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歌唱的美是建立在平衡性原则基础上的。歌唱的平衡性原则是歌唱要素子系统内部与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的适度感和分寸感 ,它在歌唱训练的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歌唱中 ,平衡性原则是绝对的 ,而平衡性则是相对的和不断发展的。因此 ,歌唱的平衡具有动态性和多层次性的特征 ,这种特性反映了歌唱艺术的基本规律 ,即是一个通过认识、感悟、调适达到平衡 ,再经过实践、感悟打破旧平衡 ,从而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歌唱的整体性是指歌唱时要有脑、身、心各个器官的配合,通过各方面的协调运动来取得歌唱的最佳效果。“单纯技术性歌唱”方法不但对歌唱技巧的训练有所阻碍,而且破坏了歌唱的平衡与整体协调性,因此在训练好各种演唱技巧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对整体歌唱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歌唱是一项整体运动,它是由呼吸、发声、共鸣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要想获得美妙动听的歌声,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训练。协调、平衡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运动的基础。注意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与发声以及歌唱的共鸣,建立歌唱平衡状态,对掌握歌唱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声乐教学中科学歌唱的基础,使学生领会到歌唱时的呼吸对歌唱起到重要的作用,呼吸是歌唱的源泉,歌唱的艺术即呼吸的艺术,只有知道怎样呼吸,才能知道怎样歌唱。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对歌唱的重要作用以及声乐教学语言发音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丁蜀还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3):53-56,87
人们一般认为,歌唱情绪只是表达歌曲内容的一种方式,与歌唱方法关系不大。然而,通过教学和演唱实践,我们发现歌唱情绪与歌唱方法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直接影响着歌唱技巧的训练、歌唱水平的发挥和歌唱艺术的表现。因此,探索歌唱情绪与歌唱方法的内在联系,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歌唱方法在学习中的复杂过程,并在提升歌唱方法(歌唱技巧、歌唱心理和艺术表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高师声乐教学除了要重视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外,还必须注重"声、情、理、心"的训练,即:重视发声练习,处理好技巧与情感的平衡,加强学生对歌唱原理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的分析 ,确认歌唱心理的重要性 ;对歌唱心理要素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科学地论证心理因素对歌唱无所不在的影响和难以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体振动空间转化理论,建立歌唱音乐空间感意识。从此出发,着眼口形与喇叭、气息与能量、共鸣与空闻,提出口形运作、咬字吐字功能、言语空间感向歌唱空间感转化、气息能量积聚,以及人体持续、整体、弹性振动空间中多重音质共鸣等,对于歌唱中音乐空间感的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咽音"作为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一种妙方,是歌唱教学中应该吸收和借鉴的优秀经验成果。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咽音",科学地处理好气息、声带和发音管的平衡与配套关系,就能使他们的歌声变得明亮结实、通透优美,在演唱中完美地把高、中、低音贯通,从而起到大大增强声音穿透力、持久力和表现力的作用。"咽音"不仅对美声唱法有特效,同时也可为民族唱法所用,把"咽音"练唱法融入歌唱教学,将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歌唱表演的人体乐器对于观众来讲,只是一个现象,是一种形式,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歌唱者内部的操作,这就是歌唱透视技术。歌唱艺术是歌唱者人体透视技术与人的思想意识的完美结合,这才是歌唱艺术的实质。内在的歌唱远优于外在的歌唱,它包含着歌唱的“声情并茂”、歌唱修养、歌唱水准,加强歌唱透视技术的应用,必将对歌唱艺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歌唱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同时作用的过程,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歌唱水平的发挥。只有二者积极配合与调节时,才是最佳的歌唱状态。故在歌唱艺术中,既要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又要不断对自己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节,只有这样,歌唱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歌唱主体在歌唱中所受到的来自内在与外在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自我解剖及外部器官自我调控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歌唱主体的身体素质、学习态度、歌唱心理以及文学艺术知识等非技术性因素对歌唱带来的具体影响,从而提出每一位歌唱者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注重并加强非技术性因素的培养与积累,提高对歌唱中非技术性因素的理解与调控。  相似文献   

13.
歌唱训练是通过老师不断引导使学生身体各部分歌唱肌能得到协调,以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的细致缓慢的过程.在歌唱训练中,学生对老师教学术语理解的准确度决定着每一次歌唱训练的效果.因此师生及时地进行沟通,彼此之间教学相长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自己歌唱笔记的梳理,拟从气息、共鸣、语言三个方面对歌唱训练中的感觉认知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歌唱者正常发挥技术与技能、准确表现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性格的优化和歌唱气质的训练两方面,阐述了性格、气质对挖掘歌唱潜能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声乐演唱时的过分紧张,不仅会严重影响演唱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起不健康的演唱心理,歌唱艺术是人声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艺术,歌唱的最大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那么,要想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就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声乐演唱方法。在声乐学习中,心理因素就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意念引导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舞台实践。本文对紧张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明了良好的歌唱心理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消除紧张心理提出建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怎样培养歌唱者良好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效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歌唱姿势与歌唱训练及歌唱表演的关系的分析,提示从事声乐教学的人们必须重视正确的歌唱姿势的培养,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并最终使学生达到声、形俱美的完美歌唱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靠心理机制来控制发声器官,按照意识预定要求进行特定动作的结果。良好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可以对歌唱起到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有利于声音的传达。反之,消极的歌唱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歌者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不利于歌唱表演的顺利进行。从声乐与歌唱心理学的联系、歌唱心理素质的构成以及不良的歌唱心理表现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良好歌唱心理素质培养的具体策略,以帮助歌者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歌唱发声能力虽然是一项技术能力,但在进行歌唱发声训练过程中,知识同技能相互联系。从歌唱发声技能的结构和规律看,它与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边缘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分析歌唱发声技能形成的生理机制、心理特点,以及歌唱发声动作技能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以期对当前歌唱训练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歌唱的表演和教学中,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调控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在声乐的学习和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想象所表象出的声音的完美与对歌唱的驾驭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歌唱表演艺术是演唱者的音乐感觉、音乐记忆、音乐表现及音乐想象等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歌唱表演艺术及欣赏涉及歌唱的呼吸方法,歌唱语言的连接美与音乐美,歌唱的声音,歌唱的情感表达,歌唱者的形体与神态,歌曲的个性与典型性等方面。虽然人们对歌唱表演艺术欣赏的方式、角度及审美品味不同,但通过歌声感染人、陶冶人,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却是歌唱者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