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摘要]满族有过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作的文学,并且取得过较高的成就。满族母语文学创作,包括庙堂御制作品、带有个性化特点的私密写作、具有面对社会创作意图的作品、满文翻译文学。清代满族的母语书面文学是在有限历史空间制约之中的舞蹈。中原文学抑止着它的生存。满族母语书面创作处在自然生成,又自然流失的状态。在多重政治、社会及文化因素作用下,清代满族文学主潮体现于借用汉文表达方式的“非母语——汉语”书写形态。以汉族语文做书写工具来成就满族文学,已经成为其自身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探讨满文诗歌韵律是一项既有意义又有困难的课题。清代以来虽然留下了大量的满文档案和资料,但有关满文诗歌的资料及其作品却很少。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在广大满族同胞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搜集、整理出了一些用满文记录的神歌、民歌、谜语等作品,为满文诗歌韵律的研究带来了新材料。本文试以这些新材料及清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为基础,参照阿尔泰语系其他民族的诗歌韵律,论述一下满文诗歌韵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兵等著《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体现了文学思想和实证研究的密切结合.该著以文化视角对清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突出文学现象如群体性、地域性、文字案狱与文学、艺文幕府与文学等加以统摄,进行了系统的开掘和研究,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清代文学尤其是清代诗歌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4.
陶澍作为清代嘉、道年间的湖湘文人领袖,不仅是晚清湖湘文人“经世致用”思潮的先驱,在诗歌领域亦卓有建树。考察其生平行迹,运用数字人文技术绘制出行迹图,可以发现陶澍的主要活动集中围绕在湖南、北京、江苏三个地方。结合陶澍诗文集中有效的文本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归纳出其在各地的文学活动、意义及影响,尝试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突破传统个案研究中“重时间、轻空间”倾向。  相似文献   

5.
文学传播是用文学这种符号把满族婚俗传播出去的过程与现象。首先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就其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讲唱文学等方面,对满族婚俗进行描述;再从文人文学的小说、诗歌、散文的角度探究出对满族婚俗如何传播;从传播现象中归纳出文学传播的特征,即文学体裁广泛性、传播的连续性和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闺秀词话>是一部收录宋至清代尤其是清代女词人生平与词创作的作品.除了少数几篇涉及宋、明女词人外,所收录的超过4/5都是清代女词人,因此,可视为"清代闺秀词话".<闺秀词话>反映了清代闺秀词春色满园、冠绝千古的盛况,对研究清代闺秀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价值主要在三方面:一、地域文学、家族文学价值;二、清代女性词史价值;三、清代女性对词境的开拓立异.  相似文献   

7.
论满语文在满学研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迁,满语文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而渐渐地被人忘却。然而,有清一代300年为我们留下的大量满文档案和文献,却提醒人们不可忽视满语文在满族历史、满族文学、满族宗教、满族民俗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领域的历史作用。本文试就满语文在满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阐述自己的浅识,以求得更多的人重视满语文。  相似文献   

8.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一部收录清代前中期诗歌的选本,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历代诗歌评论家的争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客观地讲,《清诗别载集》保存了许多清代前中期诗人的生平资料和诗歌作品以及诗学评论,因而具有巨大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另外,沈氏此集对后世总集编纂和清诗研究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能对比不同选本所录王诗的篇目,大体还原王安石名诗在清代的形成过程,又能通过一些在清代影响深远的编选者对王诗的评价,了解清人对王诗进行取舍的依据和要求,从而明确清时期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概况。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文学论著集目》是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中国文学论著集目》中的一种,著录民国以来中外学者研究清代文学的有关论著。它既是一部有关信息检索的重要工具书,同时又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以清代诗歌有关的内容而论,其不足之处即显而易见,当然其成绩也是必须予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满族的族别文学,业已形成书写题材多样、创作体裁均衡、作家布局合理、艺术诉求纷繁的整体态势。在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创作方面,"族性"书写与普世价值叙说均有充分表达。满族文学的成熟,是该民族众多作家共同托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律学为清代诗学的专门之学 ,尤以探讨古诗声调学说为核心 ,涌现专书数十种。本文叙录作者寓目的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二十种 ,概述其作者生平、全书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 ,并略评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除《鲍参军集》传世外,自梁代《文选》、陈代《玉台新咏》选入他的诗文,以迄于今,历代文学和诗歌总集、选集收入鲍照作品者是很多的。对于他的生平,包括他的妹妹、著名女诗人鲍令晖的生平,是理应考究清楚的。可惜的是,由于史传记载不详,虽然自清代钱振伦对鲍照的生平多所考证之后,有多位学者继续做了努力,其中缪钺、吴丕绩和钱仲联先生先后为鲍照撰写了年谱,在鲍照事迹和作品的考证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他们的考证有不少分歧之处,也有一些疏漏之处。在目前出版的各种文学史、文学选集等书籍中,关于鲍照  相似文献   

14.
从创作心态角度分析了清代中期桐城诗派领袖姚鼐对浙派领袖厉鹗的诗学批评及其原因所在。姚鼐以充满阳刚气度的儒家君子人格作为立身之本,进而在文学创作中也追求一种与之相应的弘大之美;而厉鹗由于性格及生平经历等原因,一生以诗人自居,以文学创作为立身之本,故而在文学创作中求新求奇但境界不广,故此引发姚鼐对其创作的严厉批评,由此可知姚鼐、厉鹗两人诗学歧异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其人生定位的不同。理解这一点不仅对于理解淅派和桐城派诗歌大有裨益,也为清代诗歌的心态史研究提供了一个上佳个案。  相似文献   

15.
文以人传。历史上不知多少有成就的文学家,因无名无位,其真正的价值,往往被历史的潮流淹没了。清初诗人费锡璜便是其中一例。费锡璜的诗歌,时人评他当在“领南三家中高据一席”、是“蜀中一大宗”,在清代诗坛上应该是有一定地位的。然而,文学史上只字未提。他的身世、诗歌鲜为后人所知。今天介绍他的生平,整理他的《掣鲸堂诗集》,对他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是必要的,对今天文学的发展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许浑北游考     
许浑,字用晦,晚唐著名诗人。两《唐书》无传,其生平他书所载亦简疏,研究晚唐诗歌之发展不能不研究许浑,研究许浑即不能不考索其生平。六七年来唐代文学研究蔚为大观,许浑研究亦一改冷落之局面,近短短一年中即有董乃斌《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文史》第二十六辑)、谭优学《许浑行年考》(《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八辑)先后问世,为深入研究许浑生平及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果,令人兴奋。然两《考》不无可訾之处,许浑北游即为其一。北游为许浑生平重要之经历,董《考》谓“元和十年(815)至长庆初年(821)之间,许浑又曾北游,足迹到过燕赵和塞北,并曾在军幕中短期工作”,所言  相似文献   

17.
吉金文学指在金属器皿上刻铸文学作品的事业和对这项事业的研究。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成熟于当代。两宋是吉金文学的青春期,清代是吉金文学的鼎盛期。吉金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朴实的散文。吉金文学保留了中国古代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德懋(1741—1793)是一位18世纪朝鲜实学派“四家”著名诗人,曾受到清代著名文人的很高的评价,并在中朝两国文学交流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因此考察清代文人对他的诗歌的具体评价和他接受中国诗文学影  相似文献   

19.
北随园边连宝是清诗人中的名家,曾与同时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号称南北两随园。其一生科举失意,穷困潦倒,与此相关联,诗风亦清矫冷峭。分析其生平经历及诗歌风格的发现虽然其身后诗名不彰,但其诗歌创作自成一家,理应在清代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方玉润是清代著名诗经学家,其《诗经原始》一书对后世诗经研究影响极大,但学界对其生平思想及著述情况的系统研究一直付之阙如。详细考辨方氏生平著述,对廓清其生平及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