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加重了人与土地的紧张关系,影响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阻碍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发育.加快发展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在于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性,在方向上促进大中小城市城镇协调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推动政府职能转型.  相似文献   

2.
说明     
<正>《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和第4期分别刊登的《松潘、巴塘、中甸——记三个西部城镇的研究》和《城镇化中的文化格局变迁——几个地点的历史-人文区位学考察》两文中,作者误将夏希原博士列为"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格局变迁:‘藏  相似文献   

3.
张明斗  葛于壮 《民族学刊》2019,10(2):49-56, 110-112
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探索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对于加速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对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之上,归纳概括出城镇化运行的四大矛盾;并全面总结出旅游产业带动型、工业发展助推型、边境贸易推动型、草原牧业发展型四大类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构建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愿景框架,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最终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城镇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强化产城融合,持续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活力,深化制度改革,实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及保持文化传承,不断彰显城镇化的民族特色等城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武陵山区民族地区6个县新型城镇化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城镇规划无序滞后;产业发展先天不足;民族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建设资金欲求无门;政策"洼地"严重失衡。要推进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尽快消除"政策洼地";大兴产业,优化结构,避免演出"空城计";拓展地方筹资渠道,千方百计"筑巢引凤";突出民族特色,坚持文化立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骤和建设模式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中国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大,在小康社会建设中不可能平行推进。城镇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决定了其在区域开发中的战略高地作用。民族地区(本文研究的范围包括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建成区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7/10000,但聚集了25%的人口和55%的社会生产力。城镇是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五大战略任务的空间集合,抓住了城镇开发,就牵住了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方略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加快城镇经济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在 2 1世纪前 2 0年的城镇化建设 ,肩负着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全面实现小康的历史重任。农村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的有效途径 ,是民族地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要继续向纵深发展 ,就必须紧紧依托农村城镇这个载体。农村城镇化建设必须依法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完善多元投资体制和合理征用土地机制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有新思路 ,要与国家城镇化战略目标相适应 ,与国家整个农村和农业改革的总体部署相一致 ,要定位于绿色城镇  相似文献   

7.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加速推进湖北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2011年,我们对湖北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基础性调研。通过调研,深切感受到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到了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未来2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而这必然离不开幅员辽阔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其中城镇化的滞后在许多方面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迟发展地区,其社会发育程度低、社会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步伐。当前,能否顺利实现制度变迁,建立起既能容纳和促进社会现代化变迁,同时又切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现代制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作为民族地区,内蒙古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除具有与其它地区一致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城镇化进程中各宗教并发的与社会发展相伴生或同构的一些问题及宗教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宗教的健康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以及提高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宗教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星  蔡新良  曹兴华 《民族学刊》2022,13(5):46-55, 136
本文构建四省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和灰色预测模型展现、分析及预测四省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以下简称“UTE”系统)协调关系及演进过程。研究发现2008-2018年该区域UTE系统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上升,内部发展不均衡,差距进一步拉大;新型城镇化领先,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滞后是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制约和影响耦合度的关键因素;未来协调度稳步提升,但演进速度区域差异明显。基于此提出尊重和保护文化环境为四省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发展协调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的进程、动力、现状及制约条件的全面分析 ,认为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应采取“一个中心 ,两个重点”的战略 ,建设生态城和文化城 ,完善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 ,建立城乡经济融合的中介层次 ,充分发挥城镇体系的综合功能 ,带动民族地区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彬 《民族研究》2002,(6):18-25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会自动向城镇集聚 ,因此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市场化滞后的条件下 ,城镇化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发挥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民族地区城镇化严重滞后 ,造成了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 ;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加大了扶贫成本 ,影响了扶贫效果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影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导致内需不足 ;不利于教育现代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阻碍城镇中心功能的发挥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因此 ,应推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 ,加速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 ,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磅礴进程、一项恢弘工程和一种复杂结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这种变迁在民族地区将更为凸显。适应于变迁,民族研究将跟进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性的转型、聚力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方略、追踪民族因素的流变等诸多议题。现代化将深刻改变民族进程与民族社会结构,而历时性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将使得议题纷繁多彩。  相似文献   

15.
蒋彬  李超 《民族学刊》2019,10(2):57-67, 113-118
选取CSSCI(2017-2018年版)民族学与文化学14种期刊,以“城镇化”为检索主题词,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历史的视角采用分述法和比较法回顾与反思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脉络与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迅速、研究成果显著,且研究成果的集中发布时间与国家顶层制度设计文件的颁布时间密切相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发文量最多,达121篇。②以往研究内容呈现为23个知识聚类,概括为人口流动、城镇化发展历程、经济建设、三农问题、文化传承与保护、国内外对比研究、移民安置以及民族地区城镇化策略研究8个大类别。③小城镇兴起与建设、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纵向时间透视,国家力量是城镇化推进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严庆 《中国民族》2015,(3):106-111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定位和指导思想,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城市民族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国家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定位和把握城市民族工作的。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也从17.9%提高到53.7%。其中,2005年至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九寨沟县候鸟型的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与城镇化推进的经典理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城镇人口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随旅游旺季淡季的变化呈现一种规律性的潮汐式的变化方式。前往旅游的流动人口数量是城镇常住人口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这种城镇化推进过程,所推进发展的,作为增长极的城镇,所产生的聚集扩散效应作用却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82—2010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人口变迁和结构差异为视角,对我国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这六个人口较多少数民族进行描述和分析,主要关注人口数量和结构特征以及30年来人口变迁的特点。研究发现,六民族中,除满族出现人口负增长外,其他五个民族都处于人口缓慢增长阶段。无论是人口的自然结构,还是社会结构,这六个民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人口的地域分布方面,维吾尔族和藏族城镇化水平较低,人口以聚居为主,集中分布在农村地区,并倾向于在省内迁移,而其他民族则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人口较为分散。以上六个民族在人口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关注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和谐稳定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麻三山 《民族论坛》2005,(12):48-49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蓬勃。然而,一些民族地区由于缺乏规划、侧重于经济发展等原因,在城镇化中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民族文化面临危机。少数民族文化急需加强保护,而文化保护的关键,不仅需要从“物质层”等浅层来保护,更要从“精神实质”、“制度文化”等深层次结构来促进和强化。一、民族地区城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严峻形势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伴随着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扩张,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总体发展水平低、浪费严重、环境受…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内蒙古人口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城镇化速度及水平均在全国前列。但城镇化质量不尽如人意,如:城镇规模和城镇密度过小,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功能和集聚效应;城镇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全,影响工业化的正常进程。今后城镇化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当扩大大中城市规模,加快发展小城镇;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基本战略设想是:一方面可利用现有城市的经济基础发展网络型城镇化;另一方面利用县(旗)城镇和乡村工业化基础据点型城镇化。主要实施对策有: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开放和完善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城乡第三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抓紧研究和制定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的相应政策,使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加快改革人口机械增长计划管理体制;协调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