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心主义的主客二分模式把认识的对象、客体就是主体意识创造外部世界的活动作为认识的对象、客体。旧唯物主义的主客二分模式把自然存在作为认识的对象、客体。马克思的主客二分模式的认识对象、客体是物质实践活动。这种新主客二分模式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提供了根据,科学地揭示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动力,揭示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的基础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变革意义。理解这种新主客二分模式必须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2.
陕大海 《江汉论坛》2002,1(2):12-15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分析马克思哲学实践范畴的形成、涵义以及它在哲学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提出实践范畴是内涵最小且不可再分解的范畴,它对整个世界的"解释"(即对哲学中的其它范畴的解释)也就是对它自己的"解释".因此,通过实践范畴的这种"自我运动"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逻辑上是可行的,而这种以实践范畴为基石的哲学体系本质上是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实践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哲学视域中的阳明心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明心学的现代性表现在:它打破了主客、物我的对立,完成了内外关系的消解,进入天人一体的哲学新境,因此它是一种后主客式的现代哲学;由于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历史观这四大领域均实现了生成建构性,它是一种生存论的现代哲学;作为后主客式哲学和生存论哲学的合流,阳明心学能化生出融合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知识新统,是奠定人类哲学新基的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4.
断测美     
<正> 美的争议延续数千载,迄今还是一则谜。而美,是美学的核心范畴,不能准确论证它的存在,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就缺少坚实的基础。从哲学高度俯瞰美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老在空中盘旋而不接触美的丰富多彩的创造实际。因为马克思早就从哲学高度开辟了探索美的正确途径和特殊观察点:从人类改造主客体、主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以劳动生产为基础的一切创造活动中寻觅美。美是人类按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当前美学界对美的规律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极少关注,争论仍停留在马  相似文献   

5.
天人范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近年的文化讨论中,有人提出“天人合一”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而关于天人之学的实质,学术界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就是围绕天人之辩展开的。还有学者提出“天人合一”的基本涵义是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本文就学术界的流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希望获得读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改变了欧洲传统的哲学思考方式,即哲学在经验化的道路上进行论证,在近代更发展为哲学在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下论证其合理性,其结果是使哲学成为不可确证。马克思把实践纳入了哲学的思考方式之中,使人的感性具有了丰富的含义,它的核心是主客统一和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和结果的世界观 ,神话、宗教、哲学都是它的表现形式 :神话世界是浑沌统一的世界 ,宗教是人神二分的世界 ,哲学则是主客二重化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世界。它们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 ,以不同的方式对世界作出的不同的解释 ,它们的存在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实践主体能动性的哲学观点 ,它把“实践观”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把“实践”范畴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诸多原则分歧。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阐述“实践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实践”范畴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有害性  相似文献   

9.
余英时认为史学是人文的,史学分为科学层次和哲学层次。在历史认识主体和客体关系上,余英时提出了史学的主客统一问题。他主张运用"同情的了解"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他对历史解释和史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前提下,视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其基本的逻辑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主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或者说,是环境创造人与人创造环境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合理性)的统一、“天择”与“人择”的统一。一、实践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石马克思通过创立科学的实践观而扬弃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及其诞生宣言书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对它作进一步阐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宣告“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在  相似文献   

11.
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体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应该增生系统和层次范畴。这并非偶然:漫长的哲学发展史,已滋生着系统和层次范畴的萌芽;现代科学的飞跃发展,尤其是系统工程的广泛运用,愈益呈现出现代实践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这些,为系统和层次范畴的确立,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实践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体系中,增生系统和层次范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自古希腊柏拉图确立对于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区分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便沿袭柏拉图主客分离的二元对立路径进发,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达到主客分离的极致而实现了唯心的主客本体统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企图穷尽一切存在者存在的永恒本质,必然舍弃现实的生活世界,进而成为一种纯粹逻辑的精神理念哲学。而中国哲学以内在超越之路从现象世界探寻超验境域与自由境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由老庄之道的原始主客不分的天人合一,生发为陆王心学未经主客对立的主客统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追求人与天地万物融合贯通的天地境界,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既是万有融合,又是有限与无限的包容,更是在场与不在场的统一。作为传统形而上学自身辩证否定的历程,哲学应辩证地融合中西传统形而上学,一种可能的尝试便是以"人在世界之中"的源始亲近关系,历经"物之聚集"与"人的诗意栖居"的澄明之路,到达天地共生、万有贯通的天人合一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哲学的位置是现实的实践需要、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在现代,哲学关注的是人,注重解答"人生之谜",哲学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生存方式——实践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的视角解答人的问题,认为人在实践中生成着人的属性,成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莱布尼茨“可能世界”学说的哲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哲学研究中,可能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由人类实践能力的加速增强和哲学实践论的日益拓展导致的。所谓实践,实质上就是把可能的东西经过主体活动转变成为现实的、为主体所用的东西。可能性为人的主体作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灿烂的前程;日益增强的实践主体性满怀着创造的冲动探寻着蕴含在现实中的可能性。在研究可能性问题的过程中,作者注意到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理论;这个我国哲学界不很重视的范畴在当代实践的背景上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本文将讨论莱布尼茨关于“可能世界”的学说,回溯它在现代逻辑学中的延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开发“可能世界”范畴,借以丰富和推进实践唯物主义的可能性原理。  相似文献   

15.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基本问题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又是与思维方式的转型相依相伴的.西方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经历了从古代本体论向近代认识论再向现代价值论(或称其为生存论)的转换,其思维方式则相应经历了从主客浑然一体到主客二分再到主客多样性统一的转型.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实现的变革,是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和思维方式的转型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张传开 《学术界》2004,(3):193-201
从社会根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理论来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 ,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 ,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答时代课题 ,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并注重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立场上存在着根本区别 ,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 ,并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课题 ,因而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转型和超越。固然不能把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型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等同起来 ,但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 ,而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7.
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上的价值范畴,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之间的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的特定关系的范畴,又是指主体劳动实践创造的价值世界;还包括价值创造活动的价值和创价主体人的价值。价值不是自然界直接奉送于人的,而是人自己创造的,价值创造过程也就是人的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柯尔施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解释路向。他们确认:马克思哲学超越了近代哲学而属现代哲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反对把主客体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反对旧哲学和旧本体论,但其本身又是以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哲学,是一种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这些新的解释路向影响了一大批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