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当前学界关于著作人身权性质的认识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的人身权并无二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著作人身权实为财产权.事实上,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的人身权并非同源,但著作人身权中的发表权和修改权与著作财产权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其体现出一定的财产性.面对著作人身权保护的诸种新模式,重新界定著作人身权的性质成为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认为著作人身权是身份权的观点,只看到现象而忽视了著作人身权本质;认为著作人身权是财产权的观点,是对人格权的本质属性存在误解,没有看到社会人格权能够转让的属性。著作人身权是特殊的人格权,取缔或者合并到民法中的人格权中都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对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著作人身权转让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人身权的转让问题在我国争论已久。《著作权法》修改以来 ,法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加激烈 ,其范围已从某种著作人身权能否转让扩展到著作人身权的全部。著作人身权虽然在取得、内容、保护等方面不同于民法的人身权 ,但民法人身权的不可转让性同样适用于著作人身权。著作人身权可以放弃 ,但不应该也无必要转让  相似文献   

4.
传统著作权理论认为作品系作者人格之外化或延伸,著作人身权与作者人格无法分离,故其无从转让;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人身权转让之规定亦尚付阙如。然社会实践尤其于信息以"裂变"速度传播的互联网络领域,转让著作人身权之现象不时发生,学界于此形成了禁止转让说、自由转让说和限制转让说三种不同理论主张以维护或解构传统著作权理论。但既有学说在解释著作人身权之可转让性问题上则语焉不详,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发表权和修改权具可转让性,而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则否;我国立法以此构建著作人身权转让制度具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界关于著作人身权性质的认识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的人身权并无二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著作人身权实为财产权。事实上,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的人身权并非同源,但著作人身权中的发表权和修改权与著作财产权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其体现出一定的财产性。面对著作人身权保护的诸种新模式,重新界定著作人身权的性质成为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界关于著作人身权性质的认识存在固有缺陷,这使著作人身权的性质问题存在探讨的空间和必要。具体而言,一种观点认为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的人身权并无二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著作人身权实为财产权。事实上,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人身权之区别、民法意义上人身权之属性等诸多维度证实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之人身权并非同源,但著作人身权中的发表权和修改权与著作财产权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其体现出一定的财产性。面对著作人身权保护的诸种新模式,重新界定著作人身权的性质成为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著作权法>的解读表明,法人不仅享有著作人身权,而且具有多种取得方式.国外主要著作权法虽缺少类似的明文规定,但实质上对法人享有著作人身权同样持肯定的态度.在法人著作人身权问题上,我国<著作权法>与国外主要立法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只是在立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某些差异.为了完善法人著作人身权制度,我国<著作权法>还应从著作人身权的可转让性、法人作者和职务作品的成立条件、职务作品中作者与法人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进行适当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借鉴国外有关著作权转让立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著作财产权转让制度,这是实现个人精神财富有效动态使用和社会精神财富流动增值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对我国著作财产权转让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合理架构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在借鉴国外有关著作权转让立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著作财产权转让制度,这是实现个人精神财富有效动态使用和社会精神财富流动增值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对我国著作财产权转让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合理架构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
国内对著作人身权信托进行研究的学者只有刘丹冰教授和杨延超博士,但两位学者对著作人身权是否可以信托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且这两种相反的观点均有商榷的余地。著作人身权虽然与民法上的人格权有相似之处,但著作人身权不属于人格权的范畴,因此,不能以著作人身权是民法上的人格权为理由而认为著作人身权不能信托。另外,由于法律的相应设计,著作人身权不进行信托也能达到信托目的,而且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或著作权人的权利,著作人身权不宜信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并列的基本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具有无形性、可复制性、衍生性等基本特点,对于数据财产权的界定,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理念和方式进行,而应当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变通。数据之所以能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因为其具有承载并提供信息、作为数字产品生产资料和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的基本效用。通过市场配置数据要素资源,能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使越来越多的资源在优化的配置状态下被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市场要素供给。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资源市场配置实际上是通过覆盖资源的权利交易实现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组合。由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要以数据产权转移的形式实现,数据产权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必要前提,数据产权制度安排将直接影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效果。因此,在法治社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必然仰赖健全的数据产权法律制度。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出发,数据财产权制度应当使相应的数据产权符合独立性、明晰化和流动性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数据要素的特殊性,在数据产权制度的安排上也需要充分考虑数据要素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变通。在数据产权制度的建构路径上,应当采...  相似文献   

12.
为从理论上探索提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运行效率的途径,运用产权理论和相关文献分析了个人账户低效运行的根源。分析认为,导致个人账户低效运行的主要原因是产权界限模糊和产权制度缺失。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个人账户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于规范的产权制度和健全的管理体制,其中包括:明确界定个人账户产权的私有属性,发挥产权的效率功能;加强产权立法建设,维护缴费者私人财产权益;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分账管理,保障个人账户产权安全;充分披露个人账户信息,防止产权分割重组中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3.
尽管公民财产权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但是由于行政权的不断扩张和现有法律制度的缺憾,致使公民私人财产受到国家公权力的过度限制却找不到有效的救济途径,因此,加强立法、明确基本权利的法律保留原则、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成了当务之急。随着人大监督法的出台,在权力制约方面应当发挥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作用,使得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符合现实的需求,也为权力监督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会计信息的产权及其残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是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引起人们之间的受益或受损关系,运用“经济后果观”可以分析得出会计信息也具有产权属性的结论。目前的会计信息产权有两种所有制结构,但在这两种所有制结构下会计信息的产权是残缺的,而残缺的产权不具有内在化外部性的激励,因此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应尽量消弭会计信息产权的残缺,使会计信息产权完备化。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权是保障人权、建设法治的基石,又是促进经济繁荣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私有财产权保障构成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宪法第13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明确了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确定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基本原则;重申了私有财产权的内容及界限应当符合法律;增加了征收补偿条款,从而形成了由保障条款、限制条款和征收补偿条款构成的较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面对加入WTO给中国知识产权工作带来的挑战,分析论述了当前中国知识产权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就如何强化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如何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与开发力度;如何搞好知识产权队伍建设以及健全知识产权参与收益分配的奖励机制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在劳资关系中,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劳资关系的必然性。分析了当前劳资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即: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企业劳资关系的现代化观念;理顺企业劳资关系运作的体制;加强企业劳资关系的法制建设;加大维权力度和监督处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个人信息财产权与人格权的关系,目前学界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不同观点。个人信息财产权具有可转让性,与人格权的人身专属性有明显区别,应当独立确认个人信息财产权。个人信息财产权可以独立行使,形成"个人信息人格权-个人信息财产权-个人信息使用权"的权利层次,有利于保障个人信息商业利用行为中各权利人合法利益的实现。不同类型个人信息对人格的"外在性"意义不同,对个人信息财产权进行独立保护,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格尊严保护与信息自由的价值平衡。因此,只有对个人信息财产权采取独立确认、独立行使、独立保护的二元模式,才能保障个人信息通过市场进行最有效率地配置,促进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商业利用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法律自由观建构在个人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建构在马克思劳动哲学基础上。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个人自由主义,就是权利主义,强调每个人平等享有言论、信仰、人身安全特别是个人私有财产所有权等。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在强调个人基本人权平等的基础上,强调任何权利的实现都不是抽象的,需要具体的社会条件,政治上的权利平等需要经济平等的支持,社会财富的分配、占有、管理和消费都应该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法律真正应该保护的个人私有财产权必须是劳动所得。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超越了资本主义法律自由观,更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