侵权行为作为论述的逻辑起点 ,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关系角度出发 ,对上市公司欺诈的作用机理、法律界定和性质、基本类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指出要有效地管制上市公司欺诈行为 ,不仅要设计严密的事前防范机制或积极的防范机制 ,还要设计严格的事后救济机制或消极的防范机制 ,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以2007—2015年陷入财务困境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探讨了产权配置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困境风险化解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显著提高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概率;进一步地,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能显著增强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积极作用.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随着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内部控制化解财务困境风险的可能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当股权集中度较低时,因为"搭便车"现象和"掏空行为"的存在,即使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断提高,公司利用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可能性却是不断下降的;但是随着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继续大幅度上升时,控股股东和公司的利益统一,此时良好的内部控制会促进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化解,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作用并不会因为产权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审计师声誉是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于审计师的整体认知与评价,是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度量指标。从审计需求的两个基本理论--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和信息理论出发,分析审计师声誉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发现,审计需求会导致市场对审计师声誉的关注,高声誉的审计师可以限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事务所的做大做强策略可以提升审计师声誉,而审计师声誉的提升不仅对完善审计市场的良好运行有决定性作用,还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诉讼欺诈行为的社会危害不亚于普通诈骗,只有启用刑罚才能加以遏制,因此应当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以诈骗罪定性最能反映诉讼欺诈行为的本质,符合司法实践潮流,且法院作为直接被骗主体并不与诈骗罪的构成要求相违背,因此对诉讼欺诈行为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更能获取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性融资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完善其风险隔离机制.然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表明,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并不能有效阻止次债危机的爆发、扩张及向全球的蔓延.细析其中原由可知,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蕴含着立法的欠缺、政策运用的失当、金融机构的贪婪等错综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内在机理,而资产证券化则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和把危机向全球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对诈骗罪以及各种金融诈骗罪的错杂规定,金融诈骗罪成为法规竞合的聚集地.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之间、金融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间、各种金融诈骗罪之间都存在看法规竞合,在具体适用法律时有不同观点.正确理解法规竞合的含义,准确分析行为人的行为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及其企业的刑事风险是指企业家及其企业的未来因可能发生的刑事犯罪或卷入刑事诉讼而遭受的失败或负面影响,可分为因刑事犯罪引发的风险、因刑事诉讼引发的风险或未然刑事风险、已然刑事风险等各种类型。企业家自身的素养、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法治环境、外部的关系协调等是形成这种风险的内外因素。企业家及其企业对未然的刑事风险应未雨绸缪,积极防范和化解;对已然的刑事风险应沉着理性,依法予以应对,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