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传统的贫困研究多为静态分析范式。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贫困研究逐渐从静态转向动态。暂时贫困、长期贫困、贫困代际传递是动态贫困的三种主要形态。在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不利的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冲击下,暂时贫困会演变为长期贫困。长期贫困就是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贫困。最极端的长期贫困是将贫困带入坟墓并传递给子代,致使其子代从人生之初即陷入贫困。长期贫困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个:持续时间长、代际传递、脆弱性。长期贫困的定量分析是制定有效反贫困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05-210
当前,我国农村长期贫困是一种脆弱性贫困。由于农村农户脆弱性程度较高而导致的承受冲击能力较弱的事实,实际上就是隐藏在我国农村长期贫困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而社会排斥与脆弱性高度相关。与此同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制定消除农村长期贫困的基础性政策,应从消除社会排斥的层面降低农户的脆弱性。这样,在保证扶贫成果的同时,既可以保障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和提升扶贫投入的有效性,更能有效防止农民群体脱贫后的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对贫困内涵的理解从基本需求向多元贫困演变时,侧重于贫困不同维度的贫困分析框架也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对贫困分析的社会排斥分析框架、脆弱性分析框架和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都可以单独用来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但如果将这三个分析框架整合成可持续生计--脆弱性--社会排斥三维的贫困分析框架可以更能有效和系统地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带来了新的贫困人群:农民工、失地农民和留守人群。新贫困人群随着城市化进程将会不断扩大,并成为新时期贫困问题的重要方面。尽管新贫困问题已非常突出,但现有城乡分割的政策体系却不能做出有效回应。未来的扶贫政策应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扶贫政策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专项的扶贫监测体系和瞄准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扶贫项目,逐步减缓新贫困问题,提高城市新增人口参与市场的机会和能力以及应对脆弱性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医疗救助为低收入家庭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贫困脆弱性是指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运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对上海市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医疗救助制度对缓解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作用;相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更高,医疗救助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医疗救助对不同医疗支出负担的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缓解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个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8.
以返贫为主要形式的脆弱性贫困的治理已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课题. 利用宁夏农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正规金融对宁夏农村脆弱性贫困的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脆弱性贫困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而社会资本则对脆弱性贫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正规金融对教育、自然灾害等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力度大小依次为: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然灾害. 因此,提出了重构与宁夏因地制宜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的金融减贫主体架构并重新整合地区减贫金融的增、存量等对策,以期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农户的脆弱性承受能力并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孕造频率.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7,(7)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资低、保障少的生活境遇,更严重的问题是,他们之中存在着代际贫困传递。通过对国内外贫困代际传递相关理论的研究发现,父母收入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少、社会排斥、权利的缺失都是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提升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改革户籍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关注贫困文化等方式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扶志是对精神贫困的全方位治理,包括提升贫困人群思想道德水平、重塑贫困人群思维方式、改善贫困人群生活模式、在贫困社会中传播先进文化的实践。扶志活动有主导性、协同性、动态性、长期性的基本特征。社会客观要求与扶志对象精神文明状况之间的矛盾是贯穿扶志过程的基本矛盾,有其具体矛盾的表现。精准识别精神贫困、拓宽自然和社会生活空间、采用协同参与的方式,是扶志实践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2005年7月23日在清华大学组织的艾滋病与媒体报道研讨会上说,农民工和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都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大学生成为艾滋病传播高风险人群,更让人感到沉重。除了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威  相似文献   

12.
论贫困概念的演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去几十年来关于贫困概念以及相应的度量方法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最初人们只是从收入和消费的角度来定义贫困问题,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到包括健康和教育在内的能力贫困,再到九十年代又进一步发展到包括脆弱性、社会排斥等更为宽泛的权利贫困。这些贫困概念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贫困认识的深化。这些贫困概念不是相互替代的,而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西部农村贫困症结在于多重风险叠加下的农户脆弱性。西部农村贫困结构复杂,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资源贫困与能力贫困、静态贫困与动态贫困交织并存。纷繁复杂的贫困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脆弱性根源。西部部分农村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在政策、制度、人才等的交织作用下,地方经济发展不足,社会管理缺位,文化教育落后,农户抗风险能力薄弱,形成了异常脆弱的“人类-环境”耦合系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贫困问题。提高反贫困效益,必须以降低农户脆弱性为切入点,将反贫困与建成全面小康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从多层面重构精准脱贫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山区少数民族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结果。在分析造成几代人都难以摆脱的持续性贫困的成因时,贫困代际传递理论突出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特别重视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文化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与习俗、生活环境、人口与健康、家庭以及个人素质等因素与持续性贫困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出现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因为当前阶段的农村贫困已具备显著的结构性内涵和特征。贫困人口具有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四方面的结构性贫困特征,这些结构性贫困要素构成了钳制和制约贫困户跨越贫困陷阱的主要障碍,结构性贫困的出现也使得代际间的脱贫行动异常艰难。按照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观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需要破解结构性贫困,要从社会、政治、教育和经济等层面革新或建构出亲贫的结构,以使贫困人口摆脱不利的结构性位置和处境。  相似文献   

16.
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并非必然.基于社会流动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子女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状况、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是影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政府政策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而贫困的代际传递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长期发展,而且透露出的是一个社会的制度障碍和社会公平问题。本文即从理论和现实双重角度,探讨贫困的代际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援引广阔真实背景下的论据,从医学人类学和社会医学视角出发,论证和归纳了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之间至少存在三种关系:第一,同源性,即被相似甚至相同的社会张力和社会结构驱动;第二,直接相互作用,即人口流动过程中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会增加具体情境的艾滋病风险、社会易感性和脆弱性;第三,更微妙的间接相互影响与联系,即二者相互交织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应分别反作用于艾滋病防治与人口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向VEP的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以个人或家户在将来维持某一返贫概率之上的最小福利水平测度家户脆弱性,从而更好地测算了在不同水平基础上我国家户脆弱性值及其结构特征。对家户脆弱性变动和家户脆弱性差距进行分解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家户脆弱性发生恶化的原因不仅是均值或方差的单向变动,更是两者的同等幅度变动;家户脆弱性差距的存在则是家户规模、家户支出和家庭负担导致的,其中家户支出是影响脆弱性强弱差距最重要的贡献因素,其Shapley分解贡献程度高达7310%!基于此,扶贫政策的制定应当有一定的区别。对于低收入家户,改变其结构性贫困的境地是最主要的,只有彻底提高收入水平或者完全控制不受风险冲击才能使其维持在一定的返贫水平之内;对于较高收入家户,事前预警和风险防范以及事后提供合适的风险抵御工具都可以帮助其避免陷入再次贫困境地。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干预实践中社会理论的鉴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滋病的社会研究发现 ,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流行分布的复杂性的本质是病毒易感的历史、制度、社会和文化的建构。这即意味着 ,回应艾滋病病毒流行 ,社会研究必须超越目前的社会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科学、心理学和社会人口统计变量基础上的社会学及人类学 ,而倡导从根本上着眼于改变艾滋病社会易感的社会环境结构 ,其意义超过了艾滋病防治本身。结果必然是大批主流行为理论的淘汰和社会结构改变的潜移运动的发生。这一过程几乎在所有国家的艾滋病防治运动中实践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