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生态小说对自然神性进行歌颂与重蹈的不计其数.鉴于中西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差异性,西方作者与生俱有的民族宗教情怀,往往赋予自然神性以宗教虔诚与批判思辨性,其自然神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宗教神秘叙事进行比较清晰的、明确的宗教反思,以宗教层面的反思,深度思考人、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宗教进行人的自然伦理乃至道德伦理的驯化与自我规约.相比之下,中国生态小说的自然神性书写更为复杂.部分少数民族作家往往将少数民族独特宗教意识与生态自然意识交织阐述,从而成为叙事焦点和特征性标识.同时,在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文化浸濡下,巫觋、鬼神等神秘叙事大量充斥文本,自然神性常常被世俗化、功利化,直接从精神形而上层面下滑到民间世俗生活层面.不论宗教神秘还是世俗神秘,自然神性书写在中西生态文本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往往被赋予审美和文化意义,促进审美纬度的扩展,加大对自然的敬畏感,辅助生态文本主题意义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一在近几年当代文学繁复迅速的变化中,一些小说作者愈来愈重视从自然界的角度来探索发现人的世界,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对于具有原始气息和生态的自然界(包括动物的存在)的描写。这样的小说中,人的活动与自然界的生息融为一体,把人的位置放入浩浩无际的自然界中,在一个比与自然界相隔绝的人类社会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观察人的价值和社会变动。由了表现人是这样的小说的根本目的,因此自然往往被人化、主观化,使之看上去也如同人一样具有生存意义和目的,小说中的自然形态,是作者按照自己  相似文献   

3.
《浮现》讲述的是无名女主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寻找失踪父亲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传达了对加拿大民族身份、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关注。小说中的后殖民地、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是被排除在男权中心之外的"他者"。  相似文献   

4.
书写底层生活,关注特殊弱势群体,反映人们朴素而平凡的生活状况以及当下的生存境遇,是迟子建小说的一大特点。不论是乡村生活题材的小说,还是城市生活题材的小说,其中都浸透着或孤独,或忧郁,或厌烦,或恐惧的情绪反应,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与焦虑。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蒙古族生态小说一反征服自然的现代话语叙述模式,在文本中重新恢复自然的魅力以及自然对人的模塑和反作用力,并赋予自然"养育"与"统治"的双重隐喻,以召唤人类对自我之外广阔世界的谦逊和敬畏情怀;灵异动物形象的塑造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深度书写,突出动物的"荒野品性"和自然与人类之间"通灵者"的角色特征,传达了作者文化反思和文明批判的价值立场;这些自然书写联系着作家对人类诗意栖居的哲学思考,折射出民族认同思想背景下作家对生态型游牧文明的深沉怀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小城畸人>体现出的生态思想.本文认为小说通过描绘温士堡镇居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探究,展示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的入侵下精神匮乏,行为怪异以及欲望的膨胀,而主人公乔治·威拉德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表明作者追求自然与人和谐一致的美好愿望,从而完成了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聚焦寻根的文化生态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关怀生命的人文生态意识等五个方面.深入发掘西部小说中丰富的生态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态,认识其价值和不足,不仅对西部地域小说,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和批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将人类生存状况融入到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中书写,揭示了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现代西方伦理价值体系对生态道德的忽视,表现出一种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生态伦理意识。小说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非二元对立的生态整体性,批判了破坏生态整体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指出现代科技由于缺乏生态伦理维度而导致了更大的生态灾难,贯穿着对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的崇尚。小说所蕴含的前瞻性生态伦理意识,在生态问题严峻、生态道德缺失的今天,尤为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贝娄在其小说中发出了生态批评的声音,其作品呈现了他的和谐生态观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说《院长的十二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小说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表现了人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自我的深刻异化。贝娄在小说中呼唤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人对自然的"浪漫式回归"、人与自然的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10.
整个20世纪,由于人类物质家园的毁坏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孤独几乎成了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一个主题。作为众多关注、探讨孤独主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是对普遍生态的感悟,其中饱含着理解与悲悯,在孤独的表现和探讨中对人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批判,对人性本质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思考。以王安忆的几部作品为例,从"生存的孤独"、"情感的孤独"和"困惑中的探索"三个方面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可以体会出其中传达的孤独感以及作者为摆脱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