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图书管理中色标排架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分类排架法利用文字型书标对图书文献进行排架,归架速度慢,难于检出错架图书,对彩色书标的研究与应用仅限于定制现成的色条或有彩色方框的书标。鉴于文字型书标的局限性,可利用计算机输出打印彩色书标,实行色标排架法。利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色条代表索书号中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用颜色作为分类排架的辅助标识来组织图书排架,把文字型书标和色条型书标结合起来,相同分类号图书标上色条的颜色、形状整齐划一,错架图书就很容易直观地分检出来。  相似文献   

2.
书次号是索书号的组成部分。在一般的图书馆中,除了使用图书分类号之外,为了实行科学管理和方便利用图书,在分类号下面再加用一个组织藏书的次序区分号,这个次序区分号就你为书次号。分类号和书次号所组成的号称为索书号,它们都具有藏书排架和索取图书的作用。在索书号中,以分类号作为主要号,以书次号作为辅助号。分类号是揭示一种书在  相似文献   

3.
密集书库的建立已经成为现代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何种方式进行密集排架才能方便读者借阅,目前地方各高校图书馆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现以榆林学院图书馆密集书库的具体建设为例,对密集书库的密集排架法及借阅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其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模式,旨在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界普遍关注同类书的排列问题。我们知道图书分类是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把图书馆藏书一一揭示。它之所以具有久远的意义,是因为它科学地抓住了一切图书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与之类似,对书次号的区分标准,我们不应以图书形式方面的属性来作为主要区分标准,因为体裁、体例、文种、开本等形式方面属性,不具有普遍区分的性能,而内容方面的地域,时代、人物也有其局限性。而著者是各类图书普遍具  相似文献   

5.
藏书排架是每一个图书馆须臾不离的事情,理想的排架应该既方便提取、归架,又利于研究藏书,同时节省空间和劳动。然而从古到今在各种形式的排架中还没有一种完美无缺的方法,人们为了寻求理想适用的方法不断地探索着。万长福同志在《图书年代排架方法的探讨》一文中根据北京图书馆的排架方法提出了新的见解(见《河南图书馆学刊》1987年1期),这种探索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文章中的观点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其中有一些地方却不敢苟同,特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或许能对排架方法的改进起点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质疑分类法的同类书排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分类法中都规定了某些类目的同类书排列方法。本文分析了这种规定的理论依据及其原因 ,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质疑 ,认为分类法中规定的同类书排列方法是没有必要的 ,用作编制主要用于分类排架的书次号更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界普遍关注同类书的排列问题。我们知道图书分类是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把图书馆藏书一一揭示。它之所以具有久远的意义,是因为它科学地抓住了一切图书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与之类似,对书次号的区分标准,我们不应以图书形式方面的属性来作为主要区分标准,因为体裁、体例、文种、开本等形式方面属性,不具有普遍区分的性能,而内容方面的地域,时代、人物也有其局限性。而著者是各类图书普遍具有的内容属性,我想对我国现行的各种著者号通过改革,扩大其区分功能,对实行书次号的标准化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读了丘福宏同志《论出版年月书次号》一文(《图书情报工作》1984年第5期),对文中所提以出版年月为书次号这一观点的改革设想,我们是基本赞同的。但我们认为,采用单一的方法来排列同类书是不够完善的,因为就目前采用的任何一种同类书排列方法而言,都各有其优缺点,所以应采用多种方法。下面,就同类书排列应多样化问题与丘福宏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9.
在图书馆的文献存储中,密集书库不仅是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密集书库就是通过密集型的排架法来进行排列,利用密集书架来进行文献资料收藏的一种书库,是一种新管理模式,有必要从其建设实践以及策略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开架书库图书排架方式选择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架书库的图书排架方式选择,目前图书馆界存在着是该采用“分类号排架法”还是应采用“细分粗排法”之议。在这些有关问题的争议上,讨论者对每一种排架方式优长的思考与选择,主要是囿于图书管理方便读者与方便工作之间。实际上,一个开架书库图书到底采用哪种排架方式,须要以先厘清有关选择的潜在依据及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目录学起源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是其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试图总结这一时期目录学的主要成就,探索其发展规律,以备借鉴历史经验,加快对我国现代目录学的研究。 藏书事业兴旺 目录著述繁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政府藏书外,还出现了私人藏书和书肆。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就是利用政府藏书编成的,北齐武平三年利用皇室藏书撰成《修文御览》三百六十卷。西晋医学家皇甫谧借政府藏书从事医学研究,齐建元二年,柳世隆借“秘阁”书二千卷。《晋书·儒林传》:范蔚,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南史·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少年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学、研究的重要教育机构,书院与书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书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书院藏书是为书院的教学、研究服务的。本文从书院类型划分入手,分析了客家梅州地区不同类型书院藏书的种类特征,并指出无论何种书院,其藏书最终目的都是为科举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架位分配是指对图书馆藏书空间进行规划和分配,一般采用馆藏数量法和测量长度法。在搬迁工作中,架位分配是重要的一环,它制约藏书搬迁工作的进展,并决定搬迁工作的最终效果。结合宿州学院图书馆第三书库图书搬迁整合的实际工作,利用馆藏数量法制定架位分配方案,即利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统计各类藏书的数量,并计算书库的库容量,最终明确每类图书的架位分配数,以便顺利完成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分析版本类型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同种书的不同版本并将其有序区分,以适应图书检索和排架的需要. 版本是图书加工中首先识别的一项重要程序,其形式、特征及处理方法各不相同,要识别版本必须弄清概念.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同种书.实际上,也只有同种书才有版本区分的意义.什么叫同种书呢?一般人们认为,书名相同、著者相同的书为同种书.  相似文献   

15.
书痴     
常爱晖 《社区》2010,(26):11-11
吾友昆生,喜好藏书.几近成癖。他好藏书虽还没好到像“嗜书瘾君子”汤姆·罗勃那样,家中除了一张安乐椅外全是图书的程度.但用“积书盈屋,堆积如山”来形容他家的藏书之多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闭架,是指藏书书架对读者封闭。读者借书需要查检目录,填写索书单,凭借书证或其他证明办理借书手续。多数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是闭架借阅制。从实践上看,这种闭架借阅有利于图书的保护、排架的整齐和秩序化。但是,这种借阅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读者不能直接接触图书,借书费事费时,管理人员往返书库取书劳动  相似文献   

17.
同类图书排列,目的是在组织馆藏图书时,把具有相同分类号的图书按一定规则进一步区别,以便使每一种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及其相应的分类款目在分类目录中的位置具有唯一性。按进一步区分的规则产生区分号码,由编目员类分图书时,在标引分类号时一起标引出来。 同类书区分号是组织分类目录卡片的依据,也是排架的依据。无论用什么方法编制同类书区分号,都应尽量做到号码的规律性强,容量大,容易掌握,重号率低,排检方便,总之要便于编目员标引,书库管理员排架和读者利用。 我馆朱辛庄校区中文图书同类区分是沿用原东郊馆采用的四角号码…  相似文献   

18.
马国翰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藏书家。他注重实用,以常见版本为主;注重收藏类书、古注等辑佚常用书;收藏有较多的古佚书辑本;本文从《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用书《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多有著录几个方面对马国翰辑佚与藏书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元初由于政治因素导致南北藏书交流受阻,在姚枢、赵复等士人努力下儒学逐渐北传,南北藏书逐步互通。此后,元代藏书事业不断恢复与发展,政府既以行政命令搜求士人藏书,士人也多主动进献藏书,尤其是当部分士人任职地方时,其兴文教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对地方藏书的补充。另外,国家政策导向与士人的藏书著书活动亦是士人与国家互动的重要考量因素。具体而言,在士人藏书来源中,士人得机抄录或阅得国家藏书、档案文献,为其藏书提供了便利。而元代帝王赐书、译书等活动,以国家层面助力于士人藏书。政府设局以国资刊印士人藏书,使得士人著书多得以留存。而元代士人藏书中不得不论及的就是科举、为政与士人藏书的互动,仁宗重开科考使得科举用书重新成为坊间刻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士人“由吏入仕”的需要、政府的禁书政策等也影响着士人藏书。  相似文献   

20.
藏文是拚音文字,一般藏文字典词书通用的编排形式,多按字形来排列顺序。首先是以三十个字母为部首,以三十个字母的顺序为顺序。其次在每一部的内部,也按字形为前后排次的依据。当然也有按字音来排列的,如同音字典。也有按字义来排列的,如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