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ES生产函数模型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批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立足,出现了近十几年来罕见的回流现象。文章运用CES生产函数模型对当前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工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在一定条件下,农民工回流人数与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成反比,与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主要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本文从当前中国农村的制度特点和外出务工存在风险的角度去考虑,利用期望收益、效用函数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当农产品价格、期望工资变化后对农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对劳动力流动中出现的现象和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老年人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运用IV-Tobit模型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进一步分离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人数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处于主导地位,而且非常显著:外出打工收入所带采的"收入效应"不显著;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体上显著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如果不考虑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决定的内生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效果将被低估.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大面积向城市转移就业过程中却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现象,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真正转移不回流,稳定就业和良好的心理适应是必备的重要条件,而和谐劳动关系对其条件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细致分析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基础上,从社会环境营造、企业职责界定及政府功能发挥等方面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  相似文献   

5.
伴随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出现的留守妇女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人群,她们与非留守妇女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羡慕”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的“围城心理”.在该现象背后所隐含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很多农村家庭在劳动力外出务工决策方面的两难困境.改善家庭生计状况的需要与夫妻团聚的需求之间发生的结构性冲突是导致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之间出现“围城心理”的基本原因,而人的认知习惯又直接促成了这样一种现象的普遍化和常态化,它在实质上体现了这些农村妇女共同的心理矛盾.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文章在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即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投资主体的作用,加大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预期收益、机会成本和不确定性的视角对我国大规模的劳动力"两栖"迁移现象做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两栖"迁移是城市化的过渡形式,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的合理选择.但是,"两栖"迁移规模与城市化进程相分离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城市化政策的着力点应充分考虑城市化过渡阶段的现实,建立起科学的农村劳动力"两栖"迁移的内在转换机制,进而降低转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低工资市场的回报率,并利用内在价格机制和政策杠杆来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改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届中央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推出新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解决农民工遭遇的欠薪问题、破除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障碍等,这些举措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的能量释放,必然会起到加速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对于缓解三农困境乃至宏观经济走向意义深远.但目前影响和制约农民进城务工的不仅仅是种种政策性歧视,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笔者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及改善途径提出如下见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外流浪潮,中西部地区也同时出现了大范围的劳动力区域回流现象.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往往归咎于身份认同、家庭照顾或经济危机等外部压力之下的被迫选择,忽视了其内生性因素.本研究基于全国7个城市2361名农民工的调查,试图揭示农民工区域回流与职业福利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回流农民工的职业福利虽然同比外流农民工仍然存在整体劣势,但是部分中西部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区域回流吸引力,新生代农民工业已成为区域回流的主体影响人群.研究认为,未来政策应当深化外流农民工的职业保障体系,提升中西部企业的职业保障能力,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在未来职业福利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群体,但是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和变迁过程中迫切需要给予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外出原因与行动选择的关系上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现象以及对我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仅用一种原因很难解释农村人口选择外出的行为,而是在不同阶段他们外出的动因是不同的,用经济理性、劳动力剩余或者普遍贫困等理论难以解释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行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在外出过程中不断地建构他们外出的理由。所以要从过程或动态的角度来理解新生代农村人口外出的行动和原因,才能真正把握住这一群体特征以及他们的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劳动力输出地农民收入既有直接的影响 ,又有间接的影响 ;既有正面的影响 ,又有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的调查 ,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情况。对于正确认识农民外出打工并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家庭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基础,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层面的五个自变量,对12个省份共2202户农村家庭的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人力资本越足,家庭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土地类物质资本越足,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小;有劳动力外出的不同家庭,虽受家庭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作用并非一样,人力资本是关键.在土地不具再生性的前提下,农业发展首先要保障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但要相应控制家庭人口规模,因为农业劳动力与家庭人口规模之间并非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现象,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又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菏泽市为例,就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双重影响展开研究.促进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回流机制;科学引导,建立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人口融入城镇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地了解农村劳动力外出在城市打工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制定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并为此开展了调查工作。以宿州市为着眼点,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在职业规划、阻碍外出打工影响因素、在外打工维权影响因素、城乡差异影响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然而近十年来,在农村劳动力继续大量进入城市的同时,民工荒开始成为城市的常见现象;在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同时,就业难仍然是城市的常见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所作的解析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因此而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存在重大差别.我国制定更加科学的劳动力政策和人口政策,需要从更加科学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更加合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现状 农村经济较城镇经济落后,经济结构单一,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有的年轻人为了子女升学和获取就业机会而选择到城镇生活,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空巢老人现象出现的原因.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经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 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基本以务农、政府低保和子女补贴为主,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年底以来出现的新一轮"用工荒"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双重二元分割下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长期劳动力价格过低.新一轮"用工荒"既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又折射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同时也显示出政府采取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与惠农措施抬高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求职需求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流动对缓解家庭贫困的影响效应——以西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对西部地区的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家庭的问卷调查为样本,对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个体特征及劳动力流动对缓解家庭贫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具有积极效应;家庭及外出劳动力的数量、流动者受教育程度、流动者外出年限及每年外出务工的月数等因素对缓解家庭贫困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提高,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已达41.9%.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预期收益、城镇化水平和非农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复杂性要求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的进步,奉行科学发展观,顾全大局,积极应对,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满足了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也引起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弱化了农村家庭的生产组织功能,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提高留守妇女的职业技能水平,变劳动力流动的单飞模式为家庭整体流动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