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英 《云梦学刊》2009,30(3):80-82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其审美价值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崇高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语言的简洁美,富有时代感的现实美,与时俱进的创新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不仅具有以雄壮美、造 型美、意境美、流动美、朴拙美为个性的砂岩峰林 景观美,而且,由于武陵源地处高山峡谷,地理位 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 识”,长期聚居于此的土著人土家族人保持着独特 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美主要表现在 服饰工艺美、饮食居住美、婚姻习俗美、传统节日 美和歌舞戏曲美等五个方面。 一、服饰工艺美 在“改土归流”(公元1727—1735年)以前,土 家族男女均穿斓花衣和八幅罗裙,头裹布巾。清代乾隆《永顺府志》载:“土民散处山谷间,男女短 衣跣足,以…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感与道德感的一致性段虹审美感与道德感的关系问题,从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着天然联系。美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美的事物被人接受的前提首先它应该是善的,美与善起初是统一的,即美就是善,善就是美。反映在人类思想中,美与善,美学思想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俄美的矛盾与争端,影响着欧洲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本文研究了俄美在地区与全球范围内的矛盾与对抗,分析了近期俄美关系的新变化,认为俄美关系尖锐对抗的势头会有所缓和,但从长远看,俄美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分歧还会加剧,俄美矛盾仍将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矛盾。  相似文献   

5.
美与感性存在相联系,美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着直接关系。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学家们所说的美是自由的形式,实际上是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体现。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美的本质和根源。社会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现,是理解所有自然美的基础是“自然的人化”。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台关系得到发展,而美台军事关系是美台实质关系的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冷战后美台军事关系的发展历程,然后剖析了冷战后美台军事关系得以提升的原因。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美台发展军事关系必然会给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本文指出了美台军事关系发展的影响和限度,笔者最后探讨了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美学中的其他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传统美学中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作出的,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最大的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依据审美关系生成性质,应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清姚鼐在《复鲁洁非书》中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间,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曾国藩对姚鼐的这段话作过明晰的概括。他说:“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翰;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而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简言之,阳刚美,就是“马鸣风萧萧”式的美,也叫“壮美”或“刚性美”,西方美学家则称为“崇高美”或“雄伟美”。…  相似文献   

9.
自在之物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还没有被认识的自然世界;为我之物是已被认识了的自在之物,是自在之物的必然结果。自在之美是尚未为主观世界认识的美,为我之美是已被认识了的自在之美;自在之美转化为为我之美,必须是使物自身关的潜能得以弘扬,使审关主体潜在的审关机能和意识得以发挥,使物自身美的潜能和人自身潜在的审美意识融会。任何美的生成,都是自在之美向为我之美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回顾了俄美关系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和前景。文章认为,俄十年改革为俄美新关系打下了国内基础,而俄美两国战略利益的相互需要为俄美新关系奠定了国际基础。尽管俄美关系存在着种种障碍,但前景看好。俄美新关系及其发展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雪伟 《南方论刊》2009,(7):106-107
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入手,启发学生观察美、感知美,最后拿起笔来表达美,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从启发、感受、观察等多种途经,让学生表现创造美、自然美,挖掘内在美,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创作规律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创作规律论略张锦贻儿童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把美给予儿童。换句话说,作家通过儿童文学创作,给儿童以美的愉悦、美的启迪和美的教育。因此,追求美的理想,创造出儿童乐于接受和十分喜爱的美的文学和文学的美,是驱使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耿红岩 《兰州学刊》2008,(7):206-208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存在形式,口语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与书面语比较起来,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的求美律。我们追求口语表达的美化,就要寻找其求美的规律。所谓口语的求美律是指在言语活动中为提高表达效果说话人主动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又可称为求美策略,可分析为表层形式美律和深层内涵美律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王向辉 《晋阳学刊》2011,(5):144-145
在文艺理论上第一次明确区分美和善概念的是孔子。在孔子文艺思想中,不但美和善的概念使用有严格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美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感性的描述,肯定了美独立存在的价值,并且在新的意义上把美和善统一起来,创造出“尽善尽美”的文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河南引进美棉品种,经过不断改良、推广,美棉取代传统中棉成为棉花种植的主体。河南引进美棉品种是为适应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地方农政机关大力倡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铁路开通等多种因素也为美棉的引进、推广起到推动作用。美棉的种植,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变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了棉花生产的商品化。但美棉的推广也使粮食作物种植受到挤压,造成区域农业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力度之美及其运作方式初探李桂芳人所共知,舞蹈作为缪斯的宠儿之一,它是青春之美、理想之美、生命之美的象征。然而美在舞蹈中,往往是由力量的引导而产生的。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正是力度展示的过程。当人们看到舞蹈家以均匀、挺拔、优美的躯干与四肢,以坚韧有力的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及中日美三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冷战后的中日美三角关系有过多次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1996年4月以日美发表有关安保关系新定义的共同宣言为标志的日美关系的调整,和1997年10月以江泽民主席访美时中美宣布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标志的的中美关系的调整。冷战时期的日美关系是以美苏争霸为背景的双边关系,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在东亚建立起一条新月形防堵圈,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是这条防堵圈中最重要的环节。1951年签订、1960年修改的《日美安保条约》,构成了冷战时期日美军事同盟关系的条约基础。为了维持日美…  相似文献   

18.
走向人学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人学的美学成复旺一、美学向人走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一部美学史就是向人走来的历史。在西方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把美当作事物的客观性质。以为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美的,一类是不美的;美的事物之所以显得美,就是因为具有某种审美属性。于是便到...  相似文献   

19.
日美同盟与东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美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变化。日美同盟作为冷战的衍生物,在国际社会尤其在东亚地区的作用并没有削弱,相反却日益强化,这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东亚区域合作具有双重性的影响。虽然日美同盟对东亚区域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平衡器”的杠杆作用,但从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整体布局来看,日美同盟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因此,要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积极引导日美同盟发挥建设性作用,规避其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易经》与中国古典美学安民《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它深刻启迪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赐经》,它包容了生命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伦理美、人格美、行为美、心灵美和艺术美;它勾勒了美与自然、美与审美、美与真善等等的关系;它把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