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折使得文学理论获得了拓展 ,也遭遇了困惑 ,从而凸现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天然矛盾。这一矛盾来自文学与文化的差别 ,最终通向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的歧异。首先 ,文学传统主要寄寓于文学文本之中 ,表现为文本形态 ;文化传统则主要隐含在日常生活之中 ,表现为实际生活形态。其次 ,古往今来围绕着文学一直表现出建立学科范型的热情 ;文化却不仅不抱这种热情 ,相反地倒是反对生硬地进行学科设定的。再次 ,文学历来是作为象征符号、以象征形态间接参与社会历史 ;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实践活动、以现实形态直接介入社会历史。这种种歧异决定着文学与文化不能相互替代、有所偏废 ,文化将继续存在下去 ,文学也永远不会泯灭。文学研究也不会因文化研究的登堂入室而被废黜、被放逐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将文学研究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2.
自 20世纪 80年代“文化热”席卷中国大陆以来,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探讨的热度历久不减。人们更衷情于卷帧浩繁的典籍文化,却疏忽了活生生的生活文化;多蔽于观念层面和理想型态,对日常生活社会和人生似有一种隔离的感觉。尽管早有学者呼吁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研究必须深入至民间社会、基层人群,但至今少见力作问世。因而,王学泰先生新作《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甫面世,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被称誉为“发现另一个中国”。 鉴于目前研究背景和情状,本刊旨在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志趣更多地引向中国文化中小传统的民间文化(“大传统”“小传统”的提法受到一些学者的价值学意义上的质疑。但在未找到更为中立合宜的词之前,我们姑妄用之),展开对诸如小传统的实质、结构、功能,小传统与大传统的关系,小传统在民间社会的传承、传扬及其对民间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知识分子与小传统,小传统与国民性,小传统与区域文化,小传统在现代化转型社会的文化建构中的命运以及小传统之于未来中国的命运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为此本刊特辟“小传统与中国社会”专栏,诚邀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各界方家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3.
引言 审美活动及其历程表现为以文化——审美心理结构为主体的实践。文化——审美心理作为完整的概念被提出,是强调审美心理的文化色彩。不管人们如何进行审美,最终的归结点则是文化审美心理结构;它是审美的辐射光点。结构组合成机制,需要在长期的审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教育及其传统,追溯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涵,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道家文化以其特定意义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的"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典范,它们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和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5.
面对生态环境恶化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全国消费市场的升级和加入WTO的挑战 ,只有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调整传统生产结构 ,内蒙古经济社会方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界定周海春近年来,学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概念不统一和思维方式陈旧就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现今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还没有改变近代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从近代这个时代出发,把中国古代文化称为传统文...  相似文献   

7.
论传统     
一根据我们的习惯,凡是一个集体(民族、团体、军队、学校……)从历史上所形成的在生产上、工作上、作风上、生活上……的一些特点在它的一般成员中已经成为习惯的东西,都可称为传统。从上述定义出发,“传统”关系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如:一八九七年俄国米海洛夫斯基曾攻击“俄国学生们拒绝遗产”,列宁同志曾和他展开了斗争,写了“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一书,里面说到的“遗产”(或传统),就是关系到意识形态的问题。在我国“五四”运动时也曾发生过传统之争。当时中国人民——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企图冲破外来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束缚,努力发奋自救;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势力——旧军阀、旧官僚、旧政客、旧文人,  相似文献   

8.
论反传统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最起码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传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命题。传统的生命源于不断的创造性解释,传统必须从批判和断裂中获取自我转化的力量。反传统不是反中国的元传统终极信念,而是反那些已经僵化的传统。反传统反的是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文化,反传统主要反周秦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传统结构,反传统断绝不了传统文化也不可能导致西化。反传统是创造性转换传统和重构传统以及建构现代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传统虽然以平民文学为主流 ,但贵族文学以《楚辞》发其端 ,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独立 ,提高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品格。作为异端文学传统 ,在文学发展中起到了先锋文学的作用 ,与平民文学一道 ,创造了中国文学的辉煌。贵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资源 ,有助于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 ,提高文学的审美品格 ,以培育我国现代高雅文学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蒙古人的饮食中主要包括 :五畜的肉、酸马奶及作为补充的猎物 ;蒙古帝国建立后 ,米、面、茶等也进入到古代蒙古人的饮食中。在现代蒙古人的饮食中主要包括 :肉食、奶食、谷物、蔬菜水果等。据有关专家研究 ,酸马奶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启蒙与传统     
很多学者谈"启蒙"最大的弊端是抽离了启蒙的历史具体性,空谈启蒙,这个历史的具体性就是传统.传统思想对外来思想的统摄虽然被认识到,实际上重视不够.启蒙在实践层面并不仅仅是价值问题,而是各种力量的博弈,有效的启蒙必然在各项条件都具备的时候,这就需要考虑启蒙的策略.长期以来,这个问题被掩盖了,单纯以价值判断代替了实践层面可行性的思考.实践层面可行性主要是对传统的深厚理解和把握,从中找出与启蒙思想的共鸣,因势利导,在不导致社会动乱的前提下推进社会的变革.这个过程也就是启蒙思想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与传统审美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主要在于:中国传统美学是伦理型美学;中国传统美学倾向于审美主体的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哲学是审美直觉型的;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系是潜隐的.这些主要特征是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之中积淀而成的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德育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德育文化杨启亮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它与中国的传统德育文化有哪些相关机制?说中国文化有"以德育代宗教的优良传统"。①,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当人们认识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是人类共处的重要前提的时候,就认为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要认知同已经现代化了的国家之差距。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如果不对我国传统进行反思,那是无法实现的。它不仅要求我们到政治经济领域去探索导致生产力落后的原因,而且尤其重要的是到意识形态领域去寻找致使人们思想僵化、行为拘谨的精神因素。人们只有从物质到精神这两个世界冲决禁锢的网罗,才能使我国完全彻底地告别中世纪。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术》2007,(3)
黄宗羲的个人经历和学术造诣使得他在面对明末清初的高度集权专制的政治法律制度时能够在反思中国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突破传统的观点,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的法治思想的渊源其实来自中国传统思想,但同时暗合了一些近代西方法治思想。在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上,他明确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他认为善法是"天下之法",而"一家之法"非法,即恶法非法;然后又主张君与臣平等的平等观。他的法治思想有时代进步性,认为必须限制权力、分散权力,制衡权力,这样的权力才能为"天下万民"服务,才不至于成为谋"一姓之私"的工具。但也体现了局限性。本文试图对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作别一解读。  相似文献   

17.
后传统社会:传统与现代性对话之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性的进程中,“传统”一直在遭受着现代性的侵蚀乃至颠覆,但是,传统并没有消亡,相反,一种追求多种传统协同发展的后传统社会正在形成。在后传统社会中,传统与现代性进行着激烈的对话,两者既冲突,又相互合作。传统与现代性的这种对话关系集中体现在传统守护者和现代专家身上,两者在争夺文化解释权的同时,又都发挥着解放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事物“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发展的具体形式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运动过程;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人们应无条件地推动事物的发展。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一)发展不是事物“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首先,“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本身不能构成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9.
我们西藏民族学院,从1957年开始筹建,1958年9月15日在本院大礼堂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在西藏历史上第一次诞生了自己的高等院校,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西藏民族学院的三十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普通的干部训练到基本建成较完整的综合性高等民族院校的逐步发展中的三十年;也是从筹建到充实提高,“文革”中遭到无理撤销,又从撤销到恢复,再到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曲折前进中的三十年。在热烈庆祝建校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这些亲身参加学校筹建,三十年来始终与学校同命运共呼吸,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西藏教育事业的老同志,感到由衷的喜悦,引起无穷的思忆,同时也对学校的发展前途寄予无比殷切的期望。 任何一种思想作风都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西藏民族学院的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20.
何谓传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什么是传统文化的定义,这是研究传统文化遇到的第一位的问题,这里对传统文化的定义作如下的分析。一、关于传统文化的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历代相传的文化成果,称为传统文化。这里的历代是指从有文字开始,至当代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而各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不是已经湮灭了的。而是能够世代相传的。例如,儒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